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未解之谜 张良为什么不阻止刘邦杀韩信 张良又是怎么看待韩信之死的

张良为什么不阻止刘邦杀韩信 张良又是怎么看待韩信之死的

今天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张良和韩信,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网上看到很多网友讨论这个问题:“张良为何不阻止刘邦杀韩信?”

我想反问他们:张良为什么要阻止刘邦杀了韩信呢?保韩信对张良有何益处?对刚建立的大汉又有何益处?韩信的生死,对张良来说无关紧要,而韩信之死,对大汉来说利大于弊,既然如此,张良为何要保韩信?他又有什么必要去保韩信呢?

张良对韩信生死的看法

张良与韩信交情很浅,正史中没有两人有过谈话或来往的记载,即便历史上两人有过来往,有点交情,想必来往也很少,交情也很浅。若光论个人感情,以张良的为人,必定是不愿意保韩信的,他根本不愿意趟进这摊浑水。

刘邦确实是对张良言听计从的,楚汉时期,张良不论出什么计策,他说东,刘邦绝不往西,他说对,刘邦就绝不说错,但这仅限于刘邦十分需要张良的智慧的楚汉时期。汉朝建立后,虽然张良建议刘邦第一个封雍齿为侯,刘邦也答应了,但看史籍的记载,他这次提建议时是拐弯抹角、绕三绕四的,这与楚汉时期直言不讳的张良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说明汉朝建立后,张良也开始“怕事”了,也开始主动地默默退隐了。

我们来看这三次明显的事例,一、汉朝建立后,刘邦要封张良齐地三万户人口,张良谢绝,只求留县这一个小封地,成为“留侯”后,史书的记载强调点明:自此张良假称自己求“仙道”,以此为借口不参合任何政务工作。二、刘邦要讨伐英布,三请四请想把归隐的张良请出山,让这位老军师再辅佐自己一次,张良一点面子不给,坚定地婉拒了。三、刘邦想改立太子,吕雉请张良出门为刘盈求情,张良坚决不管此事,后来是因为家人被吕雉的兄弟劫持,才不得不给出“让刘盈请商山四老出山”的计策。

张良为何有这种表现呢?说通俗点,就是“怕事”了,担心自己的安危,所以力求归隐。汉朝建立后,张良自认为自身难保,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行为,他自己都成了个泥菩萨,哪里还管得了韩信的生死?再说韩信的事情比较特殊,他不想躺进那摊浑水,他和韩信又没有多深的交情,何必呢?

韩信之死对张良无害,对大汉利大于弊

汉朝建立后,韩信是个不得不灭之人,汉朝建立的第二年,有人诬告韩信谋反,刘邦哪里能放过这个灭韩信的好借口?他立即与将军们商议“如何处理已反的韩信之事”,将军们都说:“带兵讨伐他!”刘邦听后沉默不语,唯有陈平一人知道,刘邦在担忧自己的汉军敌不过韩信的楚军,于是为他想出了智擒韩信的计谋。

看看,身为国王的韩信,手下的军队竟然连身为天子的刘邦都为之畏惧,这难道不离奇吗?这难道不是本末倒置、枝强本弱吗?这样的汉朝,难道健康吗?难道能长久地维系吗?

不要怪刘邦心狠,韩信这样的隐患,谁敢留着呢?放你身上,你能放过韩信吗?

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刘邦只想削弱韩信,不想灭了韩信,他爱惜韩信的才干。韩信被擒后,刘邦没有杀他,只是剥夺了他的王爵和国土,将其贬为淮阴侯,被贬后韩信还在长安安然地生活了六年。

彭越是吕雉害死的,韩信是吕雉趁着刘邦带兵在外时,联合萧何杀死的,刘邦得知了韩信的死讯后,又喜又惜,内心十分复杂。

削弱韩信对刘邦来说也有弊处,因为这是一种失信的行为。刘邦和一帮兄弟以及盟友联手战胜了项羽、打下了江山,所以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安抚这些盟友和兄弟们,才不得不把天下一半的领土都分封出去,受封的人包括韩信、彭越、英布这类盟友,和萧何、曹参、樊哙这类兄弟。受封者和封赏者之间,存在一种契约的关系。

刘邦剥夺了韩信的封地和爵位,就等于是违背了这项契约。“刘邦封出的土地又收回了,还把受封者擒住了”,当彭越、英布等人和卢绾、陈希等人看见了韩信的事例后,会不会也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韩信呢?

所以,彭越之二心、英布、卢绾、陈希等人之反叛,都是刘邦烹走狗、收良弓后引发的连锁反应,刘邦也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就死于讨伐英布之战时中的箭伤。所以说,刘邦擒韩信后,并不是没有遭受自己违约的代价,也不是没有尝到自己种下的苦果。

但是长远来看,擒住韩信是利大于弊的,刘邦虽然为此在生命中的最后七年中都不得消停,但也为后代解决了那些强大的诸侯王。汉景帝时,七国之乱险些摧毁了大汉,如果韩信的楚国留到了汉景帝时期,如果掀起“七国之乱”的人是韩信的后代,那么“七国之乱”的摧毁性将会成倍增加,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不论是于公还是于私,张良都没有保韩信的理由和动机。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清朝妃子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 看完你还在羡慕吗
下一篇
匈奴人抓到汉人之后 匈奴人为什么不杀还高官厚禄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