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历史纪事 刘裕灭后秦之战是怎么回事?刘裕是如何取得胜利的?

刘裕灭后秦之战是怎么回事?刘裕是如何取得胜利的?

刘裕灭后秦之战发生于东晋义熙十二年八月至次年八月,刘裕是如何取得胜利的呢?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刘裕灭掉南燕后,本欲乘胜平定后秦,因当时正值卢循义军进逼建康,刘裕只好回军救援京师。刘裕先扑灭了卢循、徐道覆的起义,接着又先后攻灭刘毅、诸葛长民、司马休之、鲁宗之等反对势力。义熙九年,刘裕命益州刺史朱龄石率兵入蜀,消灭了割据蜀地的谯纵。刘裕在晋廷的权势,更加巩固,为平定后秦,更具备了有利的条件。

义熙十二年,后秦主姚兴死,诸子争夺皇位,后虽由姚泓继承了帝位,但政治混乱,内部矛盾尖锐,刘裕决定乘机北伐,消灭后秦。同年八月,刘裕率大军自建康进军北伐,分派诸将,5道并进。新野太守朱超石、宁朔将军胡藩率军直趋阳城;命龙骤将军王镇恶、冠军将军檀道济率步军自寿阳渡淮、溫向许、洛阳方向进军;振武将军沈田子、建威将军傅弘之率军向武关。

建武将军沈林子、彭城内史刘遵考率水军出石门,自汴水入黄河;冀州刺史王仲德总督前锋诸军,同时率水军开巨野泽入黄河。刘裕亲率大军进驻彭城,统一调度诸军,以便相机行事。刘裕上述部署的战略意图是:以前锋诸军水陆并进,合击攻取洛阳,同时以沈田子军为偏师,牵制关中后秦军队来援,待洛阳得手后,刘裕再率大军北上洛阳,会合诸军攻取关中。基于以上战略方针,刘裕曾告诫王镇恶等军,“若克洛阳,须大军至,未可轻前”。

九月,刘裕进抵彭城。东晋各路前锋进展顺利,所向克捷。王镇恶、檀道济军连克新蔡、项城、许昌、漆丘等地。沈林子、刘遵考军由汴入河,攻占仓垣。朱超石、胡藩军顺利进抵阳城一带。王仲德军开通巨野泽进入黄河,逼近滑台,北魏滑台守将尉建畏惧,弃城而逃,晋军占领滑台。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遣大将叔孙建、公孙表率兵渡河,质问晋军侵夺滑台缘由。王仲德命人讲明尉建主动放弃,晋军才进入滑台的。刘裕向北魏解释,晋军只想假道伐秦,对北魏无恶意。于是北魏筑垒河上,严阵戒备。

十月,晋军又攻克阳城、荥阳,进至成皋。后秦洛阳守将姚洸见晋军临近,向长安求救。后秦主姚泓派越骑校尉阎生率骑兵3000、武卫将军姚益男率步卒1万救援洛阳,又令并州牧姚懿屯兵陕津,以为声援。后秦援军未至之前,秦将赵玄劝姚洸收缩诸戍之兵,固守金墉城,以待援兵。但姚洸司马姚禹等人暗与晋军檀道济私通,极力劝姚洸出战。

姚洸派赵玄率精兵千余人南守柏谷坞,广武将军石元讳东戍巩城,抵御晋军。王镇恶、檀道济、沈林子等军自成皋等地长驱直进,石元讳军行至半途,闻晋军已到,退回洛阳。赵玄与晋军战于柏谷坞,兵败战死。檀道济军直抵洛阳,姚洸出降。晋军占领洛阳,俘获秦降卒4000余人,檀道济将其全部释放,秦民感悦,归服者甚众。后秦援军闻洛阳已破,停止前进。

义熙十三年正月,刘裕以其子刘义隆为徐州刺史,留守彭城,亲率大军从彭城西进。此时,后秦发生内乱,姚泓君臣内外交困,一片慌乱。刘裕进军之初,曾令前锋各军攻克洛阳后,等待各军齐会一同西进。

王镇恶、檀道济见后秦发生内乱,有机可乘,遂于同年二月自洛阳分兵西进。一路由王镇恶统率,进军滝池,攻占蠡城,直抵潼关。另一路由檀道济、沈林子统带,自陕县渡过黄河,进攻蒲坂,未能克,遂回师南下,与王镇恶合力进攻潼关。

后秦平息内乱后,闻晋军来攻潼关,姚泓以东平公姚绍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督率武卫将军姚鸾等步骑5万守潼关。三月,檀道济等军进至潼关,姚绍引兵出战,檀道济、沈林子率战士奋勇向前,大破姚绍,斩获数以千计,乘胜攻破潼关。姚绍退守定城,依险拒守。姚绍以晋军孤军深入,兵少粮寡,命姚鸾率军断晋军粮道。沈林子率精兵袭击姚鸾军营,杀姚鸾及其将士数千人。

姚绍又遣大将姚谴屯驻黄河之上断晋军水路,又被沈林子击败,退还定城。王镇恶等军未等后续大军,便乘胜克取潼关,与秦军相持于潼关以西一线,军粮渐至枯竭,军心摇动,有人提议弃辎重回师与大军会合。沈林子闻听大怒。田子坚定地表示,将独军而进。此时,王镇恶一面向刘裕大军求援,一面亲自到附近地区筹集军粮。

刘裕自彭城北进,三月抵达黄河,准备溯河西上,便派人向北魏请求借路。北魏明元帝恐刘裕北上攻魏,遣司徒长孙嵩为督山东诸军事,又遣大将娥清、冀州刺史阿薄干率步骑10万屯驻黄河北岸,监视晋军。刘裕借路没有结果,便以左将军向弥为北青州刺史,镇守碣磁,自率大军入河西上。

北岸魏军以数千骑兵随晋军沿黄河西行,晋军南岸拉纤兵士有被激流冲至北岸者,皆被魏军杀伤。刘裕派军上北岸攻击,魏军立即退走,当晋军退后,魏军复来。四月,刘裕派白直队主丁眸率700人及战车百乘,抢渡北岸,在距水百余步处布下弧形的却月阵,两头抱河,每辆战车设置7名持杖士卒。

又命宁朔将军朱超石率2000兵士,在丁阡布阵完毕上岸接应并携带大弩百张,每辆战车上加设20名士卒,在车辕上张设盾牌。魏军见晋军在北岸立营,依仗人多四面围攻。长孙嵩率骑兵3万助战,一起猛攻北岸晋营。朱超石以大弩猛射,并选善射者以箭集束发射,魏军愈战愈多,弓弩不能制。

朱超石又命将士用所携带的千余张矛,截断为三、四尺长短,用大锤击尖利以杀敌,一根断矛洞穿敌数人,魏军不能抵挡,一时奔溃,晋军阵斩阿薄干。超石率宁朔将军胡藩等追击,大破魏军,斩获千计。晋军终于沿黄河顺利西进,四月下旬到达洛阳。五月,晋齐郡太守王懿投降北魏,建议北魏派兵截断晋军退路。

明元帝问计于谋臣崔浩,崔浩认为刘裕一定会平定后秦,他回师后将会篡位,而关中必不能守,最终会为北魏所有,劝明元帝静观其变。明元帝从其计,但仍派长孙嵩、叔孙建等各率精兵监视晋军,准备在晋军酉进后,伺机南侵。

七月,刘裕抵达陕县。此时,沈田子、傅弘之等率偏师千余人,从潼关之南西进,已顺利地进入武关,秦守戍将领皆弃城逃跑,田子军进屯青泥关。八月,姚泓见晋军逼近长安,决定亲率步骑数万至青泥,意欲先消灭沈田子军,无后顾之忧后,再率大军东出与刘裕大军决战。

当时刘裕已派沈林子率军增援沈田子而尚未到达,沈田子当机立断,乘秦军初至,营垒未立,遂以千人之众迎战,激励士卒,奋勇向前,遂以寡击众,大破秦军,斩首万余级,姚泓逃还潘上。沈田子与沈林子两军会合,继续前进,关中郡县多降于田子。

刘裕在八月初到达潼关,除派沈林子增援沈田子,令两人合军由青泥侧击长安外,又以朱超石为河东太守,率军北渡黄河进攻蒲坂,自己率主力自潼关直趋长安。朱超石军被后秦军击败,退回潼关。晋军南北两翼一胜一败,使战势变得复杂起来。

这时王镇恶请求出奇兵自黄河溯渭水而上,进攻长安。刘裕从之。当时后秦香城守将姚难率军西撤,王镇恶随后追击,秦镇北将军姚强与姚难合军屯于泾水之上抵御晋军。王镇恶命将毛德祖进击,大破秦军,姚强战死,姚难逃奔长安。秦东平公姚谡屯驻定城,见战局不利,退守郑城,刘裕挥军西进。

后秦聚集在长安附近的军队有数万人,姚泓回至长安后,分派诸将,紧急布置防务,令姚丕守渭桥、胡翼度屯石积、姚液屯滿水之东、姚洸屯于洋水之西,自己率军屯于逍遥园。又令姚裕、庞统屯兵宫中,使尚书姚白瓜徙四军杂户入长安,以加强防守,稳定人心。

王镇恶率水军自溯渭水而上,令将士乘坐蒙冲小舰,行船者皆在舱内,后秦人见船无人驾驶而自行,惊以为神。八月下旬,王镇恶水军抵达渭桥,令将士饱餐之后,便弃船登岸。转眼间船舰随渭水洪波而去。

他身先士卒,率军奋勇向前,大破姚丕军。姚泓率兵来救,遇姚丕败兵自相践踏,不战自溃,姚泓单骑逃回宫中。王镇恶自平朔门进入长安。姚谦乘夜率诸军来与姚泓会合,晋军已将长安城门防务部署好,姚谢军不得入,众皆惊散。八月二十四日,姚泓被迫出降,不久姚液亦投降晋军,皆被刘裕所杀,后秦灭亡。

刘裕北伐灭后秦之战,在战略上始终采取水陆并进的方针,大军至潼关后,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刘裕对原来的战略部署,进行了调整,使正兵和奇兵的任务发生了颠倒,变成了以正兵牵制敌人,而以偏师、奇兵入武关、进渭水,对敌进行突然袭击。

这种战法,正符合《孙子兵法》一书中所说“以正合,以奇胜”的用兵原则。刘裕在指挥战争中,善于因势利导,变化莫测,从而使敌人陷入被动,晋军终于取得了胜利。刘裕本欲留驻长安,经略西北。

加之刘裕与桓温有相同的一面,即北伐成功后,伺机取代东晋称帝。恰好当时由于他留下掌握朝政的尚书左仆射刘穆之突然病故,政权有旁落的危险。刘裕便决定东归,以12岁的儿子刘义真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以王修为安西长史、王镇恶为安西司马、沈田子与毛德祖为安西中兵参军,率兵一万辅佐刘义真镇守关中。

刘裕在同年十二月率军东归。刘裕灭后秦目的已达到,他决定回江南夺取皇位,不顾百姓的请留,依旧自洛阳入黄河,经汴水南归建康。由于留居长安的王镇恶与沈田子、傅弘之等彼此之间产生矛盾,并互相残杀。

结语

到东晋义熙十四年十一月,长安被大夏军攻占,关中地区得而复失,这次北伐的成果又丧失殆尽。但由于刘裕两次北伐所取得的胜利,东晋领土扩展到黄河以南广大地区,因而从刘裕代晋到刘宋元嘉之末,约40余年内,是东晋南朝统辖区域最大,以及国力最强盛的时期。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高力士对唐玄宗不离不弃,为什么他的名声却毁誉参半呢?
下一篇
东晋王朝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建立的?为何那么快就灭亡了?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