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战国魏国,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战国时期魏国实力那么强,魏国为什么会在魏惠王时期走向衰落?魏惠王都错了什么事情?
战国初期登上霸主位子的魏国追溯本源可以追溯到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当初自己的封国毕国被灭了之后魏国的最先就投奔了晋国,之后成为晋国权贵。在当年就曾有占卜大师预测魏国祖先之后的后代必将发展壮大。
也正如这次预言一样。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赵魏韩三家瓜分了晋国,并向周天子讨要侯爵,成为了周朝名正言顺的诸侯国。
三家分晋之后,魏国在短时间内国力大增成为战国初期第一个称霸的国家。或许正是应了那句老话“富不过三代”,魏国到了魏惠王手中的时候,魏国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强国,现在的魏国处处被西方秦国打压。然而究竟是为什么使得魏国在魏惠王手中就此沉沦,一蹶不振呢?
人才流失
其实在魏惠王时期,能够入得了魏国法眼的国家也就只有齐国,魏国将齐国当做是自己的主要对手。在公元前333年,也就是周显王三十六年这个时间段,齐威王与魏惠王约定一起打猎,而在此期间的谈话很明显魏惠王有炫耀之心。起初魏惠王问道:“齐王,齐国是大国,地广人多,那么齐国的宝物肯定不少,拿出来让寡人也见识见识!”
齐威王只是简单的回答了一句没有,这就让魏惠王十分的看不起齐国。
魏惠王说:“寡人的国家虽然在疆域上比不了你的国家,但是各种宝物还数不胜数,你这万乘之国却什么也没有,简直没一点大国的风采!”
齐威王一听就不乐意了,“我的宝物就是我手下的这些贤臣,他们能让我得到世间所有的宝物,其实你说的这些俗物能比的?”
提起此,魏惠王就是一个羞愧难当。因为他了解自己的作为。
魏惠王不爱惜人才在后来也得到了报应,
又一次魏惠王在接见一位别人推荐来的人才之时,却感到十分的反感。对于淳于髡这个人魏惠王一共接见了三次,然而在前两次淳于髡却都一言不发,这就是的魏惠王十分的不高兴,还以为是淳于髡看不起自己,所以才这样做的。而在第三次淳于髡却说“吾前见王,王志在驰逐;后复见王,王志在音声,是以默然。”
其实魏惠王一生之中最失败的地方就是将孙膑与商鞅这两位大大的人才给逼走了,前者在马陵之战、桂陵之战中大败魏国,斩杀大将庞涓与魏武卒十万余人,使得魏国的精锐丧失殆尽;而后者的变法更是为魏国树立了以后的一大堆手。这两位人才的流失使得魏国到最后,再也没有称霸中原的机会。
后代太过无能
魏惠王的爷爷魏文侯任期内任用了一大批贤能之士,再加上他自己励精图治,在政策上联合赵国、韩国打压秦国,使得魏国在短时间里就得到了成长,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霸主奠定了基础。
只不过在魏文侯之后的魏国君主却都没有魏文侯那样的政治头脑,魏文侯的儿子魏武侯在即位之后一改自己父亲的大政方针,所启用的官员都是一些家族背景很大却没有什么真本事的人,魏国走向了一条任人唯亲的道路只上了,使得大将吴起也被魏国逼走,这也给西方的秦国与曾数败给晋国的楚国发展壮大的机会。
由于起初三家分晋之时赵国的到的好处太多,使得魏文侯在当初制定一些战略的时候将赵国排除在外。三晋同盟称于世的局面算是打破了,魏国与韩国再不给赵国玩了之后,就独自单打独斗,经过几代人的发展赵国最终有了与魏国对抗的资本。
怕是魏文侯怎么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赵国会崛起,那么这个时候魏国与赵国之间梁子就这样结下了,到了最后双方甚至都大大出手,双方算是彻彻底底的撕毁了当初的盟约。战争的结局是赵国获得了胜利,但是赵国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双方谁也没有得到多少好处。
这一段时间里,魏王操作田氏取代齐氏成为齐国新的主人,原本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控制齐国,没想到到最后弄巧成拙,非但没有让魏国获利,而且还让魏国屡屡吃瘪,最终成为了魏国霸业的终结者。
魏国落败的必然
魏武侯的瞎折腾使得自己父亲留下来的老本全部被自己打扫干净了,最可恨的是魏武侯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最后这一桶烂摊子全部留给了魏惠王。
因为魏武侯去世的时候并没留下让谁即位的诏书,结果就导致了魏惠王与其弟弟两人围绕王位继承的问题上发生了一场争夺战,而之前不满魏国作为的韩赵两国在此时联合发兵,大败魏军于浊泽。
虽然韩赵两国在处置魏国的意见上不一致,但是自此魏国也开始遭受来自各方的打压。
公元前366年,周显王三年在遭受魏国长期打压之后在这一刻算是崛起了,先开了秦国历史上又一次东出大幕。秦献公二十一年,公元前364年,秦国与魏国展开了激烈的战争,最终魏国被斩首六万余人。秦献公二十三年,秦魏再度发生战争,与此同时齐国也将魏国打败,同时收拢了周边的一些小国,来对抗魏国。
也正是在这个东西两个方面都有战争压力的情况下,魏惠王将魏国的都城迁往了大梁,后来又缓和了与韩赵两国的关系,在国内也实行了一些有利于民的政策。虽然魏惠王自己称自己已经十分的尽力了,然而却被孟子讽刺。
魏惠王虽然经行了一些改革,但是却不是那么的彻底,虽然后期魏惠王依旧带着包括秦国。赵国在内的十二个诸侯国君主朝拜周天子,看似是恢复了自己往日里的神气,但是这也仅仅只是表面。实际上这都是商鞅祸水东引与加快魏国衰落的计谋。此次会盟之后,魏国再度引起了齐国等一些国家的不满,为魏国之后数次败与秦齐两国埋下了伏笔。
魏惠王时期魏国内部的矛盾以及外部因素使得魏国最终走向了历史的生源,虽然魏惠王实行了一系列的惠民利民的政策到最后重新确定了自己霸主的地位,但是这一切也都是魏惠王自以为是的美梦。
魏国在东面败给了齐国,西面败给了秦国,南面败给了楚国。这几战之后魏惠王的美梦也算是破裂了,魏国从霸主的地位跌落了下来。在今后的发展中,秦国与山东六国的交锋之中,魏国的举起不动使得魏国再度遭到打击,魏国的国势日益衰弱,直到最后被秦国灭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