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风云人物 徐达故意放元顺帝逃走,背后是什么原因?

徐达故意放元顺帝逃走,背后是什么原因?

历史上真正的布衣皇帝只有两个,一个是汉高祖刘邦,另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如果严格来说的话,刘邦的出身其实还要高一些,好歹他还曾当过秦朝的泗水亭长,也算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相对来说的话,朱元璋的出身就很低了,要过饭当过和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布衣。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朱元璋从乞丐变成皇帝,除了因为他自己的努力拼搏之外,还因为手下聚集了一大堆的能人异士,文臣方面有刘基、李善长等人辅佐,武将方面有徐达、常遇春为他冲锋陷阵。特别是明朝的开国名将徐达,仅仅是他一人就为朱元璋打下了半壁江山,先后帮助朱元璋击败陈友谅和张士诚,为朱元璋夺取中原奠定了重要基础,后来更是在洪武元年攻入元大都,灭掉了统治中原百年之久的元朝。

徐达和朱元璋一样,都是出身于农家子弟,两人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至正十三年,徐达应朱元璋之邀从军,从此之后代替朱元璋征战四方,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徐达作战有勇有谋深得朱元璋信任,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虽然徐达功勋卓越,但是在朱元璋面前却始终保持恭敬谨慎的态度。正是因为他这种谨言慎行的性格,使得他最终逃过一劫,没有落得和李善长、蓝玉等人一样的结局。

徐达在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朱元璋的态度。虽然他平时少言寡语,但是对朱元璋的心思却了如指掌。甚至可以说,徐达之所以能够幸存,没有成为朱元璋诛杀功臣的对象,就是因为徐达善于揣摩圣意。例如在徐达北伐过程中,曾经故意放走元顺帝,此举虽然未得朱元璋同意,但是却赢得了朱元璋的欢心。

公元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徐达和常遇春这两员猛将一路势如破竹,第二年八月就攻入了元大都,元顺帝仓皇出逃,元朝就此灭亡。虽然元朝名义上已经灭亡,但是各地元将仍然拥有大量兵力,比如太原王保保就拥兵十万,这些对明朝都造成了直接的威胁。

徐达和常遇春等人攻下大都之后继续挥师北进,先后击败了元将王保保和李思齐,之后二人分兵两路继续往北进攻,终于在开平城围困住了元顺帝。

当时守城的元兵势弱,常遇春建议立即攻城活捉元顺帝。然而常遇春的建议却被徐达拒绝了,他非但没有立即下令攻城,反而故意放开一个缺口放走了元顺帝。常遇春对此大发雷霆,认为徐达故意放走元顺帝,白白浪费了一个留名青史的大功劳。

面对暴跳如雷的常遇春,徐达解释说:“是虽一狄,然尝久帝天下。吾主上又何加焉?将裂地而封之乎,抑遂甘心也?既皆不可,则纵之固便。”意思是,元顺帝虽然是夷狄,但是曾经久居帝位。如果真将他抓到了,皇上应该拿他怎么办才好呢?是封他当个诸侯,还是干脆除掉他呢?我认为这两种方法都不合皇帝的心意,只有放了他最合适。”

常遇春原本打算将这件事告诉朱元璋,但是不久后他就因病去世了,此事也就告一段落了。后来当朱元璋得知徐达故意放走元顺帝时,果然并没有生气,反而暗暗点头认为徐达做的正确。

如果徐达不放走元顺帝的话,朱元璋确实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置他。因为当时北元的势力还很庞大,贸然杀掉元顺帝无疑会激怒北元残余势力。可是如果不杀元顺帝的话,封他当一个诸侯,又无法向天下交代,因此还不如放走元顺帝,任他自生自灭。

徐达对朱元璋的心思可以说是揣摩得十分透彻,而且他行事又十分的谨慎,一点也不会让朱元璋抓到他的把柄。比如说,有一次朱元璋邀请徐达饮酒,徐达酒醉之后,朱元璋就命人将他送到当年自己居住的吴王府里休息。徐达半夜酒醒之后得知是睡在朱元璋的吴王府后,立刻跪在台阶上朝北拜,然后又磕了三个头后才离去。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对手下大臣十分严苛,唯独对徐达另眼相看,除了因为徐达给他立下了很多功劳之外,还因为徐达为人谨慎,无论表面还是背后,都对朱元璋十分恭敬。因此,虽然明朝很多开国功勋都被朱元璋诛杀,但是徐达却成功地逃出了一劫。至于野史中记载朱元璋给徐达送烧鹅的说法,毫无可信之处。

后来徐达因病去世之后,朱元璋十分悲痛,亲自前往徐达葬礼以示悲痛,还下旨将徐达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除此之外,还让徐达的子孙后代三世皆王爵。以朱元璋的性格来说,能够对徐达做成这样已经十分难得了。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姜维都已经自杀了 魏兵为什么还要将他破腹取胆
下一篇
古代看书为什么会有生命危险 古人不是什么书籍都可以看的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