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母一直以兼具福、寿、才、德而著称,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读《红楼梦》一书,很容易被写书人欺瞒,可能由于贾宝玉是书中的男主角,导致很多人都用贾母对贾宝玉的宠爱程度,来类比贾府其他子孙,这个比较其实是错误的。
贾宝玉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贾母宠爱他的原因很复杂,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完的,简单归纳一下就是:
宝玉含玉而诞,乃祥瑞之兆,贾母是信神佛的,天然就对宝玉有好感;其次,宝玉相貌俊美,是个美男的胚子,贾母又是典型的外貌协会,故宠之;
再次,贾宝玉和贾母逝去的丈夫贾代善相貌、神情相似(第29回清虚观打醮张道士之语),贾母对宝玉不免多了一层情感寄托;
最后,贾珠死后,贾宝玉成了二房这边唯一的男丁,唯一的独苗,贾母恐其夭折,故而衣食住行样样精心,处处宠爱。
可这些条件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换句话说,正常贾府子弟的日常生活跟贾宝玉是截然不同的,《红楼梦》第45回,曹公借着赖嬷嬷之口,曾叙说过贾府当年的家教,那可是相当严格地,动辄就是挨打:
(赖嬷嬷)因又指着宝玉道:“不怕你嫌我,如今老爷不过这么管你一管,老太太护在头里。当日老爷小时挨你爷爷的打,谁没看见的?老爷小时,何曾像你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了?还有那大老爷,虽然淘气,也没像你这扎窝子的样儿,也是天天打。还有东府里你珍哥儿的爷爷,那才是火上浇油的性子,说声恼了,什么儿子,竟是审贼。”——第45回
从赖嬷嬷口中,我们有幸得知贾府第三代爷们经受的教育,贾赦、贾政、贾敬等人,全都是从小被打到大的,可见贾府当年家教之严苛,贾政从一个诗酒风流的妙人,变成一个不苟言笑的“假正经”,估计也是被这种家教给逼出来的。
这才是人家贾府子弟真正的日常生活,虽然到了第四代,即贾宝玉这一代,家教严苛程度被放松了不少,但基本上还是延续了当年的家风,比如书中曾记载了一段贾珍教训儿子贾蓉的场景:
一声未了,只见贾蓉从钟楼里跑了出来。贾珍道:“你瞧瞧他,我这里也还没敢说热,他到乘凉去了。”喝命家里人啐他。那小厮们都知道贾珍素日的性子,违拗不得,有个小厮便上来向贾蓉脸上啐了一口。贾珍又道:“问着他!”那小厮便问贾蓉道:“爷还不怕热,哥儿怎么先乘凉去了?”贾蓉垂手,一声儿不敢说。那贾芸、贾萍、贾芹等听见了,不但他们慌了,亦且连贾璜、贾、贾琼等也都忙了。——第29回
这才是贾府真正的家风,那叫一个严厉,但凡哪里做得有点不对,动辄一顿板子,一口唾沫直接就啐脸上了,贾府当年是凭借军功起家,后这般兴盛,跟这种家风也有莫大的关系。
但这中间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在家族中,严厉和溺爱往往是如影随形的,譬如贾府,父亲们往往严厉无比,母亲等女眷们则宽柔对待,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种文化属性细细品味是很有意思的。
贾宝玉因为被溺爱,经常厮混在女儿堆中,导致他接受贾府女眷们的宽柔更多一点,这种对比心理反映在具体思想上,就导致贾宝玉觉得男性社会太过庸俗、粗暴,更加促进她喜欢女儿,厌恶男人。
而对于贾母对贾兰的态度,读者则不必苛刻,认为贾母这般宠爱贾宝玉,纵观全书,却很少见贾母宠爱贾兰,这恰恰是因为人家贾兰过的是贾府正常男子的正常生活。
贾兰自小父亲去世,母亲李纨乃是国子监祭酒之女,从小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在丈夫去世后,她日常除了教姊妹们针黹女红,其余时间都是在教育儿子,所以很奇妙的是,贾兰的自律和上进,很大程度上是承袭于母亲李纨,而不是贾府父权的强迫。
另外,贾兰的正常成长,也跟他的身份地位有关,他虽是荣国府二房的嫡长孙,可他却是第五代子孙,这一点很关键。
诸君试想之,眼下荣国府当家男丁乃贾政、贾赦(第三代),顺着这个辈分往下推,接下来应该承担振兴家业的应该是贾宝玉、贾琏这些人,万万没有跳过第四代,直接将希望寄托在第五代贾兰身上的道理,所以贾兰并没有受到上文我们提到的贾府严苛的棍棒教育,或者说,贾兰是整个贾府男丁中,唯一一个没有受到环境过度压迫的孩子。
贾母其实也是宠爱贾兰的,比如第75回贾母赐菜,也没有忘了贾兰:
贾母因问:“有稀饭盛些来罢。”尤氏早捧过一碗来,说是红香稻米粥,贾母接来,吃了半碗,便吩咐:“将这粥送给凤姐儿吃去。”又指着这一碗笋和这一盘风腌果子狸:“给颦儿、宝玉两个吃去。那一碗肉给兰小子吃去。”——第75回
此时王熙凤因病在身,故而贾母赐粥,林黛玉、贾宝玉又是贾母最喜欢的孙子孙女,其他子孙莫能企及,在这种情况下,贾母还能想到贾兰,专门送他一碗菜,可见贾母对贾兰是有宠爱的。
再如第22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众人猜灯谜之际,贾政不见贾兰,便出言询问:“怎么不见兰哥儿?”
脂批云:看他透出贾政极爱贾兰。
所以,贾兰在荣国府其实也是受到很大的宠幸的,只不过因为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读者下意识将其与贾宝玉进行对照,这才得出这种非客观结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