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孙处玄所作的《咏黄莺儿》,下面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诗仙太白先生说:“人生得意须尽欢”,然而终究是不得意的人多一些,似乎他也站在不怎么得意的队伍中间;所以“莫使金樽空对月”的人,也大略是这些不得意的人比那些得意的人要多一些。
唐朝人孙处玄,在职公务员,业余身份似乎可以确认为画家、诗人。但真正让他比较具有名气的,反而是在给领导写的来往书信中的一句话:“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据说“新闻”一词的最早出处,便来自于此。孙处玄自认诗文写得很有特色,可惜没有办法能够让它们名闻天下,所以有些恨意;文人的恨比较天真,可以理解。这是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的自信,即便有些失实到也无可厚非。毕竟天下文人的成名史,基本上都是这么过来的。
然而孙处玄是不得意的。他的上司是桓彦范,就是和张柬之等人一起发动“神龙政变”,恢复李唐王朝的那一班人。这一伙人政治眼光短浅,没有大战略,最后都没有落到什么好下场。孙处玄喜欢写一些评点朝政的文章,故此才会上书桓彦范,可惜没有得到重视。于是,孙处玄一怒之下辞职不干了。
祸兮福之所倚,幸好桓彦范没用他的上书,他也辞官不做了,如果掺和到里面,估计也没什么好下场。不做官了,可能穷点儿,但空闲时间多,还不如画画,写诗,作文,多逍遥快活。人生有枷锁,看谁能逃脱。开心与放手,方法何需多。
《咏黄莺儿》
[唐]孙处玄
欲啭声犹涩,
将飞羽未调。
高风不借便,
何处得迁乔。
这首咏物诗,能够看出来孙处玄的一些真实想法。他的想法没有能够得到实现,还是落了一些痕迹。他是不甘心的,同时又曾经有些期望藏在怀抱里面。这些苦楚无法明讲,只好写诗,托物言志。老办法,也是好办法,如许多年以来,大家都是靠这些存活下来的。
诗人似乎郁积了多年的怨望,所以落笔就是倾述。“欲啭声犹涩,将飞羽未调”,我将要放声高歌,可是嗓子里却像堵上了东西;我想要展翅高飞,可是翅膀还没有梳理伸展。人开心之时,声音显得高昂;人落寞之时,声音便会低沉。斗志昂扬,便想飞往蓝天;神志低落,只好敛翅树梢。诗人想来是不得志的,只能收声收翅,低眉顺目。这般描绘可谓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把一个谨小慎微的形象端在了大家的面前。
在前两句中,诗人尽述自己的满腹委屈,肯定是有目的而为之。“高风不借便,何处得迁乔”,我想要借得一道顺风能够得意高飞,可惜却没有这个机会,所以只有栖息此处,哪儿也飞不去。迁乔,语出《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原意指鸟从低处迁往高处,后来比喻人的地位得到上升。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曹雪芹《临江仙·柳絮》),诗人枉有青云志,可却是失意人,因为根本没有人愿意提携他。所以,最后他只好辞职不做,更不用说什么高升的美梦了。
综观本诗,主要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移情于物,逼真生动。看上去都是描写黄莺之言,其实却全部为表达诗人之志,固然是不得志,却描摹极其鲜活,充满真意。这就涉及到第二点,全篇牢骚词,满怀失意语。诗人在前面三句,似乎皆写黄莺儿,事实却在尽情述说自己的不得意,无一字一词不带“怨愤”。最终,还是落在末句“何处得迁乔”上,显露出自己的悲愤之问,沉重而痛苦。如今读来,仍然令人格外同情诗人,或者说,让天下失意人感同身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