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清代王爷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时期的王爷没有封地,他们是怎么养活一大家人的?朝廷又是怎么管理他们的?
众所周知,清代入关后,在很多制度设计上沿袭了明代的做法。一部《大清律例》,几乎就是《大明律》的翻版。然而,清代在对待王爷的态度上,采取了与明代截然不同的做法。明代是将王爷分封到外地去做藩王,清代却将王爷留在京城。
清代王爷没有封地,他们靠什么来维系一家大小的生计呢?
没关系,朝廷会按照爵位高低,给他们发放俸禄。
清代,能够称得上王爷的爵位一共有两种。一是和硕亲王,简称亲王;二是多罗郡王,简称郡王。按照规定,亲王每年能拿到俸银10000两,禄米1万斛;郡王每年能拿到俸银5000两,禄米5千斛。
每年10000两和5000两银子,看起来似乎不多。毕竟,《鹿鼎记》里的韦小宝,动不动就掏出10万8万两银票来,跟玩儿似的。实际上,这是一笔巨款,特别是与普通官员的俸禄相比。
清代实行低薪制度,普通官员的俸禄普遍较低。一品文官的年俸为180两银子,禄米为180斛。九品文官的年俸为 33两银子,禄米为33斛。这就是说,一个亲王的年俸,约相当于55个一品文官,303个九品文官。
当然,清代王爷的俸禄高,他们要供养的人口也多。生活在王府里的人,父母、福晋、侧福晋、子女,以及管家、护卫、下人等,都得靠王爷养着。再加上住在京城,各种来往应酬很多,这一笔俸禄也架不住折腾啊。而且,王爷往往没有在外地任职,拿不到“养廉银”。朝廷考虑到王爷们的实际情况,隔三差五会找个理由,给他们发放“双俸”。
1879年,由于醇亲王奕譞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欣赏,获得了双份俸禄,即每年能拿到俸银20000两,禄米2万斛。
1884年,慈禧太后借以恭亲王奕訢“委靡因循”为由,免去了他在朝廷里的一切职务,并将武英殿大学士宝鋆、吏部尚书李鸿藻、兵部尚书景廉、工部尚书翁同龢全部逐出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过了两年,为了安抚恭亲王,慈禧太后下令赏还亲王双俸,让他继续领两份年俸。
明代藩王一般不在朝廷任职,清代王爷很多都在朝廷里担任要职。这就意味着,清代王爷除了按照爵位高低,领取爵位俸禄外,还有一份岗位俸禄。
如恭亲王奕訢在18岁时,就被咸丰皇帝任命为十五善射大臣。按照清代祖制,王爷不得进干预政务。可是,恭亲王于1853年奉旨在军机处行走,打破了这一祖制。之后,恭亲王多年出任领班军机大臣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集内外大权于一身。
如庆亲王奕劻虽然不学无术,但写得一手好字,得到慈禧太后欣赏。1884年,恭亲王奕訢遭到慈禧太后罢斥后,庆亲王接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继而又奉命掌管新成立的海军衙门。1903年军机大臣荣禄病死后,又出任领班军机大臣,总揽清代内政外交,权势赫赫。
恭亲王和庆亲王在这些岗位上当然不是白干的,他们都能领到一份不菲的收入。
前面这些,都是朝廷发放的合法收入。在这些合法收入外,清代王爷还有灰色收入。如外地督抚们进献的各种冰敬、炭敬、别敬等。
李鸿章多年担任封疆大吏,这与他突出的个人能力有关,也与他和恭亲王奕訢良好的关系有关。李鸿章几乎每次回到京城,都要给恭亲王送一份厚礼。
有一次,李鸿章又上门拜访恭亲王,先是扯了一阵闲话,说山东巡抚丁宝桢途径湖北汉口时,李鸿章的兄长、湖广总督李瀚章依照官场惯例,送了他3000两银子。丁宝桢后来如数奉还。后来,丁宝桢奉旨督川,入京陛见,李鸿章送了他10000两银子。这次丁宝桢收下了。李鸿章感慨地说:“这一次总算他赏脸,鸿章比起家兄来,面子上要好看些。”
李鸿章告辞前,突然想起似的,将一件信封放桌子上。恭亲王了解里面是银票,碍于刚才那番话,不便推辞。送走李鸿章后,恭亲王打开信封一看,竟然是4万两银票。
除了冰敬、炭敬、别敬等灰色收入,比较贪婪的清代王爷还有其他“创收”手段。这一点,庆亲王奕劻堪称“佼佼者”。
庆亲王手握内政外交大权后,公开卖官鬻爵,各种官至明码实价,童叟无欺,宛如开了一家公司,人称“庆那公司”。1907年,段芝贵花了10万两银子,买了一个黑龙江巡抚职位;1911年,盛宣怀则花了30万两银子,买了一个邮传部尚书职位。
随着各种“创收”手段的开发,财源滚滚而来,英国《泰晤士报》驻华记者莫里循披露,庆亲王广是在外国银行的存款就高达712.5万英镑。这样一看,庆亲王一定是清代最有钱的王爷。
【参考资料:《石屋余沈》《清史稿》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