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明朝宦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吸取了历朝历代“宦官乱政”的历史教训,立下了一条规矩“内臣不得干预政事,违者斩。”朱元璋死后,传位给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对宦官的约束更加严厉。
在这样的约束条件下,按理说宦官不可能掌权的,其实不然。在明朝,宦官掌权者数量都是历代王朝之最,那么是为什么使得明朝宦官权力如此之大数量如此之多的呢?甚至还专门设立了东厂西厂这样专门的宦官机构。
有七次下西洋的郑和,把控明朝政权的王振,掌控京城军政大权的曹吉祥,想谋朝篡位的刘瑾,被称为九千岁的魏忠贤等,如此之多大权在握的宦官,祸乱朝纲,他们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我们可以根据历史情况来分析一下。
史因明成祖以取天下,重用宦者
首先先从历史原因上说起,朱元璋传位后,建文帝朱允炆对宦官尤为苛刻严厉,这也导致在明朝“靖难之役”时许多的宦官私自勾结朱棣,在朱棣夺取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少的功劳。朱棣继位后,对建文帝遗臣大肆杀戮,几乎杀尽,而对身边的内臣宦官则十分的崇信。
渐渐的随着朱棣对宦官的信任,他开放了对内臣的限制,命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探民情等,著名的郑和七次下西洋就是朱棣派遣的。此外,他还专为宦官设立了书堂,教宦官学习识字。因此,朱元璋当年强调的“内臣不得干预政事”慢慢被人遗忘了,就算没被遗忘,也不会去为此事触怒皇上,宦官在朝廷中所扮演的角色也随之越来越重要。
文者之因,宦官少陪帝长,渐成皇帝之信,开始临朝
再说人文上的关系,宦官是中国古代君主及家族役使的官员,从东汉开始,均为阉人担任。宦官自小进入宫中,伴随着君主长大,皇子们自小生活在深宫中,皇子这个皇家身份就意味着自小身边朋友玩伴极少,只能跟亲信的宦官玩,宦官也会深刻地了解君主的脾气秉性,通晓君主的喜怒哀乐,所以宦官颇受君主的信赖。
随着君主对身边宦官的信任,宦官这时候就有了可乘之机,身在权力的漩涡,哪怕是想躲都躲不过去。等后来君主掌权后,身边跟随的太监的地位跟权力也随之水涨船高。
宦官后天身体残缺,对人心理上跟身体上都是一种极大的伤害,导致心理扭曲的大有人在。由于宦官不能行人事,又恰巧处在权力的漩涡,他们对人生总是也要有所追求。这时,权力便成了宦官所能追求的唯一,所以宦官一旦受到重用,对于权力的欲望是无止尽的。
其实宦官的掌权跟皇帝的才能有很重要的关系,皇帝有雄才大略治国之能,就算重用宦官,宦官都是一代名臣,就像明成祖朱棣统治期间国力强盛,手下受到重用地宦官郑和、王景弘、亦失哈等宦官都是有名的良臣。宦官之所以能够把控大权,祸乱朝纲皆是皇帝受到蛊惑,意志沉沦所造成的。意图谋权篡位的刘瑾,就是引诱武宗沉溺在骄奢淫逸当中,趁机专擅朝政的。
政治之因,帝以为自强之权而用重用宦者
再看一下政治方面的原因,公元1420年,明成祖朱棣认为单凭锦衣卫的力量,不能完全镇压政治上的反对力量,遂又在锦衣卫的基础上,设立了“东厂”,命所宠信宦官担任提督,委任缉访刺探的大权。
起初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抓的犯人交由锦衣卫审理处决。随着宦官权力的增大,到了明末,东厂有了自己的监狱,监视各种政府力量,民间力量,并对皇帝一人负责,全力做好皇帝的鹰眼跟手中的利剑。
公元1477年,明宪宗为了加强自己的特务统治,于东厂之外又增设了西厂,命太监汪直为提督。西厂的权力还要大过东厂,可以对疑犯进行逮捕,用刑。
东厂、西厂的设立,和宦官权利和担任职能的逐渐增大,其实是封建社会皇帝对于皇权的更加集中,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掌控天下,是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必然经历的过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