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未解之谜 隋唐之前选拔官员是举孝廉 举孝廉到底是什么样的

隋唐之前选拔官员是举孝廉 举孝廉到底是什么样的

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举孝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董仲舒

在隋朝采用科举制之前,两汉的取仕制度——“举孝廉”曾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中国社会。“举孝廉”取仕起源于汉代也止于汉代(魏晋南北朝采用的是九品中正制),发起人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举孝廉的思想源于《孝经》的“以孝治天下”,《孝经》上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

汉高祖

汉高祖刘邦当上皇帝后,立即尊其父为太上皇,这个在战场上扬言要与项羽“同分父亲一杯羹”的家伙定然不是什么孝子,在取得天下后,突然变脸,做起大孝子来,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孝敬父母”只是幌子,让天下百姓都做皇帝的“顺民”才是根本目的。汉武帝时,正式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把“举孝廉”确定为基本的取仕制度,从此汉朝全国各郡每年推举一位孝子(怎么考核?)和一名廉士(还没做官怎么知道廉不廉?)入朝为仕。“孝”与“廉”,原本在儒家思想中,都只是各人修养的道德标准,和一个人有无政治和行政能力无关(曹操用人就只看能力不看品德)。当“举孝廉”成为进入仕途的制度后,士子们便不再用功读书,而是开始变着方儿地比谁更“孝”,更“廉”,结果也便可想而知,各地选拔上来的都是些即不“孝”也不“廉”的伪君子。从某种意义上说,董仲舒“举孝廉”的提议,开创了国人虚伪媚上的先河(影响一直到今天),从根本上戕害了先秦淳朴、昂扬、自由的民族性格,使得整个中华民族在之后的近2000年中,始终未能摆脱这种“精神奴化”的深刻影响。

王莽

西汉由此培养了一大批这种“伪君子”士大夫,直至最后被一个当时最大的“伪君子”王莽所灭。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商朝迁都先后进行了八次 统治者为什么如此折腾
下一篇
曹操是怎么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的 立功的人都有谁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