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知秀网小编带来的长孙无忌和武则天。
长孙无忌位列凌烟阁第一,而且还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国舅哥,是扶李治上位的功臣,三朝老臣,中后期权倾朝野。但在与武则天的权力斗争中,逐渐落败,最后落得个被逼自杀的凄凉下场,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人从李治对长孙无忌的恨,武则天要清除权力道路的绊脚石,长孙无忌个人政治素养问题、关陇集团与山东集团权力斗争等角度分析,理由确实很充分,但这些不是根本原因,真正的原因跟门阀政治有关。
门阀政治的渊源
关于门阀政治的起源,通常认为可以追溯到西汉中期,汉武帝、汉宣帝时期就已经具备一定雏形了。比如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权臣霍光(略有争议),同父异母的哥哥是霍去病,而霍去病的舅舅是卫青,姑姑是卫子夫,当中的连带关系使得霍光逐渐上位。霍光的权力不仅可以干预朝政,甚至大到可以擅自废立皇帝,霍氏家族在他的带领下,势力遍布朝野。如果不是毒杀汉宣帝的许平君皇后母子事发,其家族被灭族,不然可能这个家族会继续影响很长一段时间。
霍光开了这个口子,之后的历史出现权臣的频率也越来越大,而这些权臣背后都有自己家族的强大势力支持,能做到官官相护,在政治上盘根错节,渐渐地官场就被这些家族占据,极大地挤占了寒门士子或者寒门家族上升的机会。这些占据优势的家族,便是门阀政治的主角,逐渐将其推行到地方,豪门之间互相抱团,使得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制度,成为长期以来中原文明的一项政治特色。
东汉末年乃至三国时期,可以说是门阀政治的巅峰时刻,只要有稍微留意的朋友都不难发现,从各大诸侯阵营到地方豪强均很难见到寒门子弟。越靠近权力中心,这种现象就越明显。出身以及来自的势力集团,对每一个政治人物的影响可以说是决定性的。
两晋其实也是延续门阀政治的作风的,只是西晋只维持了11年就被少数民族入侵丢了半壁江山,导致北方出现了一些混乱,但南方的东晋以及宋齐梁陈四朝还是基本以门阀政治为主的,但也不同程度出现了弱化。在南北朝后期,门阀政治更多的是往地方豪强去靠,比如关陇集团(李渊所处的)这种抱团式的政治团队。
门阀政治的衰弱与变革
事实上在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就已经在衰弱了,北方入侵的少数民族为了巩固统治,会学习汉族文化,任用汉族寒门子弟,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门阀政治的垄断;南方宋齐梁陈四朝经常出现武将夺权篡位的现象,也是在另外一个维度打击中央性的门阀政治。
但真正对门阀政治进行彻底改革的人是隋文帝,其制定的科举制度,让许多寒门子弟有了上升的途径,可以说是彻底打破了门阀政治的垄断。就单凭这点说隋文帝是千古一帝,也不为过。
不过隋朝的时间毕竟比较短只有37年,而唐朝初期需要休养生息,统治者不宜对建国的功臣们进行太多的限制,这又不免让处在权力上层的官员们建立各自的家族势力,或者抱团形成开头说的势力集团(关陇集团、山东集团等等),这些都是很不利于政局的稳定的,而且很容易形成权臣把持朝政的情况。
所以唐朝要“中兴”,就必须进行改革,消除这些门阀的影响。
最后一道门阀政治
长孙无忌可以说是最后一个“霍光”了,参与了废立皇后,也参与了废立太子(等同于废立皇帝),诬杀吴王李恪,打击政敌等等行为已经极大地威胁了皇权。再加上一下个人恩怨,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对其也是有所怨恨,故而于公于私都必须除掉长孙无忌。
不过这个时期的长孙无忌,已经跟以前的霍光这样的权臣不同,权力是有受到很大的限制的。
另外一个方面,武则天其实是寒门势力的代表,一直受长孙无忌这个最后一个门阀世家的压制,影响了其上升的途径。故而长孙无忌这个门阀世家,面对的是寒门与皇权两方面的势力,在政治格局上是处于劣势的。
自从隋文帝制定科举制度以来,唐朝沿袭,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涌入权力中心,其比例也慢慢超过那些门阀世家,在总体实力上长孙无忌所代表的门阀世家也远远不如这些寒门子弟了。
所以长孙无忌是最后一道门阀政治,被清除之后的封建王朝政治权力就彻底不是这些世家的特权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