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国学文化 历朝历代有哪些赞美鸡的诗作?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历朝历代有哪些赞美鸡的诗作?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历朝历代有很多描写鸡的诗作,下面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尖嘴巴,花毛衣,爱吃小虫和小米,浑身上下毛茸茸,说起话来唧唧唧。”这则谜语说的是黄茸茸的雏鸡。

“项上红冠戴,身披五彩衣。能测天亮时,唤得众人起。”这则谜语猜的是报晓公鸡。

“一物不大两头翘,只有肚子没有腰。半斗粗粮半斗菜,换来一斗白元宵。”而这谜语指的是下蛋母鸡。

鸡是一种极普通的家禽,家鸡源出于野生的原鸡,其驯化历史至少约4000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养鸡的国家,其品种繁多,土鸡、山鸡、乌鸡、麻鸡、油鸡、胡须鸡、麻黄鸡、九斤黄、芦花鸡、矮脚鸡、高脚鸡、长尾鸡,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它与我们人类同居一院,朝夕共处,与之相关的成语即有闻鸡起舞、金鸡独立、呆若木鸡、鸡鸣狗盗、鸡犬不宁、鸡飞蛋打、鸡肠狗肚、鸡毛蒜皮、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杀鸡焉用牛刀、手无缚鸡之力等等。

关于鸡的俗语更多,如铁公鸡、鸡蛋里挑骨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拿着鸡毛当令箭,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偷鸡不成蚀把米......可见,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鸡给我们带来祥瑞,带来欢乐和幸福,古人赞美鸡的诗歌不胜枚举。《诗经》中《君子于役》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鸡栖于桀,日之夕矣”之句,描述了夕阳西下,鸡归于院中窝棚或栖在小木桩上的景象。

唐末文学家徐寅历数了鸡的美德,赞曰:

名参十二属,花入羽毛深。

守信催朝日,能鸣送晓阴。

峨冠装瑞璧,利爪削黄金。

徒有稻粱感,何由报德音。

是说鸡是十二属相之一,有着一身漂亮的羽毛,它守信报晓,驱走黑夜,唤来光明;土里刨食,自食其力。它取食五谷杂粮、虫蚁草籽,是来报答天地之恩德的啊!

唐代大诗人杜甫对家鸡似乎别有情愫,他写有两首关于鸡的诗,其一为:

纪德名标五,初鸣度必三。

殊方听有异,失次晓无惭。

问俗人情似,充庖尔辈堪。

气交亭育际,巫峡漏司南。

鸡有五德:首戴冠,文也;足搏距,武也;敌敢斗,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信也。人们往往因其偶有误时失责,而杀之入庖厨,可悲可叹!其二名曰《缚鸡行》: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这是杜甫晚年流落夔州时而作,他看到家中仆人正在捆鸡,要拿到集市上售卖。一问才知,原来是因怕鸡吃掉小虫,有伤生灵。诗人仔细思量:鸡卖出去要遭受宰杀的厄运,放了鸡,虫蚁这些小生灵又要遭受灾难,反复想来,实在没有万全之策。此诗有道家思想,似乎又有禅宗佛意。

金鸡报晓,旭日东升。雄鸡司晨是最为显著的特点,它是太阳的传令官,是光明的使者。《诗经·郑风·风雨》中云: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是说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的早晨,雄鸡啼叫不止。引申为在风雨飘摇、动乱黑暗的年代,有正义感的君子坚持操守,勇敢地为理想而斗争。晚唐诗人崔道融写有一首《鸡》,诗曰:

买得晨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

深山月黑风雨夜,欲近晓天啼一声。

该诗以“人鸡共语”的写法,赞美了雄鸡在深山月黑、风雨交加之夜,于晦明难辨之时,雄赳赳、气昂昂,啼唱报晓,给人们带来一片光明。

明太祖朱元璋的咏鸡诗更是霸气。相传他登基那天,突然听到一声嘹亮的鸡鸣,以为祥瑞,喜不自禁,诗兴大发,当即以《咏鸡鸣》为题赋诗。

诗的第一句:“鸡叫一声撅一撅”,阶前众臣听了,都觉得出语太俗,但一个个都不敢笑出声来,只好忍着往下听。只听得第二句:“鸡叫两声撅两撅”,有的大臣已实在忍不住了,忙扭过脸去掩口偷笑。这一切都被朱元璋看在眼里,但他并在意,接着念出后面两句:“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众大臣听后,直惊得瞠目结舌,暗自叫好,再也不敢小觑这位出身贫寒的皇帝了。

明代中叶的江南才子唐寅,字伯虎,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他博学多才,吟诗作曲,能书善画。其爱鸡更甚,画鸡题鸡,乐在其中。他题了三首《咏鸡诗》,其一为:

武距文冠五色翎,一声啼散满天星。

铜壶玉漏金门下,多少王侯勒马听。

其二为: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其三是:

血染冠头锦做翎,昂昂气象羽毛新。

大明门外朝天客,立马先听第一声。

他写了五彩鸡、白公鸡、红公鸡,每一首都浅白易懂,形象鲜明,呼之欲出,令人看后不由浮想出雄鸡一声昂然长啼,一轮朝日喷薄而出,满世界光芒万丈的景象。

大鸡小鸡、公鸡母鸡三三两两,在村庄的农家小院、打谷场上,草垛旁、溪水旁蹒跚漫步,在皑皑雪野上留下一行行浅浅的竹叶似的脚印。小鸡唧唧鸣叫,公鸡昂昂报晓,刚下了蛋的母鸡咯咯哒、咯咯哒欢叫而出.......这是一幅祥和宁静、温馨动人的家园图画。

古人的笔下,不乏这样的情景。东晋的陶渊明《归园田居》有句: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有袅袅炊烟、有深巷狗吠、有树上鸡鸣,这才是幽居的家园啊!中唐的温庭筠踽踽独行在异乡的路上,思念起故园的茅草房、板桥路以及朦胧晓月里的鸡鸣,吟道: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

晚唐的王驾弃官归隐鹅湖山下,他写有一首《社日》: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诗人认为庄稼长势喜人,家家户户猪满圈、鸡成群,才是家园富庶兴旺的象征,才使得乡亲们酒不醉人人自醉。

前两年,有个网络流行语:“大吉大利,晚上吃鸡。”俗语亦云:“有酒有菜,不算慢待;有鸡有鸭,更是顶呱呱!”《论语·微子篇》有句:“杀鸡为黍而食之。”

在古代乃至现代,吃鸡是吉祥的象征,也是尊贵的礼遇,所以古人常在诗里大秀吃鸡的美妙。大唐豪放派诗仙李白42岁时,忽接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兴高采烈,受宠忘形,这样的大喜事自然要吃鸡喝酒,于是写了一首《南陵别儿童入京》的告别诗: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从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中,不难看出诗人掩饰不住的喜悦之情。

受邀吃鸡,更是惬意之事。盛唐的孟浩然在其名作《过故人庄》诗中,首句就点出“吃鸡”来: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如果没有肥鸡可食,恐怕他就不会“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了吧。北宋大吃货苏轼更爱吃鸡,他被贬黄州期间,厨艺爆棚,发明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炸鸡“杏花鸡”。此外,还有“东坡四珍”之一的“五关鸡”。晚年,在雷州任上即使生病了,也嘴馋啃鸡骨,“呻吟殊未已,更把鸡骨灼。”他在《次韵徐积》中吟道:

杀鸡未肯邀季路,裹饭先须问子来。

大苏心心念念都是“吃鸡”。南宋的陆游也是吃货,陆游对食材的要求颇高:

啄黍黄鸡嫩,迎霜紫蟹新。

他吃鸡要吃嫩黄鸡,螃蟹是起霜时的好。陆游在那首脍炙人口的《游山西村》里念叨: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也就不足为怪了。

老家乡亲杀鸡之前,常常念叨一句口诀:“小鸡小鸡你别怪,你是人间一盘菜!”无独有偶,清代文人袁枚写了首《鸡》,诗中也假惺惺地为鸡念“悼词”: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

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

把鸡追养得肥美,杀掉烹食,还要欲盖弥彰,不让天下的鸡们知道,真够狡猾阴险的啊!

鸡于人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吃它产下的香喷喷的蛋,品它醇美美的肉,更闻听雄鸡嘹亮的啼唱。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唐·李贺《致酒行》

一声鸡唱千门晓,谁是高眠无事人。

——宋·彭思永《诗一首》

雄鸡司晨,向我们昭示着时光之宝贵;鸡鸣而起,体现着人们的勤奋精神。

我们要闻鸡起舞,登高望远,发愤图强,不断谱写事业兴旺的新篇章!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历朝历代有哪些描写南方冬季的诗作?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下一篇
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作者不愿做背信弃国的叛臣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