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三国的历史,诸葛亮是一个无法避开的人物,因为《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让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他在刘备的手下主张联吴抗曹,为蜀汉实现天下三分立下了汗马功劳,之后刘备去世,他又平定南中,六出祁山出师北伐,一首《出师表》更是记录了他对蜀汉的鞠躬尽瘁。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在蜀汉最高官职是蜀汉丞相,同时他还兼任了益州牧和司隶校尉。在蜀汉的后期,荆州丢失,蜀汉的领土只有益州再加上汉中,所以诸葛亮在蜀汉可以说集大权于一身,不论是官职和军权都达到了巅峰。
然而不管是丞相还是益州牧只都是职位上的,但是在爵位上,诸葛亮最高的身份却不是蜀汉给的,而是他的死对头司马家族给的。在蜀汉时期,诸葛亮最高的爵位是武乡侯,一个乡侯甚至比不上魏延南郑侯的爵位高。但是司马家族建立的东晋王朝却封他为武兴王。
在千百年来,很多人极为不解,诸葛亮六出祁山,多次给司马懿家族添麻烦,在上方谷一战中还险些让司马懿,司马昭和司马师全部玩完,原本是生死仇敌为何反倒要封诸葛亮为王呢?
有的人就猜测说:“诸葛亮是内斗内行,外斗外行”,诸葛亮多次发动北伐,不是为了攻击曹魏一统中原,而是为了夺取两个人的权利,最终诸葛亮赢了,成功的铲除了这两个人,最终加速了蜀汉的灭亡,间接的帮助了司马家族,所以才封诸葛亮为武兴王的,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看下诸葛亮想夺权的两个人是谁?
第一位李严,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托孤大臣。两人一正一副。但刚开始诸葛亮只是位居丞相掌握政权,而李严还担任了中护军,总管内外军事。有人甚至说李严就是刘备留下平衡诸葛亮权力的。
诸葛亮每次发动北伐都只带一两个月的粮草,而让李严负责镇守后方和粮草的供应,期间还让李严离开江州来汉中驻防,这样不仅能让李严离开自己的老巢,还能让李严与汉中太守魏延产生嫌隙,可李严识破诸葛亮的计谋死活不去,最终诸葛亮找了个由头说李严粮草督办不力,成功的将李严免职。
第二位魏延,魏延在三国时期是蜀汉不可多得的一位统帅,深受刘备的器重。曾经刘备甚至舍弃张飞,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可以说刘备是魏延的伯乐。而相反诸葛亮初次见魏延就说他天生反骨,要斩杀魏延,虽然这是诸葛亮的威逼利诱的计谋,但从一开始魏延和诸葛亮的关系就不怎么样。
后来诸葛亮以丞相的名义多次出师北伐,汉中成为了必经之地,魏延这位封疆大吏自然也得跟随诸葛亮左右,听从他的调遣。后来诸葛亮多次拒绝魏延提出的计谋,但是蜀汉后期有没有得力的大将,所以诸葛亮又爱又恨,所以直到他感觉自己要病逝时,怕自己班底无人能控制魏延才决定痛下受手,临死安排与魏延不和的杨仪为总指挥,最终被潜伏在魏延身边的马岱手起刀落,结果了魏延。
这就是很多人猜测司马家族封诸葛亮为王的原因,认为诸葛亮为获取更大的权利,除掉了刘备扶持的力量,最终加剧了蜀汉的动乱,加速了蜀汉的灭亡,间接的为司马家族一统三国提供了条件。
然而笔者并不这样认为,诸葛亮也许是有点渴望权力,但他同样是一位传统的读书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当初刘备被人劝谏称王时,因为汉献帝在位,诸葛亮明知刘备不高兴也敢于劝谏,在刘备死后更是事无巨细,鞠躬尽瘁堪称一代劳模。
诸葛亮只是一个想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恢复大汉王朝,实现自身价值名垂千古而已,至于东晋为何要追封曾经的敌人诸葛亮为武兴王,真正的原因只有两个字“宣传”,每个统治者为了王朝的安定都宣扬忠君思想,即便是曾经的敌人也没有关系,何况诸葛亮已经去世,加封也只是一个名头而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