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历史纪事 夷陵之战后刘备选择留在白帝城是正确的选择吗?

夷陵之战后刘备选择留在白帝城是正确的选择吗?

夷陵之战是蜀国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场败仗,知秀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公元221年,刘备于成都称帝,正式建立蜀汉。在蜀汉建立之后,刘备率领大军征讨东吴。夷陵之战后,刘备退至永安白帝城。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刘备病逝,享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葬惠陵。自公元222年秋季到公元223年夏季,刘备在永安白帝城停留了近一年的时间。那么,问题来了,刘备兵败夷陵后,为什么不回成都,而是一直待在白帝城呢?

首先,对于公元161年出生的刘备,在夷陵之战时,已经60岁了。在汉末三国时期,这已经是远超平均寿命的年龄了。比如诸葛亮是54岁去世的,法正是45岁去世的。因为亲自指挥夷陵之战带来的身体消耗,加上战役失败所带来的心理重创,刘备的身体显然在公元222年陷入到病重之中了。所以,一年后,也即公元223年,刘备就病逝了。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记载:冬十二月,汉嘉太守黄元闻先主疾不豫,举兵拒守。……三月,黄元进兵攻临邛县。遣将军陈曶讨元,元军败,顺流下江,为其亲兵所缚,生致成都,斩之。”

在公元222年的冬十二月,汉嘉太守黄元得知刘备病重的消息后,举兵造反,结果被平定。对于汉嘉太守黄元来说,是获得了刘备病重的消息,这才敢造反的,如果刘备身体状况良好的话,黄元自然不敢轻易造反。更为关键的是,正是因为病重,不具备赶回成都的条件,所以黄元造反时,刘备也没有亲自去平定。凡此种种,都说明刘备不具备赶回成都的身体条件。

进一步来说,如果强行赶回成都,而导致在中途病逝的话,很可能会在蜀国引发更大的内乱,这是刘备、诸葛亮等人都不想看到的结果。当然,身体状况不适合赶回成都之外,还有其他原因促使刘备一直停留在永安白帝城。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一带,地处瞿塘峡口长江北岸,白帝山上,东望夔门,南与白盐山隔江相望,西临奉节县城,北倚鸡公山,地处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西端入口。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白帝城是东吴大军进入蜀国的必经之路。在夷陵之战刚刚结束的时候,不少东吴将士是有趁势消灭蜀汉的打算。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中记载:“先主自猇亭还秭归,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吴遣将军李异、刘阿等踵蹑先主军,屯驻南山。”

在刘备败退到永安白帝城的时候,东吴将士紧随其后,对白帝城虎视眈眈。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偷袭关羽的时候,孙权就有吞并益州的野心了。比如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袭杀关羽,想要借机伐蜀,于是拜周泰为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众所周知,汉中是蜀汉的疆域,现在孙权册封手下的武将为汉中太守,摆明了是在激励手下消灭蜀汉,也即消灭蜀汉之后,你周泰就是名副其实的汉中太守了。对于孙权的野心,刘备自然不会掉以轻心。因此,在败退到永安白帝城后,刘备不仅在这一要地驻军,还设了永安都督,以此镇守蜀汉的东大门。

最后,永安(今重庆奉节县)处于蜀吴边界上,战略地位逐渐显现出来。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刘备率军伐吴失败,被吴国大将陆逊击败,溃退永安,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刘备修建永安宫,常驻于此,直到过世。鉴于永安重要的战略地位,设立都督,李严担任第一任永安都督。因此,如同魏延镇守的汉中都督面对曹魏一样,李严镇守的永安都督,就是要防御东吴。而刘备一直停留在永安白帝城,自然也是要亲自抵挡东吴之后的进攻。当然,因为魏文帝曹丕三路大军进攻东吴,孙权吞并蜀汉的计划,显然就此搁浅了。

此外,刘备一直停留在永安白帝城,而不是回到成都,也是在威慑孙权,暗示自己很可能会卷土重来,再次攻打东吴。同时,刘备很可能获得了曹丕对东吴用兵的消息,这样自己对东吴用兵的威胁,可以更加让孙权畏惧,虽然吞并了荆州之地,可是,东吴依然不具备同时抵挡蜀汉和曹魏的实力。在此背景下,孙权听闻刘备驻扎白帝,非常害怕,派遣使者请和,刘备同意。而如果刘备回到成都,再派遣使者到东吴谈和的话,效果自然不如停留在白帝城,让孙权主动派遣使者请和更好。在刘备病逝后,诸葛亮继续和东吴修好关系,以此重新建立了对抗曹魏的蜀吴联盟。因此,刘备一直停留在白帝城,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蜀吴联盟的恢复。综上,夷陵之战后,刘备没有回到成都,可谓明智之举。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宋璟和姚崇的贤能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下一篇
“河北四庭柱”都有哪些人?他们的实力如何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