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国学文化 韦承庆简介:唐代诗人,《全唐诗》中存有其诗七首

韦承庆简介:唐代诗人,《全唐诗》中存有其诗七首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韦承庆(639—705)字延休,唐代河内郡阳武县(今河南原阳)人,父为宰相韦思谦。 性谨畏,事继母笃孝。第进士。累迁至凤阁舍人,在朝屡进谠言。转天官侍郎,凡三掌选,铨授平允。长安中,(公元703年左右)拜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张易之诛,承庆以素附离,流岭表。岁余,以秘书员外少监召,兼修国史,封扶阳县子。迁黄门郎,未拜卒,谥曰温。承庆著有文集六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

生平

关于韦承庆的生卒年代,两《唐书·韦思谦传》所附的《韦承庆传》中都末谈到;故而《辞典》的《韦承庆》词条也不曾涉及。仅依文献资料是不能解决这一问题的。

韦承庆(640-706),字延休,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武后朝宰相韦思谦子。擢进士第,官太于司议郎。高宗永隆元年,太子李贤废,承庆亦出为乌程令。后累迁凤阁舍人,掌天官选。历沂、豫、虢三州刺史。长安中,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神龙元年,以附张易之流岭表。岁余,以秘书员外少监召,迁黄门侍郎,未拜,卒。有《韦承庆集》六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七首。

诗歌作品

《南中咏雁》

韦承庆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未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鉴赏

据《旧唐书·韦承庆传》载,神龙初年,韦承庆在核审张易之弟张昌宗罪行的过程中,“失实,配流岭表。”诗当作于被贬途中,借咏雁抒发贬谪之悲。

本来,武后时期,承庆颇受宠幸,在任雍王府参军期间,府中文翰,皆出自其手,可谓文采风流,声名远扬;掌天官选事时,也能做到“铨授平允”,颇受好评。如今徇私犯法,发配岭南,诗人心中的追悔、痛苦自不言而喻,因此在被贬途中,当他看到成群的大雁向北飞去,不禁睹物伤情,悲从中来。“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春暖花开,群雁北归,而自己却要跨越千山万水,远赴万里之遥到那险恶湿热的南方瘴疠之地,春雁都能回到自己的乐园,我却身不由己,沦落偏僻的异地。首两句,由雁及人,在人雁对比中,那种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蓄其中。

末二句,“未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紧扣归雁,进一层抒发内心的悲愤与痛悔。雁在北方安家落户,因此,古人称北飞的雁为归雁。诗人此时身处南地,凝望那阵阵北归的群雁,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和你们这些自由的大雁同返家园?

古时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湿热气候,被贬谪南地的人往往凶多吉少,加之路途遥远艰辛,更是生死难料。

诗人那绝望、负罪的悔恨,都交织在这末二句上了。

这首诗情真意切,出语自然。诗人通过描写在贬谪途中看到的春雁北归,寄托和抒发自己的思乡之苦和失足之恨。使一个在漫漫谪迁之旅中驻足长叹、仰天北望的旅人形象跃然纸上,末二句自然、真挚,脱口而出,毫无矫揉装束之态,沈德潜评云:“断句以自然为宗,此种最是难到。”

这首诗,通篇用叙述的笔调,语言直白、通俗,如话家常。短短二十字中,运用对比手法,把作者那深切的贬谪之痛,完满地表现了出来,自具动人的力量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唐玄宗得知杨贵妃在给安禄山洗澡后 唐玄宗为什么不阻止两人
下一篇
水浒传中卞祥是什么出身?他的实力怎么样?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