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历史真相 邓艾的实力如何?为何他能把蜀国灭亡了呢?

邓艾的实力如何?为何他能把蜀国灭亡了呢?

东汉末年,群雄混战中原,最终形成了曹魏、蜀汉、东吴三足鼎立的局面。蜀汉立国者刘备,中山靖王之后,汉献帝之刘皇叔,“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光复汉室、统一天下一直是刘备和诸葛亮的终生愿望。三国之中综合国力,曹魏最强,东吴次之,蜀汉最弱,但是,蜀国在诸葛亮的率领下,利用较强的军事实力,六出祁山,北伐中原。蜀汉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天府之国,经济繁荣。那么,立国半个多世纪的蜀汉,为何最终被名不见经传的邓艾所灭呢?一、邓艾极富用兵韬略,用兵如神,敢于冒险,兵不厌诈

邓艾在司马懿的提拔下,开始受到重用。公元249年开始,邓艾开始与蜀军对战,蜀军主要将领是姜维。在与姜维的多年对战中,邓艾的军事指挥才能愈来愈发高明。

最能体现邓艾军事指挥才能的是偷渡阴平。公元263年,魏国灭蜀进入最后阶段,魏国主力军队在钟会的率领下,在剑阁道与蜀军姜维对峙。邓艾向钟会谏言,率奇兵偷渡阴平直扑涪城,如果剑阁姜维军队回救涪城,钟会大军即可趁势追击,如果姜维不撤,涪城空虚,魏军唾手可得。钟会惊叹于邓艾的计谋,命令邓艾依计行事。

邓艾率军队从汉武帝时开凿、如今已破败多年的阴平小道,出奇兵直扑涪城。涪城守将不战而降。邓艾军队连下涪城、绵竹,直逼成都,后主刘禅无奈投降,立国半个多世纪的蜀汉灭亡。

二、姜维用兵失误,军事韬略失策

诸葛亮提拔了姜维,蒋琬和后主刘禅则是姜维的伯乐,蜀汉后期,身为大将军的姜维,成为蜀国最高军事统帅。相比于刘备、诸葛亮人才济济不同,蜀国后期军事人才凋零,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窘境。姜维尽管充满军事指挥,但是,缺乏顶级武将,导致蜀国军队的整体战斗力大打折扣。

姜维后期蜀国进入守势,利用剑阁道天险,与魏国军队钟会在剑阁对峙。姜维过度自信于蜀国蜀道难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将主力部队几乎都投入到剑阁,导致两个危险局面,第一,魏国通往蜀国的小道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第二,蜀国境内城镇防守空虚。果然,当姜维与钟会剑阁道对峙的时候,邓艾偷渡阴平小道,从涪城、绵竹到成都,一路上受到的阻击非常有限。三、蜀汉地缘政治劣势,诸葛亮隆中对策略落空

诸葛亮隆中对设想,蜀汉将来北进,分东荆州、西益州两条路线。吕蒙白衣过江,关羽兵败麦城被杀,蜀汉失去荆州,只剩下了益州,因此,诸葛亮东西两路北进的策略落空。

三国之中,曹魏实力最强,孙刘联合才维持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曹魏要想统一天下,就必须在破坏孙刘联合的基础之上逐一攻破。蜀汉位于长江上游,东吴位于长江下游,这就意味着曹魏首先攻击的一定是蜀汉而不是东吴,这也是曹魏集中兵力攻打蜀汉的原因,而在东线,则主要采取守势。

四、蜀汉国力衰弱,诸葛亮北伐耗尽人力物力财力

三国之中综合国力,曹魏最强,东吴次之,蜀汉最弱。蜀国国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尽管有成都平原,但经济实力同样是三国中最弱的。

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遗志,六出祁山,北伐中原,耗尽了蜀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蜀国在诸葛亮北伐的压力下,经济凋零,国力衰落,这是蜀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一度弱小的秦国,为何能出那么多的明君?
下一篇
曹操想收陈宫为己用,为何陈宫会拒绝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