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国学文化 唐代孔德绍所作的《落叶》,托付自我难忘又难堪的情怀

唐代孔德绍所作的《落叶》,托付自我难忘又难堪的情怀

唐代孔德绍所作的《落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咏物诗作为诗歌中的幸运儿,它之所以能够吸引人注目,进而长久不衰,自然是因为其自身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人是感性的生物,花落伤心,月缺动情,“借物寄情”、“托物寓意”,自然成为诗人常用的手法。孔德绍这首小诗《落叶》,里面就包含着沉重的思故之情。然而,这里需要思考的问题在于,他所谓的“故”到底是哪里?结合其身世,这真是一个大大的疑问。

在古代时候,生活的便利性肯定无法与现在相比,那么除了进行较少的娱乐活动之外,大多有识之士,都会沉浸于思索自身与自然与宇宙的关系。“天人合一”,既是中国古代哲学最高境界,同时也间接影响到中国古代的方方面面,比如诗歌。世间万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着的,大都在不同之中求同存异,互惠互利,跟进、促进着彼此的发展。诗歌反映着作者的一定思想理念,当然也会如此。

沈约《郊居赋》有云:“惟至人之非己,固物我而兼忘。”咏物诗的出现与发展,基本上可以确定与“物我两忘”存在着重要联系。诗人所主导的“我”的思或想,在某一个时间点上,与“物”达到浑然一体的程度,才能产生相应的审美观念,体现相对的美学概念,最后创作出优美的诗歌作品。

孔德绍,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投夏王窦建德成为隋朝叛逆,被任命为内史侍郎,曾经草拟檄文,激烈地数落李世民恶事。后来,窦建德兵败,孔德绍亦被俘虏,最终遭到杀害。其相关事迹,大都湮灭于历史尘埃,不过是小人物命运可怜的悲哀。个人相对于整个历史长河,宛如草芥。《全唐诗》录其诗十二首。

《落叶》

[唐]孔德绍

早秋惊叶落,

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

犹言惜故林。

这首诗又说是孔绍安所写,根据他的人生履历,我是有些选择不相信的。在前面介绍过孔绍安写的《侍宴咏石榴》,根据其积极投奔李渊的行为,在他的情感上出现此诗所言的“犹言惜故林”的想法,是有些难以自圆其说的。然而孔德绍的叛隋举动,又令人拿不定他的思想。真是矛盾,还是留给考据派思索这个难题吧。

首句“早秋惊叶落”,紧扣题目,点明因季节变换之故,树木开始落叶。此处用“惊”字,本意是说秋天过早来临,树木还没有做好准备,叶子已经纷纷坠落。这只是其中包含的一个内容,另外还带有观叶落之人的情绪,当他看见叶落的瞬间,才发现时间已经临近秋天,一年就那么又过去了。树木之惊,落叶之惊,观叶落者之惊,三者之惊相聚,尽显岁月流逝,时光无情,命运无常。

次句“飘零似客心”,接着首句而来,落叶飘零,凋落的场景有些凄凉,有些触目惊心,此种状况分外符合流浪在外之人的心情。“一叶落而秋至”,作为异乡人触景生情,心生“落叶归根”之感。可是,又能怎么样?毕竟成为叛逆之徒,回归故国全部成了梦幻泡影。诗人至此,顿起思念故国之情,这才蓦然惊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矣!

末尾两句“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似乎直接描写着现实场景:黄叶从树上飘落,纷纷扬扬,坚持着不肯往下坠落,仿佛在不惜一切地做着挣扎,向天呐喊着自己的不甘,就是不愿离开生养自己的树木之母。然而,结合诗人身世,便可以理解其中含义,此处所有的描绘,都指向诗人自身,不过是借落叶而曲折表达自己的故国之情。等到一切都回不去的时候,那一刻才蓦然觉悟、徒然难过,真正的是因“惊”而“伤心”!

综观全诗,诗人巧用拟人手法,把自身的情感代入自然物象之中,以“自我”之内情来观感“外物”,物我两相宜,不知何是我,不知何是物,物我交集,达到情感上的互通。以自然季候的迁移来衬托内心世界的变化,用此来托付自我难忘又难堪的情怀,必须要做到合情又合理。此处,秋之肃然,秋之凋零,秋之凄恻,恰好与诗人当时情愫两两交汇,从而融会贯通,达到合一地步,完整诠释了诗人心灵里涌现出来的真挚情感。

孔德绍流传下来的诗歌,大多是纪游、行役、送客或应制之作,除了此首《落叶》最佳,其余纪游诗和送别诗尚可一观。如《夜宿荒村》有句:“故乡万里绝,穷愁百虑侵。秋草思边马,绕枝惊夜禽。”如《送蔡君知入蜀二首》,其第一首为上好:“金陵已去国,铜梁忽背飞。失路远相送,他乡何日归。”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罗隐《黄河》:此诗对唐末昏暗的社会现实作了真实写照
下一篇
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一首精雕细琢、玲珑剔透的艺术精品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