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在永安城中建立了自己的一整套制度,后世称之为永安建制。下面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太平天国运动抗争十四载的岁月之中,“永安建制”可以说对日后太平天国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中间尤其是在这中间封王的举动,更是成为了太平天国日后内讧的重要原因。这样的原因,在于所封诸王,彼此自设府衙,并且都拥兵自重。以至于,最后都不肯久居于人下,竞相逐鹿于朝堂之上。同时,当我们回顾这段太平天国初期的历史细节时,便能发现,实际上有着诸多细节,是经不起人们推敲的。
历史上的“永安建制”,除却发布檄文,颁行《天历》以外,还在于从永安一带招兵买马,打击地主阶级。当然,这些对于太平天国的初期影响都不大,而这中间影响最大的则是构建了太平天国的权力构架。以至于封王的这个举动,影响了日后太平天国的兴衰。而在这封王举动的中间,尤其是那句“俱受东王节制”,让人感觉迷惑不已。这样的不解在于,“永安建制”后的诸王,为何必须都给听杨秀清的调遣?
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关于杨秀清早期的记述,根据资料史料记载,杨秀清的出身则是当时一个穷苦的烧炭工,但这样的困苦的生活,似乎成为了杨秀清日后窥伺权力的起点。以至于,史料评价其“性机警,喜用权智”,这样的情况,早在刚刚加入“拜上帝会”时,便已经体现了出来。当时,杨秀清经常会跟旁人提及自己能够知未来的事情,后来,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信服自己,他更是预先找地方埋好金子,然后在同他人说自己梦到哪里有金子。后来,会众果然在此地发现了金子。自此,杨秀清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了人们的拥戴,要知道这个时候杨秀清还没有搬出“天父下凡”的把戏,便已经有了其日后专权的好基础。
当然,光拥有这样一个好的基础,对于杨秀清来说并不具备实际上的意义。因为,当时“拜上帝会”的实际操纵者则是洪秀全、冯云山,这两个人作为“拜上帝会”的创始人,在教权方面有着无可撼动的话语权。但是,这样的机会则很快便悄然而至,时值1848年的1月,那时的洪秀全并不在广西,而冯云山那个时候,也被抓入了大牢之中。这样的情况下,便制造了一个政治真空的环境,这便给予了杨秀清登上教权制高点的机会。
当时,整个“拜上帝会”可以用群龙无首来形容,这个时候的杨秀清则将“天父下凡”的假把戏,搬了出来。别看这个把戏是假的,可在19世纪的紫荆山地区,因为闭塞的原因,杨秀清这样的把戏,却十分有市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杨秀清凭借着教权上的优势,开始凌驾于洪秀全与冯云山之上。当洪秀全回来的时候,凡事也不得不同杨秀清商量。实际上,洪秀全对于杨秀清的把戏,早已心知肚明,但是他又不能拆穿杨秀清,无奈之下的他,只得默许了杨秀清的领导地位。但洪秀全为防止其做大,也大力的提拔了韦昌辉、石达开来分化杨秀清的权力。
这个时候,我们在回顾头来看“永安建制”的话,便会发现,这个确立权力构架的“永安建制”,实际上更像是一个过场。这是因为,在教权方面杨秀清已经占据到了最高端,而这个时候“拜上帝会”的创始洪秀全,则完全开始退居幕后。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洪秀全则将杨秀清的位置固定化了,使其成为了诸王的之首。虽然,洪秀全当时也是有些迫不得已,但他始终也无可奈何。
历史就是这样,洪秀全自己可能也并不清楚,正是他对杨秀清的一再纵容,最终使得杨秀清成为了日后成为了他皇权面前的最大阻碍。同时,这场封王也在日后的1856年,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力,以至于太平天国在此后彻底的走下历史舞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