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失败的真相是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历史上《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两部书虽人物事件上有所联系,但在剧情发展描述上“各有千秋”。就好比《三国演义》此书主要剧情以蜀国为主,次要剧情讲的是魏、吴两国,而《三国志》正好相反,它主要剧情讲的是魏国,把蜀国吴国之间的纷争当作是次剧情,相比之下,虽然合理但是又不够精彩绝伦。
《三国演义》事件上讲的是三国时期的蜀国比较爱争论,经常与魏吴两国相争,议为;然而魏国就显得平平无奇了,魏国时期,曹操的家族各个显得酷爱招惹是非,毕竟家族里有理说不清讲不清道理。
曹丕曹叡精彩绝伦两人把魏蜀两国搅和得不可理喻,相比来说魏国就不胜蜀国了,也就没有要着重强调的必要了,所以这两本书在我看来还是《三国演义》剧情丰富合理,精彩绝伦。
魏明帝曹叡各方面都极其优秀,把魏国治理的有声有色,并且他手下还有一位骁勇聪睿的司马懿,这样的魏国怎么可能不称霸一方呢?然而蜀国就总喜欢没事找事,自己不强还硬要上,最后只能失败收场。所以蜀国根本就没有能北伐的实力。
一、第一次北伐被魏国皇帝讽刺讥笑。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在曹叡称帝的第二年,因为在曹丕称帝时魏蜀两国交好,没有战事,所以魏明帝丝毫没有相争的准备,三个军队都不战而降,这也是诸葛亮五次北伐中最成功的一次。
当值魏蜀两国交好时期,诸葛亮的初步胜利是魏明帝对他恨之入骨,魏国大臣众人议论,觉得诸葛亮的险胜,与魏明帝的治国方式无法分开。此刻魏明帝丝毫不慌,理直气壮的说了一番讽刺诸葛亮的话。
诸葛亮因为要自保退一步来讲,此次魏明帝带领的战役,胜利收获颇丰,不仅在朝廷上树立了威望,还让百姓都对他称赞有加。后世可曾想过,诸葛亮这样一来,到底是赚是赔?赚又赚在哪里?赔又赔在哪里?
毕竟一直以来,魏明帝的所作所为看似不可理喻,却又稳重明确。毕竟最后受苦的还是百姓,失败的还是诸葛亮,在他退却之后所有的方方面面似乎又尽在诸葛亮掌握之中。然而魏明帝却对此次北伐无动于衷,魏国大臣都对诸葛亮此次北伐胆战心惊,百姓还大肆宣传诸葛亮北伐的英勇事迹,获得大片称赞。
此刻,魏明帝觉得诸葛亮信心十足,正沉浸在胜利的心态里无法自拔,与此同时也正是一举歼灭诸葛亮等人的大好时机,魏明帝亲自带队前往长安应战,随后指派右将军张郃、曹真两人率领大军击败蜀军:“大破之,亮败走,三郡平”。
就这样,如此惊天动地的一场北伐彻底失败。百姓可能都觉得这次失败就是诸葛亮的失误,聪明反被聪明误,以一场战役的失败而告终。现在看来,诸葛亮这个人可能当时就想到自己会失败,五次北伐的动机也让大家疑惑不解,就此让魏明帝等人有了可乘之机。后世到底该怎样去解读诸葛亮的几次北伐呢?
二、魏明帝曹叡讽刺诸。
此次北伐过后,魏明帝获得了胜利,击败了诸葛亮等人,随后曹叡就写了一封诏书给诸葛亮,具体内容见《魏略》一文中。诸葛亮此次败北而归令百姓都对他唾骂声声,再加上魏明帝曹叡的讽刺诏书,各种数落诸葛亮。
没办法诸葛亮只能去投靠了刘备,刘备当时因为背信弃义,苟活在巴蜀之地。当时诸葛亮背负的骂名层出不穷,刘禅兄弟也被他背叛,所以要杀诸葛亮的人到处都是,他目中无人、背信弃义,被百姓人人喊打。
结语:诸葛亮和魏明帝之间的纷争殃及大众,魏明帝有势有力心狠手辣,诸葛亮丝毫不是他的对手,他觉得诸葛亮自始至终就是为了夺取天下,不远万难,甚至可能对益州百姓下手。
魏明帝此番推测也不是不无道理,他们两个敌我相争多年,诸葛亮的话也是半真半假,魏明帝曹叡就觉得诸葛亮如此兴师动众的北伐之战就这样败落,怕他心有不甘,做出有损自己声誉的事,所以,魏明帝还是要小心诸葛亮为好,以免自己最后跌足,让益州灭在自己手里实属不甘,愧对魏国,愧对魏国百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