母系氏族公社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到了它的繁盛时期,其社会组织和各项制度就逐步完善起来社会组织状况。一个母系氏族,通常包括几个女儿氏族,组成母系大家族,这是生产发展、生活改善、人口繁殖后的必然结果。
若干氏族组成胞族若干胞族结合为部落,也有由氏族直接组成部落的。所以氏族公社成员是由一个始祖母所生的若干代最近的亲属组成,他们以血缘为组带,牢固地联结在个集体里,形成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关系。以农业为主的综合经济是氏族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氏族公社就是他们赖以发展的社会组织形式。
那时,各地沿河流湖泊适合农业生产的地方普遍出现了人口相对集中的村落,人们长期定居在那里,村落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遗址的面积一般在数万至十余万平方米之间。姜赛、半坡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母系氏族村落遗址。姜赛原始村落遗址,位于临骊山脚下临河东岸的二层台地上,面积达5公顷,该遗址保存着比较完整的聚落布局,包括五个较大的建筑群和三片公共基群,建筑群被三条人工沟和一条自然河流(临河)所环绕,公共基地则在东部围沟以外。
/d/5c774aed9168c.png"/>
每个大的建筑群中都以一座100平方米左右的大型房屋为主,附近分布着十几座或二十几座中小型房屋。整个聚落的中央是一个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的中心广场。五大群房屋呈圆形围绕在广场的周国,且每群房屋的门都开向中心广场。有的房屋附近分布着一些储蔵东西的地客群或埋葬小孩的棺葬群。这样的一个村落,可能就是一个母系氏族公社半坡村落也有与姜赛十分相似的布局。
遗址内发现三条围沟,一条是环绕在居住区周的大圆沟,深宽各五六米,将村落与外界隔离,应是一种防御设施;两条是在居住区内的小围沟,可能是区分不同氏族或同一氏族中不同家族的界线。居住区的大房子是氏族公共活动和老人小孩居住地,中小房屋则是成年男女族外婚、对偶家庭日常生活之处。在母系氏族社会,没有凌驾于群众之上的暴力机构,人人平等,和睦相处,一切按传统的习惯行事,重要事件由氏族民主集会决定,充分体现民主的精神。
人们生前平等,死后都埋葬在氏族公共墓地里,随葬品一般都较少,只有一些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或装饰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没有明显的差别。传说中的神农时代“无制令而民从”“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大致情况。图腾崇拜与对偶婚从初期母系氏族社会起,每个氏族就采用一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作为本氏族的名称,这就是图腾。原始人类求助于一种超自然的神灵保护自己,图腾是作为一种假设的祖先受到人们崇拜的,崇拜图腾的目的是寻求这种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祖先的保佑。在原始民族中,图腾、图腾崇拜普遍存在。
在现实生活中,图腾是祖宗的象征,神圣不可侵犯。图腾又是氏族的族微,借此把各个氏族区别开来。图腾还可能与氏族内部的婚烟禁忌有关。仰都文化及其他新石器文化陶器上的鸟、鹿、鱼和人面鱼等图案,可能就是某些氏族的图腾。图腾在母系氏族极其盛行,以至被某些学者称为“图腾时代”。除图腾崇拜外,人们还崇拜老一代的女祖先,这是与当时妇女在繁行后代、组织生产等方面起巨大作用直接相联系的。
1983~1985年在辽宁西部的建平、凌源两县交界处的牛河梁村发现数处积石大家,出土有母系氏族社会的象征物一一陶质妇女裸体塑像,与真入尺寸相当的女神彩塑头像及大小不等的人体泥塑残块。牛河梁遗址可能是一个女神成排、高大厚实、气韵生动的女神庙,庙内有体魄硕大的主神和众星拱月的诸神,是母系社会女性崇拜的象征。
在我国古代传说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或神袛都是妇女,像采五色石补苍天的女娲,感神龙而生炎帝的女登,吞惹苡而生禹的女嬉,吞玄鸟卵而生商祖契的简狄,履巨人迹而生后稷的姜嫄……这些传说说明,人类最早知道的祖先是女性,并认为是母体与某种图腾偶合而繁衍后代的。这时,原来盛行的族外婚逐渐发生了变化,由于氏族对血族间婚姻禁忌的日益复杂,通婚范围更加缩小等原因,导致族外婚中男女双方在或长或短时期内较为稳定的结合,形成了越来越占主导地位的对偶婚制度。
对偶婚制下的夫妻关系松弛,结合和离异较容易,双方始终没有形成独立的经济单位,这是因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还不足以使个体经济存在。“民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情况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世系多数仍从女子计算。
反映在埋葬制度上则盛行单人葬或同性合葬、母子合葬,但没有一对年龄相仿的男女夫妻合葬或父子合葬。女子的配偶是其他氏族的男子,男子死后必须归葬本氏族,显示出其对母系社会的血缘依附关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