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说起诸葛亮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同一个历史人物,在小说和正史中的形象往往相差悬殊。比如我们最熟悉的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他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智慧化身;而根据正史,有些朋友则认为他前期只负责后勤,后期虽领军打仗,军事水平却不敢恭维(比如拒绝魏延的子午谷之计),因此,他纯粹就跟西汉初年的萧何是同一类角色。
但这么说,那也太极端了。萧何对于刘邦而言,更像个后勤大管家;而在刘备这里,诸葛亮的职能那可就非常多元化了(注:以下内容均依据正史、而非演义):
三顾茅庐时,诸葛亮提出了《隆中对》,为日后蜀汉政权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他是一位顶级的战略家;
白帝城托孤之前,无论在荆州,还是在成都,诸葛亮主要负责后勤工作,如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主要工作是联络东吴,并没有借东风、借箭的业务;此战后,刘备“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而在拿下益州后,刘备外出打仗时,“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在这两个时期,陪同刘备打仗的起先是庞统,后来是法正,基本上没诸葛亮什么事。
而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除了操持内政外,主要工作是带兵南征、北伐。而且根据其出征的表现来看,他称得上是一位优秀的统帅。下面大致梳理:
一、攻心为上,平南中四郡
公元223年,得知刘备死于白帝城,益州郡的地方豪强雍闿煽动叛乱,并向外联络东吴,南中四郡纷纷起兵响应。从本质上说,这是一次四川土著趁乱针对外来刘备势力的军事反抗。
内外交困,不过诸葛亮并没有硬来,他对内闭关息民、力求让百姓丰衣足食;对外克制仇恨,审时度势与东吴恢复连和。待形势稳定后,他于公元225年正式率军南征。
在出行时,前来送行的马谡提出这样的建议:“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而诸葛亮也采纳了这一方案,他一路势如破竹,在斩杀雍闿后,对在当地颇有威望的孟获七擒七纵,终于使对方心服口服(《资治通鉴》有有这一情节,但《三国之》中并无)。
从此之后,南中四郡安心归顺,成了蜀汉政权的后勤粮仓“军资所出,国以富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可谓让人眼前一亮。
二、首次北伐,受阻街亭
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大军北驻汉中,策划北伐;临行前,他献上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出师表》。
第二年,诸葛亮声东击西,扬言出斜谷取郿(陕西眉县),让赵云、邓芝率疑军牵制曹魏大将军曹真;而他自己则攻打祁山。史书称,诸葛亮率领的蜀汉军队“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曹魏的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全部望风而降,关中震动。
眼见形势急迫,魏明帝曹睿亲自镇守长安,命名将张邰迎战诸葛亮。接下来的情节我们就很熟悉了,马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蜀汉军队前进的势头被阻,诸葛亮只得带着曹魏千余户百姓回师汉中(补充人口)。
一些朋友认为诸葛亮在此战中没有采取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所以显得军事才能平平。实际上这只是咱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后世的军事家在对此战进行推演时,绝大部分都认为魏延的战术成功率极低,并且从曹睿后来亲自赶赴第一线来看,也证明了长安绝非精兵五千就能拿下的。
第二次北伐,粮草不继、有序而退
同年冬,得知曹休在东线败给孙权,曹魏大军前去救援、关中薄弱,诸葛亮发起第二次北伐。
这次出征,诸葛亮兵出散关、围攻陈仓,曹真竭力抵抗,蜀汉军队粮草不继而还。
一般来说,大军后撤时最容易出乱子,魏军也抱着这个想法,因此大将王双率精骑追击,寄希望于占个大便宜。但没想到的是,蜀汉军队无论进退皆军令严明、行动有序,魏军便宜没见着,却被诸葛亮大败,领军人王双也被当场击杀。
第三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
公元229年,诸葛亮派陈式攻占武都、阴平。曹魏魏雍州剌史郭淮迎战,得知诸葛亮亲自出马后急忙回撤,蜀汉得以平定二郡。
第四次北伐,仍旧因粮草而退,回撤途中击杀张郃
公元231年,诸葛亮再次兵出祁山,《三国志》称他“以木牛运粮”,估计这就是木牛流马的来源。蜀汉军队司马懿、张郃在祁山僵持不下,最终因粮尽而不得不退兵。
不过这次名将张郃也犯了当初王双同样的错误,他趁勇追击蜀汉军队,却被对方射杀。连续两次同样的案例告诉我们:诸葛亮带领的军队,在回撤时一样具有杀伤力,千万别“趁勇追穷寇”。
第五次北伐,星落五丈原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军十万兵出斜谷,约定与东吴东西夹击。《三国志》称他这次“以流马运”,并且分兵在当地屯田,寄希望以此解决之前的后勤问题。
曹魏的反应也很快,抢先占据有利地势,双方在渭水之南相持百余天。八月,诸葛亮因病在五丈原去世,蜀汉军队拔营回撤。其后司马懿查看蜀汉军队留下的营垒时,对于老对手的行军布置、协调能力大为赞叹:
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与《三国演义》中呼风唤雨、空城计等神奇桥段不同,正史中诸葛亮率军出征并没有出奇制胜的案例,但他带军纪律严明、令行禁止、进退有序,面对占据主场之利、后勤保障更占优势的魏军,蜀汉军队极少因战斗本身而落败。面对后勤运输的短板,诸葛亮可谓想尽了办法;可惜天不遂人愿,五丈原相持之际因病去世,确实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样德才兼备的人物,在任何时代都值得人们尊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