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由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信陵君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窃符救赵”这个成语的背后,有这么一段历史故事。秦赵长平之战,赵军惨败。随后,秦军继续进击。赵国都城邯郸城下,秦军一望无边。局势危急,赵王向楚、魏两国求救。魏安僖王派出十万大军,结果招致秦国的恐吓,于是下令屯兵魏、赵边境,不进不退。
魏王的弟弟信陵君劝魏王救赵无果,在门客侯嬴的提议下,借助魏王宠姬如姬的帮助,窃取兵符,得以指挥大军前往救赵。最后魏军同楚军一起,与赵军内外合击,大败秦军。这一仗,不仅使赵国转危为安,也让其余五国避开一场亡国大祸。信陵君功不可没。十年后,秦军大举伐魏。哥哥魏王请避居赵国的信陵君回国抗秦。
赵王感激信陵君十年前救赵之举,授予信陵君赵国将印,出兵十万救魏。信陵君派门客请求各国救魏。楚国、燕国、韩国听说此事,都派大将带兵救魏。在信陵君的指挥下,五国联军大败秦军,打到函谷关下。这就是“河外之战”。
但是,信陵君的结局却不怎么好。河外之战后,魏王虽然封信陵君为相国,却还是信了秦国的反间计,猜忌自己的弟弟。最终信陵君辞去相位。为了打消王兄的怀疑,信陵君自此沉迷酒色,终因酒色伤身而离世。
接下来,我将分析为什么魏王不信任立有大功的信陵君。
信陵君辞职的导火索是秦国的反间计。信陵君让秦军两次大败,秦国当然不会想让他在位。但是无缝的蛋,苍蝇是叮不了的。我们不妨从秦国反间计的内容来看信陵君不被信任的原因。
秦国对付信陵君,用的其实就是当年对付孟尝君的套路——各国都仰慕信陵君,不久以后他就要自立为王了。
处在魏王的角度来看。秦军伐魏,各国无动于衷。然而信陵君振臂一呼,四国联军就来了。魏国是得救了。但是也由此可见,寡人在诸侯中间的影响力,居然还不如自己的弟弟。万一他哪天真的要当魏王,诸侯估计也不会反对。魏王不可能不产生忌惮。
还有就是窃符救赵。信陵君大败秦军,姐夫平原君和赵王亲自出迎。一向恭谨的信陵君也未免得瑟了起来。这个时候侯嬴的朋友朱亥(也就是帮信陵君干掉晋鄙夺取军队的那位。)给他浇了一盆冷水:公子对赵国,确实是有盖世功勋,但是对魏国而言,公子乃是罪人。
这话说得没错,虽然我也很仰慕信陵君,但是我必须指出:严格来说,信陵君盗取兵符,擅杀大将,私自出兵,无论目的如何,本质都是严重违法行为。况且他还是王弟,十万大军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服从他的命令,怎么能不让魏王吓出一身冷汗:信陵君能调兵救赵,那么他下次会不会起兵直接逼宫呢?
还有,如姬的父亲被杀,自己身为魏王,结果三年找不到凶手。然而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信陵君让自己的门客做到了,拿到了凶手的脑袋。信陵君门客的实力是不是有点太厉害了?
说到如姬,就还有一点。如姬身为自己的姬妾,却宁可冒着生命危险,去帮助自己的弟弟盗取兵符。况且自己的弟弟明显比自己优秀,而且又年轻,又帅……如果我是魏王,我很容易多想……
顺便提一句,魏王请信陵君回国,多少是有些勉强的,是因为秦军压境做出的无奈之举。也就是说,兄弟两人的隔阂并没有真正消除。(不然他也不会让信陵君十年都回不了国。)如此,秦国才会有可趁之机。可怜信陵君一代英雄豪杰,终无用武之处,最终竟以酒色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令人扼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