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历史纪事 崤山之战秦国最后全军覆没 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崤山之战秦国最后全军覆没 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对崤山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崤山之战的过程到底是什么样的?秦国为何会全军覆没?

导语:晋文公去世之后中原霸主的位子又空出来了,齐国经历了内乱、晋国刚刚经历大丧、楚国刚刚经历大败,一时间中原竟无一人角逐霸主之位,远在陕西的秦穆公就开始动心思了。秦穆公自持拥立晋文公的资历,认为自己应该当诸侯首领。而晋文公去世更是天赐之机,此时不博何时搏?因此秦国派军队出兵郑国,开始晋国展开争霸战。但是秦军在崤山地区被晋军打了一个伏击战,秦军全军覆没。今天小编就来复盘一下崤山之战,看看秦国为何全军覆没。

崤山之战前的复杂国际形势

在崤山之战以前秦国和晋国的关系非常好,俩家国君都是亲家关系,两国关系更是成就了“秦晋之好”的美谈。两国从秦晋之好演变成秦晋相争的原因就是国际形式剧变,诸侯国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大打出手。

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多次召开国际峰会(九合诸侯),当时齐国不断调停华夏民族内部矛盾,多次出兵维护中原和平,数次打断蛮夷的扩张战略,成为一代霸主。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齐国就是华夏民族的灯塔,华夏文明的守护者。

齐桓公去世之后宋襄公试图接棒,取代齐桓公的位置,但是被楚国重创,宋国挣扎在灭亡的边缘。在宋国危难时晋文公出手了,在城濮地区重挫楚军,成功接棒,成为第二位霸主。但是对于晋文公称霸一事,秦穆公是非常不满的。秦国经历秦穆公的治理,国力蒸蒸日上,晋文公就是秦国支持上位的,不然晋文公根本不会站在历史舞台上。

虽然秦国和晋国长期交好,两国展开的“裙带外交”更是有着秦晋之好的美谈,但是随着秦国和晋国的战略转变,国际形势也开始急剧变化。周襄王遇难时秦国和晋国都争先恐后的去营救,当时晋国抢在秦国的前头,提前解救了周襄王。这一件事让晋国积攒了图霸的政治声望,秦国是非常不满的。城濮之战过后中原诸侯无不朝宗晋国,秦国更是感受到了强大的威胁。从军事方向看,秦国周围出现了一个霸主,那势必会导致地缘政治的矛盾爆发。两者围绕土地必然会展开一系列的斗争,秦国对这件事看得十分明白。

周襄王二十二年的时候晋、秦国围攻郑国,当时郑国派遣烛之武劝说秦穆公。烛之武从军事领域上向秦穆公讲解郑国被灭后对秦国的危害,郑国和秦国并不接壤,如果秦国灭郑那也不过是徒增一块飞地,晋国和楚国都可以撕咬一口,蚕食郑地;如果晋国灭郑,那就可以增强晋国国力,晋国强大了必定会扭头威胁秦国。秦穆公认为有道理,与郑国结盟不会有什么坏处,反而可以威胁晋国东线地区。如果灭了郑国,那晋国解决掉东线地区的问题,会不会解决西线地区?这种问题很难讲,军国大事是需要铁和血来解决的,“裙带外交”只是妥协之策,两国之间的战争是无法避免的。

秦国经过一番考虑后放弃攻打郑国,并且和郑国结盟,留下几位大夫帮郑国抗晋,自己带着大部队回秦国了。晋国大夫试图以秦人背信弃义为由攻打秦国,晋文公念及仁义并没有开战。但是晋国也不是什么白莲花,面对秦国“绝晋结郑”的外交政策晋国也重新恢复了与楚国的邦交关系。秦、晋两国的关系剧变,从原本的“裙带外交”转变成针锋相对。晋、楚两国恢复邦交关系让秦穆公感受到了孤立无援的压力,秦穆公迫切需要一个改变局势的契机。

晋文公的去世给了秦国东出的机会,秦穆公开始准备东出。秦国曾经在郑国留下几个大夫(杞子是其中之一),杞子掌握了郑国国防体系,建议秦穆公出兵灭郑。这个时机对秦国太有利了,晋国身处大丧之际、楚国经历了城濮惨败、周王室日渐衰败、齐国远在东方,此时正是东出的最佳时机,而且秦国还在郑国有内应,如果秦国能顺利灭郑,那必定可以以此为跳板从而图霸,与晋国争夺在中原的霸权。

崤山之战的过程

周襄王二十四年,秦穆公向蹇叔征求意见。

蹇叔:什么玩意?军队长途奔袭?我老头子活了这么久,听都没听说过。我们军队长途跋涉,人家肯定早有准备,到时候还能成功吗?

秦穆公:灭郑的诱惑太大,我想出兵。

蹇叔:这事挺危险的。

秦穆公:诱惑大。

蹇叔:危险。

秦穆公:就这么决定了,出兵。

秦穆公决定出兵后,蹇叔满脸问号,对这种事非常不解。但无奈秦穆公坚持己见,派遣军队出征。蹇叔为了避免悲剧发生,在军队出征之前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哭,还说我怕你们这一走,我就要准备给你们收尸了。当时军队人心惶惶的,还没出征就开始考虑收尸的问题了,那我们岂不是必死无疑。秦穆公气得大怒,想要追责蹇叔,但是蹇叔坚持己见,认为秦军会失败,而且连秦军失败地点都算到了(汝军即败,必於(于)殽(崤山)厄(死)矣)。

秦穆公朝思暮想着图霸,天赐良机他怎么可能放过,他不顾蹇叔“哭师”坚持出征。这一件事犯了大忌,杞子要求秦国“潜兵以来”,意思很明白,偷偷的来,打枪的不要。但是秦国偏偏大举兴兵,搞得全国人尽皆知。要知道在开战之前秦国并没有与郑国断交,在秦国还是有一些郑国人的,万一这些人泄密了,那秦国偷袭的意义何在?郑国必定会做好准备,以逸待劳。事实上秦国在日后就吃了苦头,不过不是败郑国人泄密上了,而是败在秦国自己走漏消息上了。

秦军从雍城直奔郑都,一路上要经过桃林、函谷、崤山、虎牢等雄关要塞,历程一千五百多公里。经过洛阳时,按照周礼军队需要脱去甲胄,徐徐走过。但是无礼的秦军丝毫不顾周礼,周王的童子直言“无礼易乱”。虽然我们现代人看这句话一点逻辑都没有,但这句话就彰显了秦军浮夸心态,连周王室都不放在眼里。常言道“骄兵必败”,秦军刚出征就犯了两大忌。

秦军行至滑国(郑国的附属国)时,遇见了一个商人(弦高)。史书记载弦高和秦国商人(蹇他)攀谈时得知秦军要突袭郑国的军事情报,一个小小的商人就这样把军事情报透露给了郑国人。

弦高的家产都在郑国,如果开战势必会破坏到他的财富,处于爱国心和自身利益,弦高一边以郑国国君的名义犒赏秦军,另一边派遣手下火速回国通报。郑穆公得知后逼退了杞子,在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杀了杞子?要知道擅杀他国使臣就象征着开战,郑国有什么资格对秦国宣战?他只能逼退秦国的大夫,重新部署郑国的国防体系。秦国将领收到郑国的犒赏就感受到怀疑了,郑国会不会洞悉了他们的目的?为了避免打草惊蛇,秦国将领向内应联系。秦国在郑国的大夫都被逼走了,秦国将领是得不到回应的,在得知内应逃遁的消息后秦将认为“攻之不克,围之不继,不如退兵”

郑国有了准备,那秦国的偷袭就不起作用了。如果包围郑国,那秦国很难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员和后勤补给,与其陷入胶着,不如退兵。但好歹军队远征,不捞点什么很难交差,因此秦军自作主张灭了滑国,顺便把滑国的财富掳掠一空,带着金银财宝班师。晋国得知这个消息后,晋将先轸认为秦穆公不听蹇叔的忠告,军队长师远征,这是天赐良机,我们应该主动进攻。晋襄公采纳了他的建议,自己穿着丧服亲自督师,晋军与姜戎联军在崤山地区设立了埋伏圈。

崤山是秦军回师的必经路线,晋军再次以逸待劳,一举击败了骄横的秦军。秦军全军覆没,三位主帅全部被俘虏,晋国大获全胜。战争过后秦国请求释放三位主帅,说要追责他们三位。晋襄公认为留着没用,所以就释放了,先轸一听这事气得鼻子都快歪了,直接指责襄公处置不当。襄公也开始后悔了,所以派遣军队去追击,但是秦国三位主帅都已经渡河了。三位主帅回国之后秦国并没有追责他们,反而继续委任军事。四年后秦穆公亲自率军伐晋,渡过黄河之后还把船只烧毁,以示死战之心。秦军伐晋,晋人不敢出,任由秦军纵横。秦国一直打到崤山地区,把暴尸荒野的秦人尸骨收集起来,厚葬之。秦军自上而下无不痛哭,秦穆公更是亲自为死去的秦军祭酒。收尸完之后秦军就班师了,崤山之战正式结束。同时秦国调整战略,主动释放楚国被俘将军示好,秦国开始拉拢楚国以孤立晋国。周襄王赏赐秦穆公铜鼓,表示认可秦穆公在西方霸主的地位。

崤山之战秦军失败的原因

首先秦国劳师远征就是主要失败原因,军队劳师远征非常容易遭到袭击。现在是秦军偷袭不成而失败,换言之秦军就算偷袭成功了,那又能怎么样?晋国就在边上,晋国完全可以趁机攻打在郑的秦军,秦国怎么支援?军队劳师远征只为一块飞地,这种买卖本身就不划算。崤山之战提前打醒了秦国,秦国自此就冷静了不少,秦昭王时期更是制定了“远交近攻”的策略。

同时在上面我们也说过了秦军的一些问题,秦军忽视周礼,看上去是对周礼的不尊重,但是暴露出秦军军纪不整的事实、军心浮躁的问题。近代美军不断强调内务卫生,很多人认为没必要认真叠床单,但美军仍旧持之以恒的强调叠床单的老传统。为什么?为的就是通过一系列小事强调军队自律性,同时尽可能避免军心浮躁的问题。常言道“骄兵必败”,秦国就是犯了这一大忌。秦将缺少判断被郑国商人误导这也算失败原因,但是并不是主要原因,因为秦军作战泄密之后偷袭的意义就不大了。崤山之战是秦国第一次与晋国展开争霸战,但是却因为秦国战略失败导致战争失败,秦军全军覆没。

反观晋国就没有这些问题,晋国正值大丧之际,晋襄公亲自穿丧服督战,大大鼓舞了晋军士气。同时晋军是以逸待劳,秦军是长途奔袭,双方两相对比就能看出高下。

崤山之战的影响

崤山之战有着偶然性同样也具有必然性,秦国东出势必要和晋国争霸,晋国西扩同时也会触动到秦国的利益,受制于地缘政治,双方的矛盾不是“裙带外交”可以解决的,这种矛盾只能用铁和血来解决。秦国经历了崤山之战的惨败,外交开始发生变化。首先就是释放了楚国被俘将军,主动向秦国示好,然后拉拢楚国鼓励晋国。晋国同时也在不断的争取楚国这一盟友,秦、晋相争便宜了楚国。

同时秦国的战略也发生了变化,秦国不在执意东出,秦穆公也放弃了图霸的念头,把主要方向放在了西扩以及增加军队建设、提高民生待遇上了。秦国二次发动崤山之战就是为了安葬秦军尸骨,这一点有利于军心、民心凝聚。日后秦国衰败时,秦人不畏生死捍卫秦国尊严,挡住了魏国西扩的锋芒。而且在秦军的征伐下,秦国向西扩地千里,周襄王送来了迟来的认可,承认了秦穆公在西方霸主的地位。同时崤山之战对历史的影响也非常大,秦国吸取了此次教训,在日后并没有第一时间东出,而是向南扩展巴蜀地区,整合西部地区的优势之后秦国才开始正式东出,兵伐三晋。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明朝的藩属国都有哪些?详解明朝的藩属国
下一篇
曹嵩是被陶谦杀死的?曹嵩怎么死的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