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身边的马皇后,她的伟大路人皆知,可朱棣的徐皇后却很少有人被提及。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是开国名将徐达的大女儿,自当迎娶那女诸生,嫁到朱家尽心尽力
1:出身将门世家,从小被太祖爷朱元璋看重,跟朱棣等同于郎才女貌
历史上对于朱棣皇后徐氏的名字存在争议,有人叫徐妙云,后来直接干脆称明成祖仁孝皇后徐氏。她的身份可不一般,父亲是明朝初年赫赫有名的开国第一名将徐达。这样家庭出身的她各方面的要求自然很高,而且长得不算差。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为了让朱家江山得以永固,采取了皇子跟功臣子女联姻的方式。一来让功臣跟自己更加亲密,从而放松警惕;二来也是通过政治联姻达到大权独揽的目的。有一天朱元璋请徐达吃饭,突然话锋一转说道:“你家大女儿长得还不错,要不就许配给我家老四,你看怎么样?”徐达一听激动不已,连忙跪下来叩头谢恩。
2:江山纪里面的女诸生指的就是徐皇后,足智多谋善解人意
早就杀青的电视剧江山纪还没有播出,让许多人激动的心开始心潮澎湃。去年的时候改叫山河明月,主要讲述的就是明成祖朱棣波澜壮阔的一生。其中一个花絮里面提到朱棣自当迎娶那女诸生,这个女诸生指的就是徐皇后。根据史书记载,徐皇后天生记忆力强,非常聪明深得徐达夫妻疼爱。每当请老师过来讲课的时候,她的表现都会让老师大吃一惊。读到古人的道德和品行的时候,都会深思效仿。明代“诸生”的意思就是儒生受到儒家经典教育,是个各方面都优秀的人才。徐皇后能够得到这个评价,可想而知本人的过硬本领。
3:嫁到朱家的时候尽心尽力,深得马皇后跟朱元璋的赏识疼爱
明史记载徐皇后跟朱棣虽然是指腹为婚,却并不是先结婚后恩爱。正式结婚前,朱棣跟徐皇后早就结伴了三年。彼此都认识了对方,都为双方的才能所敬仰。永乐三年正月初一的内训里面,早晚侍奉在马皇后身边并且很听她的话。恭敬地侍奉未来公公朱元璋三十余年,马皇后不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后,而且她不管是社会阅还是处理后宫的经验都远远超过了徐皇后。她跟着能学到很多本事,低调做人贤能谦和的性格深得朱元璋夫妻二人疼爱。
第二:一心一意为了丈夫好,当上皇后勤俭节约,死后朱棣再未立过皇后
1:朱棣发动了著名的“靖难之役”,徐皇后无条件支持丈夫
洪武九年的时候,徐氏就被册封为燕王妃。一切都在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去世而得到改变,年轻的建文皇帝继位。此人虽然性格仁厚,可软弱没有任何主见,听信身边大臣黄子澄等建议搞削藩,第二年朱棣被迫发动了靖难之役。这个时候徐皇后并没有因为朝廷声势浩大而抛弃自己的丈夫,相反她还无条件支持自己的丈夫。朱棣当年带着军队偷袭大宁,朝廷几十万大军趁机打到了南京城。这个时候只有世子朱高炽跟徐皇后在这里,形势十分危急。
几十万大军轮番攻城,徐氏并没有失去信心。相反她作为总指挥,冷静地跟世子大将一起谋划,规划守城各项事务。不但如此,她还争取民心,发动城中百姓子女纷纷守城。每人发放一副铠甲,徐氏亲自督战。城中妇女在徐氏的鼓励下,屡屡击败朝廷精锐大军的轮番进攻。一直支撑到朱棣顺利班师,这一切都跟徐皇后有着密切的联系。
2:当上皇后并没有骄奢淫逸,相反还懂得持家,勤俭节约是后宫典范
建文四年,随着建文帝的不知所踪,标志着建文朝彻底统治结束。永乐第二年改年号为永乐元年,紧接着分封功臣。他没有把自个的妻子忘记到九霄云外,封徐氏为皇后。皇后作为后宫之母,可以说是后宫的典范。如果皇后一下子没有干好,那么很有可能会影响国家的正常运转。徐皇后就是朱棣身边的一个贤内助,身为皇后的她不但要把自个后宫的事情处理好。往往朱棣治国理政她也有自个的独特见解,她说如今的贤才基本上都是在太祖高皇帝时候得到重用的。希望陛下不要在意他的出身,唯才是用。
勤俭节约那就更不多说了,有好婆婆马氏的教导也不会坏到哪里去。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懂得低调自保抑制外戚势力,当初徐皇后的弟弟徐增寿曾经想要投奔朱棣。没有想到事情被朱允炆警惕,惨遭他杀害。朱棣十分惋惜,就把想追封徐增寿为公爵的想法告诉徐皇后,遭到了她的婉言谢绝。一个死去没有立过什么功劳的人为何封官?朱棣听后十分感动,强行追封小舅子为定国公,又让他的儿子徐景昌继承爵位。接着徐氏让朱棣选好老师教导这个侄子,可以不负皇恩。朱棣唯唯诺诺,心里很是感动。
3:徐皇后死后,朱棣从此再也没有立过皇后,遗言感人肺腑
永乐五年七月初四的那一天,徐皇后去世。明太宗实录记载:“徐皇后病危的时候,朱棣前去探视。徐皇后嘱咐朱棣:”现如今天下太平,能够不动刀兵就不要劳民伤财。“朱棣接着问:”皇后您还有什么话要说?“皇后接着说:”您在用人的时候,应该注重用贤才。明辨是非,不能因为这个人犯了一点小错误就不用他。教导子孙要以学业为主,对待自个的兄弟要讲仁义。“朱棣听完泣不成声,徐皇后泪流满面。不久一代贤后与世长辞。此后朱棣在剩下来的十余年间里没有再立过皇后,除了前面的那一件事情没做到之外,其他的全部做到,未做到的原因只因他有北征情节,是个名副其实的”武“皇帝,徐皇后也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贤后之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