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未解之谜 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要了解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首先得了解下什么是“礼”和“乐”,礼乐制度是周公制定的,周公,名叫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武王姬发死后其子继承王位,由于年纪尚幼,由姬旦摄政监国。姬旦摄政期间规定了吉礼(祭礼)、凶礼(丧礼)、军礼(行军,出征)、宾礼(朝觐,互聘)、嘉礼(婚宴,加冠)等,使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实行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规定了从周王、各级诸侯到卿、大夫等级别,比如王有九卿,诸侯就最多只能有六个,等等,各种礼仪,婚丧嫁娶,各种礼节,把一个多民族国家,团结成一个民族。这是汉族的根基和本源。

再来说说春秋礼崩乐坏怎么回事。春秋的时候,王室衰微,无所作为,各路诸侯逐渐开始敢于违反制度,因为没啥惩罚,自己还可以享受更好,感觉更好。但春秋时期,有霸主来维持制度,也就是所谓春秋五霸。从齐桓公开始,要求遵守:长子继承权、不得以妾为妻等礼制,不遵守的就全天下的诸侯一起来打到你遵守。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其实就是礼乐的彻底崩溃。楚国北伐之后率先称王,堪称是“礼崩乐坏”的最早、最明显的体现,之后天下诸侯纷纷称王,不尊周礼、不敬王室。然而可悲的周王室为了诸侯那点少的可怜的贡品,每每有人称王就派王室公子“赐胙以贺”,这也是战国“礼崩乐坏”的一条最关键因素。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礼崩乐坏"中 "礼""乐"分别指什么?
下一篇
世界视力日:一起谈视力与遗传的关系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