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向我倾诉道,刚刚吼完孩子,我好后悔,我不该对他发脾气的,明明那么小的事情,我好心疼......
听完后,我在想多少孩子在默默地承受家长们的大吼大叫。
讲真,孩子真的需要你这样去骂吗?
吼完孩子后,你真的觉得很厉害吗?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的坏情绪,往往比孩子的问题本身更可怕。
先来看,你家也曾有过这样的场景吗?
在商场里,儿子站在玩具柜台前面,央求妈妈:“我就买一个镰刀龙”。
妈妈看了看价格,低声说道:“不准买,你想想你都有多少玩具了!”
儿子站在柜台前面一动不动,眼巴巴地望着柜台里的玩具,导购笑眯眯地站在旁边,妈妈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扯着儿子的手要离开。
儿子噘着嘴,一边挣脱一边往柜台上扑,“我再买一个,就买一个行不行?”
“你这孩子,不告诉你不买吗!” 妈妈的音量明显提高,拽着儿子就走。
这时儿子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声哭闹起来:“我就要镰刀龙,我就要买!”
妈妈又急又气,甩开儿子的手就走,“我不管你了,叫你爸给你买!”
儿子哭得更歇斯底里了,“哭哭哭,再哭我也不管你了!”爸爸被吵得心烦,大声吼道。
明明知道“不该那么做”,为什么还要做呢?
上述案例中的妈妈,相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定也想满足儿子的愿望,但是在预算有限、儿子还不配合的情形下,她抑制不住急躁的情绪,口不择言,说出伤害孩子的话,而爸爸不仅没有对孩子的哭闹给予关心和适时的疏导,还被妈妈的负面情绪传染,使孩子更加委屈和忐忑不安。
或许,这偶尔的一件事不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心理阴影,但可以肯定的是,沉重、不快的情绪开启了孩子新的一天。
世间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可生活中,类似上面的例子几乎在每个家庭都或多或少地出现过。
我们也常听家长反思,明明知道“不该这么做”,可是脾气上来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提高嗓门,有时候恨不得大骂粗口或者打孩子几下,心里才痛快。
原本可以一笑而过的事,在这些时候却怎么都不能忍受,这就是失控的情绪宣泄。
父母既是孩子最亲密的成长伙伴,又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在和孩子的朝夕相处中,父母的生活态度和情绪情感总是会影响着孩子。
有句话说的好:
你今天对孩子挑剔,他明天就会事事抱怨;你今天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他明天就会胆小怯懦;你今天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他明天就会对生活失去希望和热情;
父母的坏情绪,就像瘟疫一样“污染”着孩子原本洁净的心灵,孩子将这些消极、抑郁或愤怒的情感,内化成一种不被信任、不被欣赏、怀疑一切的压力,进而被迫说谎,敌对父母,使亲子关系恶化。
生活中,很多父母会有意无意的说出诸如此类的话。
“你这孩子怎么那么不懂事,说什么都不听!”
“我说东你偏往西,早晚有你吃亏的时候!”
“说了这么多次,一次都记不住,下次还这样吗!”
“你真是太让我失望了,你看看别人会像你这样吗!”
我们总要求孩子情商高,但我们做家长的能够做到吗?
相信每个父母都对孩子大声吼叫过,对孩子气急败坏地发过火,当我们试图扭转孩子的想法,让他改变不好的习惯时,却发现孩子变得越来越叛逆,家长也感觉越来越无力。
如果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下,便会对孩子的为人处世、性格塑造,乃至以后的人生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