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朝制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可能是后来者都有习惯吸取前者教训的关系吧。汉朝之前的大秦,可以说反分封第一人,但是灭亡的速度也是非常之快的,所以刘邦为了让自己的国家能有更长远的发展,才会选择继续用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
这大概是汉朝建立之后,刘邦采用分封制和郡县制双规治国,而不像秦始皇那样单纯选择郡县制的根本原因了。
其实刘邦自己当时也未必是心甘情愿的。出身底层,一路开创大汉王朝的刘邦统治,自然不会不清楚分封制的负面效果。但汉朝初期的时候,中原地区本身就刚刚经历了战国时期的分裂,而秦朝一统中原的时期又非常的短暂,导致才刚刚经历常年分割的中原,又重新进入了战火纷飞的局面。
当时的各个地区,还仍然都残留着战国时期的习俗跟文化,秦国短暂的统治,有用是有用,但是根本没有办法取缔一些已经是根深蒂固的东西。比如说世家贵族的独立、自治的习惯,也仍然是大众心中的第一印象。如果刘邦当时不能够很好的捋顺这些问题,那么它们就会变成新政权的最大阻碍。
所以,一开始的对功臣们许诺说,要分封异姓诸侯的这件事情上,其实很多的是权宜之计。是为了能够让当时还不稳定的政权能够站稳脚跟,所以才会有有的承诺。同时也需要一些具有能力或者声望的人去镇守距离都城较为遥远的地方。所以刘邦只能放权,毕竟他自己确实是管不过来。刘邦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需要谋士来帮他谋划呢,更别说是整个中原了。
由此可见,刘邦一开始分封的异姓诸侯,不过就是给这些为自己打工的人一些承诺,当然这个承诺根本没什么用,与空头支票无异。
在汉高祖五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后,当时的异姓诸侯一共有七个人,除了长沙王吴芮之外,其他的六个人全都被刘邦给弄死了。当时刘邦就认为秦国之所以短命,其实就是因为秦国不给自己的亲戚子孙们分发土地的缘故,所以刘邦这一次才用的是分封自己的兄弟或者亲戚一类的人为王,所白了就是无论天下怎么分,都是我老刘家的。同时刘邦也跟大家都定下了“非刘姓不王”的约定。
一开始的时候大家肯定都是愿意的,毕竟大家都是关系比较好的亲戚关系,所以对待刘邦也是十分的忠诚。大家都很拥护中央,所以当时“干弱枝强”的现象并不如突出,大家也都没有发现。但是后来在刘邦死后,吕雉并没有遵守刘邦跟各国之前的盟约,开始立自己娘家的人为异姓诸侯,并开始吕后专权的时代。
但是吕后的专制与分封吕姓为诸侯的这件事情,引起了刘姓诸侯王们的不满,所以后来老刘家的这些诸侯们就开始团结了起来,一同抵制抵抗姓吕的诸侯。在吕后去世之后,刘家的诸侯王们更是直接齐聚兵马,发动了政变,直接把这个姓吕的诸侯们通通消灭。后来就迎来了汉文帝的时期。
当时的汉文帝是以汉高祖刘邦的庶子的名义即位的,地位本来就不怎么牢固。而其他的这些个诸侯王们,又因为已经经历了几代的变更,血缘亲戚的关系已经是越来越疏远的,已经不像是从前那样,十分亲近的亲戚兄弟的关系了。所以汉文帝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巩固自己的地位,为此也是用了很多的手段的。
所以说,虽然秦国时期的郡县制确实是不错,但是因为分封制早在人们心里已经是根深蒂固了,而且因为秦朝统治周期过短的关系,根本没有他太多的改变人们心中这些太传统的东西。而当时的刘邦又恰好需要用一些手段来拉拢,来安抚自己的亲信,致使他们能更忠诚的来为自己卖命。但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分封制的弊端开始逐渐出现。到了汉景帝时期,终于爆发了七国之乱。这场刘姓诸侯王的叛乱战争,虽然最后被镇压下去,但还是给汉朝当权者提了一个醒。
再后来,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推恩令的执行,这个问题,才算是被彻底解决了。
而如果从一开始,就没有分封制度,刘邦直接推行郡县制的话。那么刘邦的汉朝,恐怕最后也很难建立起来,也就没有后来武帝削藩的事情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