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历史纪事 北宋时期所有人都对读书趋之若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北宋时期所有人都对读书趋之若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说到北宋的读书人,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诗出自北宋学者汪洙的《神童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所有人都对读书趋之若鹜的情况呢?这得结合当时的社会风气来看。

重文轻武,社会地位随之增高

北宋时期,社会各行各业歧视风气严重,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社会地位最卑贱,最让人看不起的就是经商的商人,而读书人是当时最有前途的职业,也是处在社会的最顶层,每每到哪,对人说我是读书人,别人都会毕恭毕敬。

自宋太祖赵匡胤兵变创立宋朝之后,杯酒释兵权,宋朝的统治者们都非常反感武将,他们觉得“侠以武乱禁”,稍加不慎,便会被他们推翻帝位,但是文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弱不禁风,顶多只能动动嘴皮子,逞点口舌之利,便于控制,于是开始大力推行重文轻武之风。

据《宋史》记载:“权三司使,知开封府,百千。权发遣三司使,五十千。”

所以宋朝虽然是武将建朝,但是却重文轻武,大量启用文官,为了安抚文官,更是不惜血本地施行了高薪养官的政策,将官员的薪资提高到了一个任何朝代都无法企及的地步。光有官职,并无实权的俸禄照发,有实权的俸禄更高,一个县令每个月都有将近100两的银子,宰相的月俸更是高达近1000两(换算成人民币大概50万左右)。这只是正常收入,没算其他。

宰相,枢密使,月三百千。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十匹,冬绵百两。

宋代的文官不但薪资巨高,逢年过节也是福利丰厚,各种福利礼品让人眼花缭乱。每到特殊的日子还有额外的赏金,不仅如此,如果官员犯了错误,那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切从轻发落,宋朝对于官员的宽松程度就如同官员的俸禄制度一样,让人叹为观止。

监督惩罚体系宽松,俸禄福利好

官员的监督惩罚体系如此之松,宋朝的官员就算是贪污受贿,犯罪以后,也可以钻空子,逃脱惩罚。例如地方的官员只有政绩上有了污点,官员便调任至另一个地方继续为官,当时的官员调任制度非常宽松,只要向上级奏一道信件,基本就能调任。而且当时的官员数量非常庞大,常常是一个官位有两三个人共同担任。

官员的生活如此安逸,俸禄又如此之高,当然就造成了无数人向往,于是读书便成了宋朝的一大热潮,也是当时的一种风气。当时不论耕田的农夫还是茶馆的伙计,社会中各界人士纷纷锥悬梁头刺骨,发奋读书,一心要考取功名。

考取功名,走向人生巅峰,无数人趋之若鹜

古语有云成家立业,立业在宋朝当然指的是考取功名,入朝为官,考取功名后便能有更好的择偶标准,这些怀揣梦想的人们自然是想功成名就后再娶妻生子,毕竟到那时社会身份地位大大不一样。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为了后半生能够衣食无忧,女人们当然要对自己的夫婿精挑细选。既然当官俸禄与社会地位那么高,那么当然要选择当官夫人了,非官员不嫁,这也更促进了人们对于读书科举的热情。每到放榜的日子,有钱有势的人家就会在榜前挑选,但凡上榜者,十有八九会被这些人挑走,一下美娇妻与官职都有了,走向了人生巅峰。

一旦科举成功 ,便是一件能够光宗耀祖、光耀门楣的事情,一下成为了社会的顶层人物,并且入朝为官后,无论是在金钱上、地位上、权力上都可以大大的提高

入朝为官,这就是鲤鱼跃龙门。而当时想成为官员的办法无非就是皇帝赏识或者科举考试,所以人们才纷纷读书科举,这才有了人们对于读书科举的趋之若鹜。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蔡京究竟有多腐败?一顿灌汤包花了近三十万
下一篇
萧何有着怎样的无奈?他为了什么才诛杀韩信的?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