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亮,字希明,唐朝大臣、文学家,唐初十八学士之一。下面跟知秀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褚亮所作的《秋雁》吧。
在我国古代诗歌作品中,常常会用到“鸿雁传书”、“鱼雁寄情”等等典故。雁为候鸟可本能感知气候,常常随着季节冷暖而迁徙,它们按时知返,南来北往,冬去春归。雁也因为其特殊的生活习性,成为诗人喜爱常用的意象之一。
高空邈远,秋意无限,一行孤鸿,几声雁鸣,便适时勾起羁旅行役游子诸多愁绪。或许正是如此,诗人往往借助于雁之意象,或抒发感情之坚贞,“问世间、情是何物,直叫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元好问《摸鱼儿》);或寄寓思乡之愁情,“鸿雁远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早年以诗受知于陈后主,陈亡之后,入隋为东宫学士,授太常博士。隋亡后再入唐,为秦王府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其经历之坎坷,命运之宛转,可以说是那个动乱朝代变换下小人物挣扎的缩影。
褚亮曾经写过一首小诗《秋雁》,在这首五言绝句里,表露出对于自身命运难以掌控的悲叹。诗作里,雁作为另外一种意象出现,延伸出新的内涵意蕴,值得深思。
《秋雁》
[唐]褚亮
日暮霜风急,
羽翮转难任。
为有传书意,
联翩入上林。
拟题带一“秋”字,所谓“一叶落而知秋至”,秋天到来,秋气肃煞,草木摇落,万物含悲。又有“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之说,诗人见秋雁南飞,情不自禁而动思归之心。然而,此心“归”往何处?诗人下笔从不妄落,每每自有来意,却需从细微之处琢磨。
开端两句“日暮霜风急,羽翮转难任”,直接展开场景描写:秋日西坠,暮色苍凉,凛冽的寒风急速吹过,带来刺骨的冷冻气息;霜刀风剑严相逼来,飞翔在高空的孤雁,实在难以抵挡如此强烈的状况,因为已经开始威胁到了自身的生命。“雁雍雍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宋玉《楚辞·九辩》),触目皆物则情生,然而“物随心转,境由心造”,一个“霜风急”尽显环境分外恶劣,从而注定诗人心将不会安宁。
秋意直入人心上,愁绪自然而然地发生。恰如庾信所写:“霜风乱飘叶,寒水细澄沙”(《卫王赠桑落酒奉答》),叶因风乱,沙因水细,生命本身的脆弱性,注定了他的渺小与被伤害性的增加。更因秋至,气候变幻莫测,令人难以揣度。凡此种种,不由不引人遐想:自然气候之变?抑或人心之变?不可猜测的,只能是决定诗人命运的上意!
正因为感受到了个人命运的无端,所以饱经沧桑,历经改朝换代的诗人,才会在诗作的最后写下“为有传书意,联翩入上林”。上林,可以理解为雁中途歇息的树林,却不可忽略其内在蕴藏着另外一层意思。上林苑,皇家园林建筑,汉武帝于建元三年在秦朝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极尽奢侈。所以,此处的“上林”,亦可理解成诗人将要投奔、效力的对象。果然,历经数朝,诗人终入秦王府中,得以安身立命。
至此,我们终于可以在诗歌最后,彻底弄清楚,诗人所谓的“霜风”,是无常命运的嬉戏摆弄,而“难任”,则是生命需要承担的因果。当诗人感受到凭借自身弱小力量,再也无法抵抗得了的时候,他由内心里感到一种迫切之意,想方设法改变命运。所以,才会有“传书意”,既是对同样沦落天涯之友伴的呼唤,希望“联翩”一起投奔新的效力对象;同时亦饱含殷切期望,希望“上林”所有者,能够给予自身以接纳。
综观本诗,不管是从字词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显得十分鄙陋,毫无新意可言。但是如此就给予断然地否定,就会不够公平。诗人借助“秋雁”意象,抒发面对命运无常时刻的无助之意,非常真挚,惶恐之情,表露无遗。弱小的个体生命,在直面惨淡的人生,以及那些暴力强权的时候,如何苟且偷生的惨状,被展示得淋漓尽致。这是一个灵魂不甘心地呐喊,固然嗓音嘶哑,模糊不清,但终究还是叫了出来。如此,便是此诗存在的意义所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