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婉是我的女儿糖小姐的同班同学,
两个小家伙非常有缘分,幼儿园也是读的同一个。
在我的印象中,小婉的性格开朗活泼,
爱说话,也非常懂礼貌。
直到母亲节那天女儿班级举办活动,
我却见到了小婉在妈妈面前的另一番表现。
那天参加活动的人多,孩子们非常地开心、兴奋,
尖叫、嬉闹的声音比平时要拔高几度。
于是一些家长开始不停地约束或是训斥孩子,
其中声音最大的,就是小婉的妈妈。
她不断地大声警告和批评小婉不要打闹,
然而小婉完全无视妈妈的话。
我劝小婉妈妈不要斥责孩子,
孩子们难得这样放纵的玩。
小婉妈妈叹了口气,
开始跟我诉说小婉的性格是如何倔强,
孩子对外婆是如何地不够尊重等。
听到这些,我有些奇怪,小婉真的这么“不懂事”吗?
妈妈口中的倔强,或许只是孩子性格中的一面,
但孩子对外婆的不尊重,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逐渐找到了答案。
活动是让孩子在妈妈的配合下,
用彩纸做三朵风信子花。
我的女儿糖小姐先后做了淡蓝色的和淡绿色的,
然后她又要再做一个淡黄色的。
我建议她:“用颜色鲜艳的彩纸怎么样?”
但糖小姐说淡黄色好看,
我于是帮着找纸,做她的小助手。
身边的小婉和妈妈也恰巧出现了同样的问题,
小婉也坚持三朵花都要淡色的花,
但小婉妈妈却坚决不同意。
为此,母女两人甚至争吵了起来。
小婉妈妈说:“我觉得再配上一朵红色会更好看。”
小婉拒绝道:“可是我就喜欢黄色。”
妈妈于是开始给孩子讲道理:
“这不是你送给妈妈的吗?妈妈喜欢红色,
你就应该用红色啊。”
小婉到底是个孩子,说不过妈妈,
狠狠地瞪了一眼妈妈,
然后用胳膊肘使劲儿顶了妈妈一下,
以此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为了避免小婉因当众受到妈妈的呵斥而尴尬,
我赶紧对小婉妈妈说:
“这是女儿送给你的礼物,让她自己挑选吧,
孩子大了,已经有了自己的审美和选择权了,
咱们可以听孩子的。”
小婉妈妈见我这样说,便同意了小婉自己做选择。
出乎意料的是,小朋友们的手工交上去后,
老师才发现,
大多数小朋友的风信子花都是五颜色六色的,
淡色搭配反而却显得格外清新。
小婉的作品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十分开心,
然后美滋滋地亲手把它送给了妈妈。
到此时我也有些明白,
小婉妈妈之前所说的孩子“倔强”,
恐怕只是孩子在为自己的选择权据理力争吧。
我觉得小婉对外婆的“不尊重”,
也一定脱不开这层关系。
孩子从出生那一刻,就应该被尊重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
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我们都知道,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
尤其是幼年时期的经历,
对性格的形成有一种非常隐秘的影响。
这种隐秘往往形成于孩子不太记事的童年,
比如父母的情绪、父母的关系,
以及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教育孩子的方法等,
这些都会在潜移默化中,
制约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生命体的心理成长。
这也是为什么心理学上认为,
人在成年后心理上出现的问题,
都可以在童年找到根源的原因。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就曾说到: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
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这里的“人格”,指的就是良好的性格与健康的心理。
那么想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不难,只要我们意识到: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
是的,孩子与我们一样,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
我们需要像尊重一个成年人那样去尊重他。
而允许孩子自己做选择,则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孩子从什么时候起意识到自主选择的?
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我们给予了孩子生命,
但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并不是孩子生命的统治者。
在孩子年幼时,我们有责任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
却不能控制他们的思维和意志。
比如,孩子从出生到一岁半,基本都是处于口唇期,
这并不需要我们去阻止。
我们需要做的,是把他的小手洗干净,
让他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
因为在那个阶段,婴儿还不知道用手去感知世界,
生存的本能让他们用口唇感知一切,
随着孩子的成长,
口唇欲自然会淡化,而过度到另一阶段。
大部分孩子在四岁左右,
会对自己的穿着做出选择。
有的孩子如果不能穿着自己挑选的衣服上幼儿园,
甚至会一直哭闹。
这是孩子作为独立生命体的意识的觉醒,
这种情况下我们只需要尽量尊重孩子的选择——
哪怕此时他还不具备成熟的审美感。
但在孩子看来,重要的不是自己穿哪件衣服,
而是自己的自由意志有没有被尊重。
当然,
有的妈妈怕别人笑话孩子自己搭配的衣服不好看,
而强加干涉。
但其实,这些只是我们在满足自己的需求罢了,
我们忽略的是孩子作一个“人”的需求。
同理,梳什么样的辫子,背什么样的书包,
到再大一点选择什么样的兴趣班,
我们永远不该去专制地掌控,
而是在提出自己的建议后尊重孩子的选择。
妈妈对孩子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孩子就会回馈妈妈什么的样态度。
久而久之,在成长中遇到问题时,
孩子也会把自己
当作有独立思想和独立意识的人来与妈妈进行沟通,
在这种良好亲子关系的保障下,
孩子的性格和心理都会得到健全的发展。
在精神上,父母要把孩子当成人对待
孩子每一个成长阶段中的独立意识,
都值得我们尊重。
在生活上把孩子当孩子来照顾,
在精神上把孩子当大人一样对待。
孩子的思维有限,有时想法可能会很幼稚,
但这是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孩子的思维会随着年龄地增长而扩展,
想法也会逐渐成熟,
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总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面对孩子,
则可能会造成孩子某种隐形的性格或心理缺陷。
而这些想要在成年后重新健全起来,
似乎就十分困难了。
糖小姐很小的时候,我的同事们就对我说:
“你对女儿说话的方式,跟本不像是而对待孩子,
倒像是两个同龄朋友在交流。”
是的,我对糖小姐一直比较“放纵”,
母乳坚持喂到两岁,经她同意后才自然离乳。
后来,糖小姐从小到大报过绘画班、
乐高班、羽毛球班等,都是她自己做的选择。
当然我会告诉她,既然选择了,
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来。
在我们选择的事物上发生分歧时,
我们会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
如果是她的需求,
最终会按照她的思考结果来选择,
如果是我的需求,
最终也会按照我的思考结果来选择。
从一枚受精卵开始,每个人就是独立存在的,
而随着生命的生长,
这种独立性愈发完整,愈发富有创造性——
这就是每一个孩子身上所具有的无限的潜力,
而作为父母,我们只能陪伴一程而已,
所以,还有什么能比得上
还给孩子独立与平等更重要的事情呢?
孩子的存在,从生命的独立性来说,
永远只是为了自己而存在,而不是为了任何人。
不要总是拿我们成人的经验去衡量孩子,
多想想我们小时候,
或许你就会对孩子的想法多一份理解。
爱孩子,就从给他选择的权力开始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