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的“神器”三眼火铳,为何在清朝被当做礼炮?三眼火铳有那么差劲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三眼铳是中国古代一种短火器,使用铁或粗钢浇注而成。外形为三根竹节状单铳联装,每个铳管外侧都有个小孔。使用时在铳管内添加火药,最后装填钢球或者铸铁块、碎铁砂等,在小孔处添加火绳,使用时点燃火绳,引爆装填火药将弹丸发射出去,三个铳管可轮番射击。在三眼铳的尾部留有柄座,安装有长度不等的木杆用以握持,保障射手安全。
该神器发射完火药之后,还可以拿到当近战武器使用。工作原理是:在火铳口连接一根引线,使用时在枪口塞上火药,点燃引线放枪即可。欧洲在14世纪晚期就已经基本淘汰了这玩意儿,因为它的射程近,不易操作,破甲能力差。
三眼枪铳管短,不能三点一线瞄准,但它在三四十步还是有相当的威力和足够的射击精度。明朝一步五尺1.635米,营造尺:32厘米,量地尺:32.7厘米,裁衣尺:34厘米。三眼铳的最佳射程为三十步,也就是49.05米,破重铠,五十步(81.75米)之外能重创不披甲目标,百步(163.5米)之外就没有杀伤力了。
明末时,辽东各镇几乎都以三眼铳作为制式装备,无论骑兵还是步兵都普遍装备着三眼铳。根据辽东镇于1630年的编制,正兵火器营的基本战术单位”队”,即是全装备三眼铳部队。
清朝坐天下后,不禁民间的火器,于是在大明朝被奉为“神器”的三眼铳在清朝彻底沦为老百姓办红白事的礼炮。
三眼铳在明代常见,但是射程近,比不了弓弩;再次装填速度太慢。由于上述原因,三眼铳并没有多大的发展前景被遗忘。但是三眼铳在民间却留存至今,百姓使用只装火药不装铸铁球的三眼铳当做驱魔吓驱除邪物的工具,类似鞭炮的作用。现在在中国南方一些客家地区,依然可以看到三眼铳和这类活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