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演义》电视剧版的观众,肯定对其中的“武将单挑”情节印象深刻,两军交战前,双方大将冲出阵列进行厮杀,可以说非常的精彩,其中的“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等等都是非常经典的桥段。在这场战斗中失败的一方,往往战争也会失败,或者干脆撤退,那么历史上真的是这样的吗?今天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战场比拼的是军力、战术等等,怎么可能靠着双方武将的决斗来定胜负呢?因此,大多人会认为这不过是演义小说的作者为了剧情更加精彩,吸引读者的一种方式罢了。但事实上,历史上的战争可能比这还要离谱。
比如春秋时期,因为上面还有周天子的存在,所以各国之间的战争还是比较讲究的。战前,主动进攻的一方往往会派出使者,去给被进攻的一方说明,为什么要攻打,如果理由不充分,或者被问倒了,这场战争就会因为“师出无名”而作罢,毕竟古人凡事都喜欢讲究个“师出有名”,这也是历朝历代沿用的规矩。
除了需要师出有名外,两军交战的时候,老人和年龄小的是不能杀的,敌军败退的时候,也只能追一段距离,不能穷追猛打。这在我们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都打仗了,还这么讲究的吗?然而春秋时期的战争就是这样。
事实上,历史的战争中,双方武将决斗并不是罕见的事。毕竟在决斗中胜利除了可以大幅增加己方的士气和信心,还让对面少了一员大将,挫败对方的士气,此消彼长,所以更加容易打胜仗。而且所谓的单挑不仅在中国古代战争发生过,其实在古代日本也有战前,武士阵前单挑的传统。在中世纪的欧洲,战斗中甚至禁止放弩箭,因为这会影响贵族们的脸面和骑士们的“尊严”。
不过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作战武器的升级,这种“决斗”方式也开始被淘汰,毕竟把战争的胜负系于武将一人还是不够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