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风云人物 宋仁宗是如何解决没有男嗣的问题的?晏殊一人最高明

宋仁宗是如何解决没有男嗣的问题的?晏殊一人最高明

宋仁宗是如何解决没有男嗣的问题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知秀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北宋一共9位皇帝,除了宋太祖赵匡胤外,应数宋仁宗赵祯成就最高。宋仁宗在位42年,名臣辈出,在他的治下,北宋达到了古代文治的巅峰。然而,宋仁宗有一件家喻户晓的伤心事,那就是子嗣艰难,宋仁宗先后有16个孩子,其中11个未长大便夭折(包括仅有的3个儿子)。宋仁宗酷爱儿子,只可惜自己没有,以致于他常常躲在后宫哭泣。

在家天下时代,皇嗣乃王朝的未来,没有皇子,就意味着后继无人。因此,从宋仁宗亲政起,大臣们就开始他“帮”他想各种办法,大致方向有三个:

第一,觉得宋仁宗后宫嫔妃太少,劝宋仁宗广纳嫔妃。

第二,怀疑宋仁宗身体有问题,劝宋仁宗广征天下名医来调理身体。

第三,忧心宋仁宗没有生儿子的“命”,劝宋仁宗从宗室中过继一位侄子来做皇子。

随着宋仁宗年龄的增长,大臣们渐渐意识到,前两种方法已经不能奏效,于是劝谏的焦点都集中在让宋仁宗过继子嗣上面。其中,最狠、最直接的就是宰相张知白。

张知白乃宋真宗时期的老臣,他为人耿直,说话从不拐弯抹角,同僚们都畏惧他。有一次,宋仁宗在垂拱殿和张知白议事,宋仁宗看到白发苍苍的张知白,安慰道:

“卿孤寒,凡言照管!”(出自《曲洧旧闻》,下同)

这句话的意思是:张爱卿,你年龄大了,要注意照顾自己,有什么需求你不要客气,积极和朕说。

没想到张知白直接怼道:

“臣家有妻孥,外有亲戚,陛下惟昭阳二人而已,岂非孤寒?”

张知白这话说得有点“缺心眼”,他是说:我家里有妻子儿女,外面有亲戚朋友,我一点也不孤寒;陛下你除了后宫有嫔妃外,连个儿子都没有,你才孤寒呢!

没有儿子,是宋仁宗的伤心事,张知白专戳人短处,宋仁宗哪能受得了。宋仁宗听完后,十分委屈,他什么话也没说,回到后宫,抱着曹皇后痛哭不已。

张知白身为宰相,这样不讲情面地讽刺宋仁宗没有子嗣,实际上是希望宋仁宗赶紧解决子嗣问题,要么生,要么过继,大宋不能无皇储。还好宋仁宗脾气好,要是换做其他皇帝,张知白的老命估计就悬了。

相比于张知白,北宋名臣包拯对宋仁宗也毫不留情,包拯担任御史大夫期间,多次劝谏宋仁宗立嗣,包拯说:

“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陛下持久不决,何也?”(出自《宋史》,下同)

包拯这口气,明显是在质问宋仁宗:东宫虚位,天下忧虑,你还不立太子,到底想干什么?

宋仁宗无法回答包拯,许久才说:“徐当议之。”慢慢商量吧。

北宋名臣范镇在担任知谏院的时候,曾三番五次要求宋仁宗过继一个儿子,并立为太子。宋仁宗敷衍范镇说:“我们先商议军国大事,太子的事情以后再说。”范镇怼道:

“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天底下还有比立太子更大的事吗?)

宋仁宗吵不过范镇,便对范镇说:

“朕知卿忠,卿言是也。当更俟二三年。”

意思是,我知道你忠心,你说得对,但你再等二三年吧。其实,宋仁宗是希望自己还能再生出一个儿子,说到底,宋仁宗没有儿子,又不愿意过继,便使用拖延战术,希望后宫能产生奇迹。

《宋史·文彦博传》曾记载:

初,仁宗之不豫也,彦博与富弼等乞立储嗣。仁宗许焉,而后宫将有就馆者,故其事缓。

熙宁年间,文彦博和富弼等人也上书乞求宋仁宗立嗣,宋仁宗被逼的没办法,基本已经答应过继了,可后来因为后宫有嫔妃怀孕,便延缓了此事。可惜的是,宋仁宗满心期待的孩子,生下来却是个公主,这让宋仁宗大失所望。

和上面几位比起来,北宋的另一位宰相韩琦开始比较温和,韩琦刚当上宰相时,就劝说:

“陛下何不择宗室之贤,以为宗庙、社稷计?”

韩琦劝宋仁宗赶紧过继一个儿子,以继大统。宋仁宗回答说:

“后宫将有就馆者,姑待之。”

即,你先别急,后宫中有嫔妃怀孕了,我们再等等。然而,韩琦一等就是数年,到最后态度便不再温和。《宋史》记载,宰相韩琦多次带领文武百官恳请宋仁宗立嗣,云:

“皇嗣者,天下安危之所系。”

一天,韩琦进宫,怀里揣着一篇《汉书·孔光传》给宋仁宗看,并且对宋仁说:

汉成帝没有儿子,过继自己的侄子为子。汉成帝的政治成就远不如陛下你,但他却在立嗣的问题上比陛下想得清楚。

这话把宋仁宗说得无言以对,宋仁宗神奇,怒道:“你是宰相,你看谁合适,就让谁做太子吧!”

韩琦吓了一跳,连忙说:“这个自然需要陛下做主!”

北宋大家司马光也非常操心宋仁宗立嗣问题,《宋史》记载,司马光先后上书“三言”和“五规”,目的都是让宋仁宗赶紧解决太子人选问题,宋仁宗开始不耐烦,但司马光却孜孜不倦,一直上奏,搞得宋仁宗一看到司马光的奏折就哆嗦。

除了上述这些北宋名臣外,还有欧阳修、曾公亮、张昇、吕诲等人,无不在逼宋仁宗早立太子,只是大家的方式各不相同,有张知白那样“缺心眼”的,也有包拯那样刚正不阿的,有韩琦那样坚持不懈的,更有司马光那样孜孜不倦的。可以说,为了太子问题,文武百官用一百种方式在劝谏,但效果都不佳。相比之下,北宋“太平宰相”晏殊的办法则更有效。

晏殊,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算起来,欧阳修、韩琦等人都得称他一声老师。据《归田录》记载,众人都以为,在劝宋仁宗过继子嗣的问题上,韩琦功劳最大,实际上,晏殊才是真正从内心说通宋仁宗的人。

世传王迥遇女仙周瑶英事,当时盛传天下,禁内亦知。是时皇储屡失,晏元献为相,一日遣人召迥父郎官王璐至私第……晏曰:“此上旨也。上令殊呼郎官,密托令嗣,以皇子屡失,深轸上心,试于帝所问早晚之期,与后来皇子还得定否?”

这段话比较长,意思是:宋仁宗时期,传说有一个叫王迥的人曾见过仙女。晏殊便利用这个事情,请王迥的父亲王璐来到家里做客,私下对王璐说:“当今皇帝子嗣艰难,你让你儿子王迥问问仙女,看看陛下还会不会再生下皇子。”

过几天,晏殊入宫,对宋仁宗汇报了这件事,他说:

“令小子问之,小子言其人亲到九天,见主典簿籍者,圣上若以族从为嗣,即圣祚绵久。”

晏殊对宋仁宗说:我让王迥问仙女了,仙女帮忙到天上查看民间户籍,得知陛下若能过继宗室子弟为嗣,必将在位长久,乃大宋之福。

言下之意,若不过继,则圣祚不绵久。更要命的是,晏殊还说这话是仙女说的。

其实,晏殊并不信鬼神,他只不过借王迥的话来劝宋仁宗。而宋仁宗因为多年无子,对鬼神之说越来越信服。经晏殊一说,他才算终于认命,不再排斥从宗室过继皇子。不得不说,张知白、包拯、范镇、文彦博、韩琦、司马光等人多番劝谏都没成功的事情,被晏殊换个方式一说,神奇般的奏效了。可见晏殊深谙宋仁宗内心所想,对症下药,可谓高明。

后来,晏殊去世,韩琦等人的上奏,宋仁宗终于答应过继侄子赵宗实为子,即后来的宋英宗。后人皆认为宋英宗能成为皇帝,韩琦功劳很大,其实不知道背后有晏殊之功。

从宋仁宗立嗣的事件可以看出,虽然文武百官都在劝谏,但起到作用的很少。晏殊技高一筹,重在会说话、会办事、会做人。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被围困于荥阳是,刘邦是怎样扭转局势的?
下一篇
朱见深的邵贵妃,她在后宫中的生活是怎样的?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