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曹睿托孤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睿在托孤之前已经选定了五个人,曹睿最后为什么会选择曹爽和司马懿?曹魏宗亲中换了谁?
魏明帝曹睿在临终前,原本计划是选择: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五个人为辅政大臣,但是由于手下两个机要秘书孙资、刘放的建议,改变了主意,改立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由此才导致10年后的高平陵政变,被司马懿控制了朝政。
这里有两个问题:
1、为何曹睿第一次选择辅政大臣时,选择了曹宇、夏侯献、曹爽、曹肇、秦朗五个人?
2、孙资、刘放建议更改人选时,曹睿为何同意了选择曹爽与司马懿?
首先分析第一个问题,曹魏的江山是怎么得来的?是曹操带领一批曹魏宗族打下来,当年曹操打天下时,跟随曹操的有曹仁、曹洪、曹纯、曹真、曹休、夏侯惇、夏侯渊,曹氏与夏侯氏不仅为曹操的天下出钱出人,而且几乎把整个家族都绑在了曹操的战车上,是曹操能够打下天下的其中一个原因。
而且这些曹氏与夏侯氏在曹魏政权是掌握兵权,曹操把他主要兵权都交给曹氏与夏侯氏掌管,而没有交给外姓将领,主要还是因为曹操信任这批人,曹操时代的三军队区统帅是曹仁掌宛城与襄樊战区,夏侯惇掌合肥与淮南地区,夏侯渊掌关中、陇右与凉州地区,曹纯掌曹操手下最精锐的骑兵虎豹骑,曹操之后是曹休掌合肥及淮南地区,曹真掌关中陇右与凉州地区,由引可见曹氏与夏侯氏在曹魏政权中的重要性。
曹睿与曹真
曹氏与夏侯氏以及他们的后代与曹操、曹丕、曹睿以及他们的后代形成政治共同体,所以曹操去世后,曹丕和曹睿也一直起用曹氏与夏侯氏的后代在朝中担任重要官职,比如夏侯献是夏侯惇的孙子,曹爽是曹真的儿子,曹肇是曹休的儿子,上面说的辅政五人中只有两个人例外,其中秦朗是曹操的养子,曹宇是曹操的儿子。
曹丕称帝之后,仍然采取了亲近及重用曹氏与夏侯氏的政策,疏远曹植、曹彰等直系亲属,这是曹操之后的国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曹丕与曹植有过储君之争,同时曹植与曹彰等人由于是曹操的直系亲属,对曹丕帝位是有威胁的,因此要疏远或者打击,而曹仁、曹洪、曹纯、曹真、曹休、夏侯惇、夏侯渊等人虽然属于宗亲,但由于是远亲,没有继承权,所以实际上对曹丕是没有威胁的。
所以,曹睿选择辅政大臣也是从曹氏与夏侯氏的后代中选择,所以选择了夏侯献、曹爽、曹肇,秦郎是曹操的养子,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所以秦朗也没有威胁,是可以被重用的,而燕王曹宇则是曹操的亲生儿子,这也是曹睿临时改变主意的原因所在。
现在来分析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孙资、刘放建议曹睿更改辅政大臣时,曹睿就同意了曹爽与司马懿为辅政大臣呢?
起因就是因为燕王曹宇,曹宇因为曹操的亲生儿子,同时还是曹睿的叔父,是曹操的直系亲属,在血缘上与曹操更为亲近,而曹睿是曹丕的长子,曹操的长孙,与曹宇一系其实有些竞争关系,曹睿有些不放心,所以当曹睿最初宣布曹宇为大将军,准备赋予辅政重任时,曹宇按照礼制应该推辞,曹睿立即就反悔了。
孙资、刘放与曹爽
中国人本来就是如此,虽然很想做一件事,按照礼仪也是要推辞的,比如曹丕称帝要三次推辞,能说曹丕不想称帝吗?当然不是,这是礼制,所以曹睿任命燕王曹宇为大将军,曹宇也是按礼制推辞一下,结果曹睿就不想任命曹宇了,把孙资、刘放叫来问话,孙资、刘放两人也说曹宇不能担当大任,于是曹宇的辅政大臣就没当成。
孙资、刘放反对曹宇当辅政大臣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俩与夏侯献、曹肇两人有过节,并且夏侯献、曹肇说过威胁孙资、刘放的话,因为孙资、刘放为了自己的安稳,极力阻止夏侯献、曹肇两人成为辅政大臣。
曹睿在选择辅政大臣时已经是重病了,重病中的人,分析能力已经不如正常人了,再加上曹睿也不想再折腾,于是在孙资、刘放两人的极力劝说,曹睿改立曹爽与司马懿为辅政大臣,这两个人都是孙资与刘放建议并极力劝说的,因为曹爽与司马懿辅政对孙资与刘放没有坏处。
孙资、放放
曹睿虽然同意了孙资与刘放的建议,但当曹睿有些清醒时,就意识到曹爽与司马懿搭档辅佐肯定是不合理的,原因就是曹爽能力太差,又没有工作经验,而司马懿身经百战,在官场上打拼了几十年,两人的能力相差巨大,如果同为辅佐大臣不在一个档次的话,一个人就能很轻易地扳倒另一个,造成独自掌权的机会,那样的话就对曹魏江山社稷有危害了。
辅政讲究的是权力平衡,需要的是相互制衡,但曹爽与司马懿明显就不合理,曹睿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准备废除曹爽与司马懿辅政,但孙资与刘放在曹睿病重期间,再次极力劝说,甚至拿着曹睿的手写诏书,这差不多就是逼宫的形式,曹睿在病重期间根本没有精力进行辅政大臣的再次选择,再加上孙资、刘放的刻意坚持,所以最终定了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政极不合理的现象,最终也导致了司马代魏,司马代魏的第一责任是曹睿,因为他选择了错误的辅政大臣,还不如第一次的人选合理。
病重中的曹睿
孙资刘放选择曹爽还有一个机缘巧合的问题,当曹睿问孙资、刘放关于燕王曹宇的情况时,曹爽正好在场,孙资刘放就做了一个人情给曹爽,推荐曹爽为辅政大臣,曹爽肯定要感激孙资、刘放两人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曹爽的运气不错,被选为辅政大臣也有运气的原因,这在政治上有些幼稚,但历史就是如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