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风云人物 范仲淹为什么被称为三光大臣 三光指的是什么

范仲淹为什么被称为三光大臣 三光指的是什么

还不了解:北宋范仲淹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为什么还被称为三光大臣?三光指的是什么?

《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这就是一代名臣范仲淹的作品,《岳阳楼记》也使范仲淹在后世的知名度更高,他流传后世的词作并不多,只有五首,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每一首都是脍炙人口,在影响深远的宋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他就是宋词豪放派的鼻祖。范仲淹的身份被定位是“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有人说范仲淹文武兼通,德才兼备,是一位千百年才能出一个的人物,可见对他的评价之高。

我们今天说一下范仲淹为什么被人称为“三光大臣”的,首先要说一下,这里的“三光”可不是那个“三光”哈,这里的“三光”是指范仲淹的三次被贬遭遇,天圣七年(1029年),因章献太后生日,宋仁宗准备大肆操办,范仲淹上书谏言,激怒宋仁宗,不久被贬出京,这是范仲淹第一次被贬出京,朋友在送他时安慰他说“范君此行,极为光耀”,意思说他敢于直言,即便被贬也是非常光彩的事。

明道二年(1033年),范仲淹因为反对宋仁宗废除郭皇后,再次被贬出京城,担任睦州知州,这是范仲淹第二次被贬,朋友在为他送行时说:“范君此行,愈为光耀”,意思说这一次比上一次更光荣;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因不满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大肆培植党羽,他对吕夷简的用人制度提出尖锐的批评,“范吕之争”的结果是范仲淹第三次被贬出京。

由于害怕吕夷简报复,朝中许多大臣都不敢为被贬的范仲淹送行,只有独龙图阁直学士李紘、集贤校理王质在郊外为范仲淹饯行,他们对范仲淹说:“范君此行,尤为光耀!”就是说范仲淹为了国家敢于不畏权贵,虽然被贬,但也是最为光彩的事。范仲淹听了朋友的话,苦笑着说:“仲淹前后有三光矣!”这也就是范仲淹“三黜三光”的故事,后来也就有人将范仲淹称为“三光大臣”。

范仲淹可以说是历史上少有的一代名臣,历代对他都有极高的评价,大文豪苏东坡曾说范仲淹“出为名相,处为名贤;乐在人后,忧在人先。”康熙皇帝也曾说范仲淹为“济时良相”;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这样评价范仲淹:“中国历史上有些知识分子是文武双全,不但能够下笔千言,而且是知兵善战。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范仲淹出身贫寒,其父亲范墉早年在吴越为官,曾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但是在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其父亲去世,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得带着范仲淹改嫁给担任平江府推官的朱文翰,范仲淹也改名叫朱说。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23岁的范仲淹在一次管教兄弟不要浪费时,被朱家的儿子顶撞,认为他多管闲事,自己花的是朱家的钱,与你一个外人何干?这时,范仲淹才了解自己的身世,他立即离开朱家,独自去了应天府求学。

范仲淹经过寒窗苦读,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有了功名和官职的范仲淹,立即回到朱家,将自己的母亲谢氏接来由自己奉养,并上表朝廷申请改回了自己的本名。

范仲淹虽是文官,却有武将的经历。当时,西夏兵马强悍,屡次进犯宋境,康定元年(1040年),西夏李元昊率兵准备进攻大宋,紧急情况下,范仲淹众望所归,朝中大臣向朝廷建议任用范仲淹,宋仁宗将范仲淹诏回京城,进行火线提拔,任命范仲淹担任天章阁待制、出知永兴军,不久,又升为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担任安抚使夏竦的副手,随后,范仲淹又兼任与西夏军队作战前线的延州知州。

范仲淹在艰苦的条件下,带领官兵修筑关隘,选拔人才,加强训练士兵,他还为朝廷培养了狄青、种世衡等多位北宋名将。当时在宋军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军中有一韩(韩琦),西贼(西夏)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范仲淹),西贼闻之惊破胆。”虽然这是宋军鼓励自己的夸张说法,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到,范仲淹在大宋与西夏的军事作战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也正是在范仲淹等人的努力下,庆历四年(1044年)西夏与北宋议和,李元昊向北宋称臣,终其整个北宋,西夏再没有敢随意进犯宋境,这其中,范仲淹功不可没。

范仲淹为官清廉,他的一生可以堪称为官的楷模,他关心百姓疾苦,看不得贪官污吏为非作歹,他在担任枢密副使(副宰相)时,曾大力整顿吏治,将一些庸官、贪官罢职,当时,同是枢密副使的富弼认为范仲淹下手太“狠”了,就劝他:“你这轻轻一勾,这个官员的一大家子就要哭天喊地啊!”范仲淹回答道:“一家哭何如一路哭!”意思是说让这些官员一家哭,总比让老百姓都哭强。

范仲淹不畏权势,敢于直谏,他多次因谏被贬谪,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在民族大义,国家大事上他始终敢于仗义执言,他的朋友梅尧臣写了一篇《灵乌赋》,用以劝范仲淹少说话、少管闲事、自己逍遥就行。范仲淹也作了一篇《灵乌赋》,答复友人,强调自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其中尽显为民请命的凛然大节。

范仲淹为人光明磊落,品格高尚,他为儿子取名为:纯祐、纯仁、纯礼、纯粹,这也是他对后代人品的要求,他的几个儿子在他的教育下,也都是品德高尚的名士。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成为了令后世敬仰的为官、做人的最高准则。既是范仲淹的朋友,又同为北宋名臣的韩琦,曾对范仲淹做出了这样的评价“高文奇谋,大忠伟节;充塞宇宙,照耀日月。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者。”

这里还有两个小故事,据说有一个名叫范希荣的人,是范仲淹的后裔,有一次他遇到强盗,当强盗头目得知他是范仲淹的后代时,不但没有伤害他,而且还要求同伙不得抢他的任何财物。在明代的时候,有一个叫范文从的官员,因为惹怒了明太祖朱元璋,被下狱论死,当朱元璋得知范文从是范仲淹的后人后,就下旨宽恕了他,并赋予他五次免死的机会,还亲自书写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赐给范文从。从这两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范仲淹的高尚的人格在后世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历史上司马光是什么样的人?他与王安石之间的关系如何?
下一篇
范仲淹到底在图什么 范仲淹为什么激怒皇帝也要进谏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