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溅鸳鸯楼这个故事出自于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三十一回。下面由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武松的一生,是从“景阳冈打虎”开始的,很多读者对他的了解也是以“打虎英雄”为首发印象,但却很少有人去了解,在没有“英雄”这个标签之前,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水浒传》中,有两个人曾对武松的过往做出过评价,一个是武松的亲哥哥武大,另一个则是小旋风柴进,可令人惊讶的是,此两人对武松人品的评价,都倾向于负面。
且看第23回“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彼时武松打虎刚刚落下帷幕,被知县赏识,成为阳谷县的步兵都头,他的哥哥武大也从清河县搬到了阳谷县,兄弟相遇,武大不禁发了一顿牢骚:
武大道:“我怨你时,当初你在清河县里,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时常吃官司,教我要便随衙听候,不曾有一个月净办,常教我受苦,这个便是怨你处。想你时,我近来取得一个老小,清河县人,不怯气都来相欺负,没人做主。你在家时,谁敢来放个屁?”——第23回
从武大郎的话中,我们得知,武松当初在清河县,每日无所事事,俨然是个无业游民,动辄吃酒打架,官司从来没断过,而每次惹来祸事,都是亲哥哥武大郎顶着矮小的身躯,跑前跑后,给人贴笑脸。
包括后来武松逃跑到柴进柴大官人的府上避祸,也是因为酒后打架,武松一拳将人打晕,他误以为将人打死了,就赶紧跑路,躲在柴进府上。
令人细思寒心的是,如果当初这个人真的被打死了呢?武松已然逃跑,所有的账都会被算在武大头上,而且武松打的还是清河县的本处机密,武大郎被逼得从清河县搬到阳谷县,恐怕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这个。
再来说说小旋风柴进,他一向喜欢收留各路英雄豪杰,可对于武松,他心中却不大喜欢,为何?且看书中所记:
说话的,柴进因何不喜武松?原来武松初来投奔柴进时,也一般接纳管待。次后在庄上,但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管顾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众人只是嫌他,都去柴进面前告诉他许多不是处。柴进虽然不赶他,只是相待得慢了。——第22回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武松为何下拳打柴家的庄客?是因为“庄客有些管顾不到之处”,换句话说,武松是一个非常好面子的人,所以他觉得自己来到柴府,就应该被好好照顾,但凡照顾不够,他就拳脚相向。
武松的这个好面子,在“景阳冈打虎”之后,变成了“名誉”二字,这两个字也是后来诱使武松滥杀无辜的一个关键因素。
之所以分析以上,是为了让大家摆脱对武松脸谱化的认识,武松也是人,是人就会有各种毛病,这一点无可厚非。
景阳冈打虎后,武松成为了阳谷县的英雄,百姓对他赞不绝口,知县给了他步兵都头的职位,不知不觉中,“打虎英雄武松”的名头也在江湖上传播起来,武松从之前一个类似“混混”的人设,一下子变为英雄,这极大地满足了他的“名誉”需求。
这也解释了后来武松杀潘金莲时,为何要当着众多乡邻的面儿?一方面是为了给自己留个人证,另一方面,这也是他内心深处对“名誉”二字的执念,武松想要让所有人看着,自己是如何为兄报仇的。
之前打晕清河县本处机密,他选择了跑路,是因为他不占理儿;而如今他为兄报仇,先刀刃潘金莲,再斗杀西门庆,连续杀了两个人,可他却没有选择逃跑,为何?
因为这次他占理儿,即便被抓,自己也是为兄报仇的好汉,他的名誉没有受损,事后众人的反应也证明了这一点:
这阳谷县虽是个小县分,倒有仗义的人,有那上户之家,都资助武松银两,也有送酒食钱米与武松的。武松到下处,将行李寄顿土兵收了,将了十二三两银子,与了郓哥的老爹。武松管下的土兵,大半送酒肉不迭。——第26回
可以试想,武松本只有武大郎一个亲人,眼下哥哥被害死,自己举目无亲,如何开展以后的生活?可武松在这一无所有之际,他内心仍感到一丝充实——我是英雄,这份荣誉感支撑着武松的精神。
所以我们看到,在押解前往孟州的路上,武松逢人介绍自己,便是“景阳冈打虎英雄武松”,可见他对自己这份名声的爱护,可命运也悄悄盯上了他的这份名誉。
在孟州,他醉打蒋门神,帮助金眼彪施恩夺回快活林酒店,但也因此得罪了蒋门神背后的张都监,于是张都监行毒计,先以好言将武松骗进自家府里,然后假借偷盗之名,将武松逮捕。
一夜之间,景阳冈打虎英雄变成了人人不齿的小偷。
但此时的武松还无暇意识到这一点,在狱中,他被严刑拷打,拖着重伤的身躯,想着命不久矣的结局,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刻,他暂时无法想别的;同时,施恩也在背后斡旋,花重金买通了叶孔目,希望能救武松一命,最终给武松安排了一个刺配恩州牢城的判决。
接下来才是武松思想转换的一个关键,那就是“大闹飞云浦”。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一定要置武松于死地,在飞云浦设下埋伏,让两个公人,外加两个杀手结果武松性命,却被武松用计巧妙反杀。
在这一刻,武松终于自由了,他大可以逃跑到没有人知道的某个地方,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可在生命危机被解除的那一刻,精神上的巨大空虚也就接踵而至——他打虎英雄的名誉已毁,江湖上只剩下一个不知感恩,偷盗主家财物的武松。
失去了最后名誉的武松,他的精神陷入了纠结,他要如何继续活着?举目无亲,唯一的名誉也没了,他的生命需要一个支点,支撑他继续活下去,他必须干点什么,才能暂时摆脱这些精神的虚无,而眼下,只有一件事摆在他眼前——报仇!
于是武松趁夜回到孟州,来了个血溅鸳鸯楼,杀了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可怕之处在于,武松还杀了很多无辜下人,分别是张府后槽、两个丫环、两个张家亲随、张都监夫人、玉兰、两个年纪尚幼的小丫环,外加两三个妇女。
为何武松这般滥杀无辜,如果说杀张都监夫人、玉兰这两个人还情有可原,可其他下人和小丫鬟何罪之有?而且武松并不是理性考虑,担心这些人去叫人抓他,他是真的杀红了眼:
武松握着朴刀,向玉兰心窝里搠着,两个小的,亦被武松搠死,一朴刀一个,结果了。走出中堂,把闩栓了前门,又入来,寻着两三个妇女,也都搠死在了地下。武松道:“我才心满意足,走了罢休。”——第30回
武松在杀完玉兰等人后,他本可以顺势离开,但他却把门栓上,专门找人来杀。
因为此时此刻,武松已经彻底放下了“英雄”的名誉,既然认定自己不是英雄,他便无所顾忌地杀戮,正如武松自己所言: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只一死。乃至从杀戮中得到快感,最后关门找人杀,直到心满意足为止。
而值得细思的是,武松从孟州逃出来之后,在菜园子张青夫妇的帮助下,化作一个行者,逃亡二龙山落草,大家可曾想过,他后来安全之后,为何没有脱下这身行者装,而是一直穿着,因为武松已经没办法做回一个正常人了,正常人的亲情、荣誉、社会责任感,于他都成了虚无,只有这身万般皆空的行者衣裳,才能安慰他灵魂的空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