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看了那么多书,怎么这么简单的阅读理解题都不会呢?你看书的时候到底在看什么?你不就是光看那些好玩的图片了吗?让孩子获得更高的阅读效率,家长如何指导?
你看书看的那么快,能看得懂吗?来讲给我听听!
这些年,随着全民阅读氛围的日渐浓郁(其实更多的是家长对孩子阅读的重视,不少家长依然没有自我提高的行动),家长开始关注开始的阅读,对阅读这件事不少家长也潜藏着很多“不可告人”的目的。比如:
1.孩子读书多,语文成绩好。
2.孩子读书多,写作没烦恼。
3.孩子读书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识面宽。
4.孩子读书多,看起来就聪明。
……
这些目的,每个家长都有。
特别是在孩子进入小学阶段之后,大家对阅读的期待从孩子获得的“愉快的享受”也会逐渐转化为对“应试及综合能力提升”的期待和想象。
但是,依然有很多孩子读了不少书,也爱读书,却没有达到一定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
孩子一直在孤军奋战,就像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一样,孩子都需要有效的巧妙的引导,才能从对故事情节的关注提升到更高段位的理解能力上去。
什么才是有效的指令?
对孩子什么才是有效的引导?
结合自己的一些研究心得,分享自己的一些感受:
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阅读模型,这不容易
帮孩子建立阅读模型,这不容易,但是很重要。当家长在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的过程中演示:
1.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要如何通过猜测的方法跳过
2.如何通过特定的词组/单词来理解那些看起来很困难的段落
3.如何通过指读法让孩子放慢速度
4.如何来总结故事的中心思想
……
这些能力虽然孩子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的强化,但是如果有家长在前面引导,孩子行动起来就迅速多了。
不要着急,不要急于把所有你知道的阅读策略一次性的强加给孩子,逐个添加,把每一个用到孩子能够灵活的运用,再逐渐添加。
在和孩子进行阅读能力储备时,家长一定要使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正确的术语和行动方向,比如:
很多孩子特别不爱指读法(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他们觉得很麻烦),家长就要演示:
A:用手指从左到右的演示指读的过程;
B: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指读,指读法可以让你不要读错字、落字,能帮助你更好的理解文章;
C:家长一次次的演示,特别是对于孩子而言,他们需要正确的示范(低于三年级的孩子都适用这个方法,低于一年级的孩子适用中文阅读,从一年级开始的英文系统学习家长更要强化指读法)
对某项策略的不断的练习和复习的过程不能少
孩子模模糊糊,似懂非懂的掌握了某项策略之后,就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复习,在练习和复习过程中最考验家长的耐心。
不少家长以为教孩子一次两次之后,孩子就能入天才般的掌握某些技巧(这简直在做梦)。
孩子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实践,从模模糊糊的理解到熟练的掌握和应用,然后再到新的策略的学习和使用。
在这个过程中,和孩子进行一对一的讨论很重要,比如在和孩子一起读完某个故事之后:
1.和孩子重新再读一遍(家长和孩子一起读)。
2.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知晓的一些阅读策略上,引导孩子开口去表达。
3.鼓励孩子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家长帮孩子罗列出他们所分享的策略。
4.肯定和鼓励孩子获得的进步
5.如果有多个孩子在一起阅读,家长可以让孩子们之间相互进行阅读分享交流(这就是帮孩子找到能力相当的伙伴的重要性)。
并不是每本书都适合和孩子进行阅读训练
孩子有兴趣的图书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只有孩子有兴趣的图书,他们才能配合家长开展很多的阅读理解训练。
诗歌、故事、带有大量图片的故事书、孩子看过电影或者动画片的某些故事书特别的适合,因为这很容易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
当孩子有兴趣时,他们就会有更多的动机(冲动)去寻找各种故事的/科普的线索来帮助他们思考和发掘“内涵”。
哪些故事书比较适合呢?
1.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
2.有生动清晰的插图的文学作品(中英文同理,特别是英文还没有过度到章节书之前,更多的图片故事书最吸引孩子)。
3.有孩子感兴趣的人物形象,比如女孩喜欢的公主系列,男孩喜欢的小火车系列。
4.文字表达优美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文学作品。
每个孩子喜欢的都不一样,根据孩子喜欢的展开相关的阅读训练,事半功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