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未解之谜 古代飞鸽传书是怎么做到的?鸽子怎么送信?

古代飞鸽传书是怎么做到的?鸽子怎么送信?

在21世纪的今天,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变得无比的发达。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手机,我们就能跟千里之外的人打电话甚至视频聊天,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新鲜事,信息的传递如此方便快捷,那是古时人们想都不敢想的。

回顾几千年来人类的发展,从语言的诞生再到文字的发明,信息交流方式的进步,一直都是智慧生物共同的追求,也是人类文明进化到下一阶段的阶梯。在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没有电,没有机器,什么都没有只有生灵的时代,古时人们为了更快地传递信息,都想了些什么高招呢?

在古代,传递消息最常见也是最古老的办法就是“快马加鞭”。简而言之,就是靠马跑得快,送信也比你傻愣愣地跑过去也快一些罢。直到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更轻薄的纸取代了厚重的竹简。

时间推演到隋唐时期,才开始有了飞鸽传书这一说法(唐朝才真正开始普及)。这很好理解,你总不能让鸽子拎着两斤重的竹子飞几百里吧?这可是违反动物保护法的。总而言之,造纸术的普及,让飞鸽传书的普及成为可能。

说到这,就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了。猫抓老鼠狗看门,牛能犁地马能骑,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研究动物上了。古人非常聪明的发现,鸽子这种鸟非常的恋家,不管把它抓去哪里,一旦放生,这顾家的小东西一定会回巢里去。

我们俗称这种天性叫“归巢性”,并且鸽子有着先天基因上的优势,它们对地球磁场的感觉很灵敏,就跟身体里长着根指南针似的,该咋飞心里有数。而且鸽子飞的还挺快,比起马儿来,那不知要快到哪里去了。这种种出类拔萃的优点,让鸽子成为了古人眼里天生的信使。

我们都知道,之所以鸽子能成为信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鸟的天性—— 归巢性。古人训练信鸽的原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在这一点上大做文章。一开始,很简单嘛——给它一个温暖的家。好吃好喝供奉着,把弟弟妹妹爸爸妈妈反正沾亲带故的,都抓在一个巢里养着,

古时唤之“驿站”,也就相当于今天的快递分拣中心。然后让专业的训鸽员把鸽子从巢里抓出来,走远到一定距离放生,归巢时再饲些鸟食作为奖励。久而久之,鸽子便会驯化成一种迫切归巢的条件反射。它们一定是这么想的“外面的世界好可怕,赶紧回家吃好吃哒”。如此,一只合格的信鸽,便养成了。

1、 异地归巢:从驿站带一只信鸽走,需要送信时绑在信鸽腿上放飞,恋家的小鸽子就会迫不及待的飞回驿站。这是最简单的。

2、 两点循环:在A地喂食信鸽,但是晚上不让它在A地的驿站睡觉。只能进B地的驿站睡觉。白天鸽子醒来又飞来A地找吃的,长期训练以后,信鸽习惯了A吃B睡,就会养成来回奔波送信的习惯。有点像我们两点一线的上班生活。

虽然飞鸽传书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还是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比如飞着飞着被老鹰吃了,飞累了歇息的时候被好事者一箭射下来作烤乳鸽吃了,这种意外当然是有的。但是从当时的科技水平来看,飞鸽传书除了不够灵活,可以说是传递信息最快,成本最低的方式了,难道骑马送信就没有意外了?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啊,一只小小的鸽子,也能玩出这么多花样来。这才是真正的人类智慧结晶,真正的黑科技。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姨夫”还是“姨父”,你知道吗?老农一语点破
下一篇
古代的士兵思念妻子怎么办?官府如此处理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