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雍正登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情也需要一步一步地来办。
雍正刚继位那会儿,要处理的事情太多。首先要把最有威胁的十四阿哥胤禵给办了,但是又不能引起众位兄弟们的恐慌,否则一定会鱼死网破。
于是乎,雍正重点稳住了八爷党的成员,将八阿哥胤禩提拔为总理王大臣,这么一来胤禩就没话可说了。胤禩闭嘴,那么一直跟雍正唱反调的八爷党也就闭嘴了。
一、腾出功夫来收拾真正的威胁。
就算是到现在为止,都有人声称,十四阿哥才是康熙选定的接班人,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谁都不会在晚年把10万大军的军权随便交给一个人,除非这个人是自己的接班人。
胤禵在康熙晚年,被任命为大将军王,手握10万大军,代替康熙出征平定西北叛乱。你别说胤禵还真的建立了功勋,甚至攻入了拉萨,平定了西藏。
不光得到康熙的信任,而且又有了军功作为支撑,胤禵回来继承大位,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惜这个时候康熙忽然就驾崩了,雍正成功上位。
姑且不论康熙是否真的有意把大位传给胤禵,光看胤禵的战功和手里的10万大军,就让雍正有些瑟瑟发抖了。所以当务之急,不是对付京城内的敌人,而是要收拾了胤禵。
因为如果胤禵利用大军为自己夺位,雍正的皇位压根就坐不稳,毕竟康熙看好胤禵,而且胤禵刚刚给大清朝立下军功,你雍正有什么?
所以雍正在登基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胤禵给召回来。在召回来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当时胤禵和家眷们是分开走的,结果雍正半路上不仅派人搜查了胤禵的姓李,连胤禵的家眷们的行礼也遭到了半路严查。
这件事直接成为了胤禵和雍正爆发矛盾的导火索,因为在胤禵和旁人看来,雍正这就是做贼心虚,他担心康熙会留下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传位给胤禵,所以必须要先查出来销毁。
既然已经做了坏人了,那就坏事做到底吧!等到胤禵回来以后,雍正不仅剥夺了他的所有职权,而且还打发他去守皇陵了。
二、刚除了内忧,又来了外患。
雍正搞定十四阿哥以后,按道理就要收拾八爷党了。但是在雍正元年,西北又出幺蛾子了。当初帮着清军平定西北叛乱的罗卜藏丹津,对清廷的分封十分不满。
他觉得自己不仅没有得到嘉奖,反而被削弱了权力。没错,他没有感觉错,清朝这么安排就是为了扼制他的发展。
于是乎在康熙去世以后,胤禵回去奔丧,这哥们就开始叛乱了。胤禵是绝不可能再用了,所以雍正这个时候就派遣年羹尧做为抚远大将军前去平叛。
整件事还是比较顺利的,不过拖的时间比较长,一直到了雍正二年三月,整场战争才算结束。长达七八个月的时间,让雍正寝食难安。
为啥?因为当时年羹尧带出去的人马有20万人之多,这些人马每天都需要供应大量的粮草,时间越长,清廷的压力就越大。
结果打赢了那还好说,毕竟花钱办事了。可是如果年羹尧打败仗了呢?那甭说年羹尧要被处置了,对于刚刚登基上位的雍正来说,也是致命一击。
到那个时候,满朝文武都会觉得雍正的领导能力有问题,地位不稳的雍正,极有可能被人赶下台。所以这一仗事关重大,雍正日夜操心,压根就没工夫再抽身对付八爷党这帮人,胤禩自然也就能躲过一劫了。
三、从雍正二年开始,胤禩就已经开始被打击了。
打击对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做任何事情都讲究一个名正言顺,雍正想要灭掉的不是普通的大臣,而是自己的亲兄弟。
如果没有合适的理由,就对自己的亲兄弟下手,那么对不起,你肯定会遭到各种非议。因此雍正打压八爷党也是有一个过程的。
首先,在雍正元年,雍正便将八爷党给拆分了。虽然胤禩被任命为理藩院尚书,并且负责管理工部事务,可是八爷党的其他成员,却无事可做。比如说九阿哥胤禟就被雍正打发到西宁前线去了。这么做可以将胤禩孤立起来,从而各个击破。其次,雍正二年,雍正开始收拾胤禩身边的朋党。比如说揪出马尔齐哈、常明等人,声称他们是奸佞小人,并且还是胤禩昔日的党羽。这种指名道姓的打击,其实早就把胤禩的老脸不知道丢到哪儿去了。再者,到了雍正三年,雍正终于腾出手来了,他开始明摆着收拾胤禩。直接指责胤禩有动摇百官意志的嫌疑,而且一再阻挠雍正施政。所以在宗人府的议定之下,胤禩应该被革去王爵。此后雍正每天派遣4名侍卫跟着胤禩,其实就是在监视胤禩。最后,雍正四年,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雍正这个时候已经无事可做了,自然就动手解决大麻烦了。胤禩、胤禟被一撸到底,除了宗人府除名外,还被抄了家,甚至改名为阿其那和赛斯黑,也就是猪狗的意思。他们俩也被圈禁了起来,不久两人就都挂了。
由此可见,雍正对付八爷党的套路,那是一环扣着一环。没工夫的时候就先稳住你,有功夫了二话不说就来收拾你了。
总结:雍正收拾人的时候,总喜欢搞名正言顺这一套。
给胤禩提出的罪状有40条,给胤禟提出的罪状有28条。后来给年羹尧的罪状多达92条,收拾隆科多的时候,也列出了41条大罪。
一言不合就搞出这么多条大罪,这是跟谁学的呢?这让我想起了当年崇祯皇帝收拾袁崇焕的时候,崇祯给他列了9条大罪。由此可见,收拾这些大人物,不多列几条大罪,是不足以服众的。
参考资料:《清史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