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幼儿教育 超级学霸父母的反思: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超级学霸父母的反思: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以前逃逃和他的伙伴们都还小,加上美国小学低年级的教育的确很轻松,我们家长凑一起多半聊聊吃什么,玩什么,孩子性格、习惯怎么培养之类的话题,这一两年他们渐渐长大了,感觉大家的话题越来越严肃,“焦虑”情绪也在悄然滋长。

前两天一对超级学霸父母就吐槽,正在为家里二年级儿子的数学烦恼。其实他们之前就发现孩子平时测验考试的数学成绩很一般了,但总觉得他足够聪明,只是粗心了点儿,加上工作比较忙,也没怎么管。想着有时间的时候开始抓一下刷刷题就好,聪明孩子做数学题嘛,不就是个熟练跟不熟练,仔细跟不仔细的区别吗,而且数学正好是他们的强项啊。

最近这二位稍微空了点儿,想着过了暑假就升三年级了,应该开始抓一下了。可这一抓让他们彻底抓狂了,敢情孩子很多做错的题目不是粗心,而真就是——不会!而且,孩子一做数学题就一副郁闷痛苦反应迟钝的样子,同样的题型才讲解过,稍微有点儿变化就又卡壳了。比如这道:“David有8个苹果,Brain有6个苹果,问DavidA该给Brain多少个,他们拥有的苹果数量一样?”好友给我翻出手机里的照片,说她可是认认真真给孩子画了图好好讲解了的啊,

可稍微变化了一丁点儿,把题目变成“David有8个苹果,Brain有6个苹果,问David该给Brain多少个,Brian的苹果就比David多4个?”,孩子就百思不得其解了,一度让她这个曾在学生时代笑傲各种数学竞赛的老妈气得想撞墙,“这么简单的数字,就是硬凑都能凑得出来啊”,之前最不担心的学科居然成了现在最棘手的。

不得不承认,听她这么说,原来还挺淡定的我回家也赶紧找了几道题给逃逃测测,还好,小家伙的表现还算正常。不过好友的经历和分享让我感觉一定得提醒下大家,尤其是自我感觉数理化良好,相信基因遗传的各位理工科粑粑麻麻,有时还真不能太大意了。

好友两口子自己仔细分析了一下,也请教了几位私立学校课后辅导班的老师。总结后发现,根本原因是孩子目前对数学既没多大兴趣也缺乏基本的数字感觉和思维,而这些都应该是更小的时候就启蒙建立好的。

白纸黑字上的数学习题,其实算是一种比较抽象的形态了,如果孩子还没对数字有足够的具体感受,对数理逻辑缺乏感觉的话,对他是有难度有挑战的,严重的话孩子还会产生数学焦虑症。英文里就真有这么个专门术语,叫Math Anxiety。怎么破局?得靠下面两步:

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具体”的数学思维,让他觉得数学是实在的、有用的,这是根本,为的是让孩子理解;

2、加大练习量,这是进阶,为的是让孩子熟练。

今天我们主要来谈谈第一点。这也是好友家之前忽略掉的,因为两口子都是学霸,对孩子的学习一点儿都不担心,所以一有时间就都花在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沟通,演讲,社交等方面的软技能上去了,恰恰对数学启蒙“过于拖延”。

其实对大多数聪明孩子来说,只要家长适当利用生活中的场景,坚持长期引导积累就好,关键是要时时要有这个意识。最典型的例子是逛超市, 我比对了一下,发现其中包括的内容几乎可以覆盖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大纲了。

- 比较 -

比大小、比重量、比价格

没有哪儿能找到比超市里更多能比较的实际例子了。

  • 最直观的,比如在水果区让孩子找出最大的,最小的水果;

  • 进一步,把感观和数字对应起来,称一称是一个苹果重还是一个木瓜重;

  • 再抽象一点儿,看看苹果贵还是木瓜贵;

  • 考考孩子,一斤苹果贵还是一斤木瓜贵?一斤苹果重还是一斤木瓜重?(偶尔来点儿脑筋急转弯也未尝不可^_^)

  • 再来点儿有难度的,是三块钱一斤的橙子便宜呢,还是十块钱三斤的便宜呢?

从具体的感观到抽象的数字,从整数到小数,分数,这样逛着比着,每一样都是孩子看得见摸得着,和他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了马上就能用得上,孩子就会特别感兴趣。有时候还会为自己能运用知识提高生产力的“小精明”而洋洋得意。记得小时候有次逃逃和他外公去超市买了两个西瓜回来,逃逃得瑟地问我“我挑的好吧?”(西瓜按个卖,他挑的(左边)比外公挑的大好多~~~)

- 计算 -

从数数到加减乘除

稍微动点儿小脑筋,基本的四则运算也可以和孩子在超市里完成了。

  • 最基本的,练数数,让孩子帮忙拿东西,“能帮妈妈拿6个青椒吗?”

  • 孩子学会准确无误地数数后,进阶,练加减法,先往篮子里放2个青椒,“妈妈总共需要6个青椒,你能帮我拿够吗?”

  • 加减法也很熟练了,再进阶,“我们做一次“青椒炒牛肉”需要3个青椒,这周咱们打算吃两顿,你能帮我拿够吗?“

  • 视孩子的接受情况可以多来些变化,比如今天是周一,这袋酸奶里有七盒,你一天吃一盒的话能吃到什么时候呢?如果孩子想当然地回答“下周一”,那正好可以给他讲讲“植树原理”了……(就是类似咱们小时候做的这类题目:在一条小路的一边种树,从头到尾种了10棵,相邻两棵树间相距1米,问这条小路长多少米?)

- 规划、估算 -

还可以把逛超市当成一个小项目,根据孩子的程度给他不一样的任务:

  • 最简单的,事先和孩子准备一张购买清单,让他在超市里一项一项地找到相应的物品

  • 进阶,每次勾掉一样物品的时候,把它的价格也记录下来

  • 再进阶,算下购买物品的总账

  • 再再进阶,给孩子一定的预算,需要购买的物品种类,让孩子事先列好购买清单,根据以往的购买经验或者超市的广告小册做个大概估算;实际购买时,再记录选择物品的价格,计算总价,看看有没超出预算,如果超出怎么做调整……

类似这样在生活中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旅行前和孩子一起在网上选择酒店、活动项目、做预算计划等等。

只要粑粑麻麻脑子里一直装有“得教娃学点数学”这个意识,多留心,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帮他建立起基本的数学思维,让孩子在接触更有难度的数学题目前就有直观具体的感受,知道数学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而不是抽象的数字游戏。

&聪明孩子在学数理方面的知识可能会理解接受得快一点儿,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完全无师自通,或者可以逾越一些必要的环节。想想咱们小时候可也是有事没事就被老爸老妈,爷爷奶奶喊过来数个苹果,分个西瓜,见缝插针地练一练的啊。

当然,这些都是非常基本的东西,除了做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启蒙,到了小学二三年级之后,加大练习量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就是前面破局的第二步,我们俗称的“刷题”。

在美国也一样,大家都知道美国基础教育中数学偏弱,尤其公立学校,但其实一部分比较重视教育的家长已经早早地开始帮助孩子“数学分层”了。我曾经跟朋友开玩笑说,老美数学不行,但请来的“国际救援队”还不错,这里有日本的Kumon,中国的北京数学,新加坡的Singapore Math,还有各种线上的数学习题系统…… 就差咱们的奥数了(说不定“学而思”在美国也有分店了)。

除非天赋秉异,孩子学好数学还得靠多学,多练。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作业写完了吗?”这句话你还在说吗?(深度好文)
下一篇
排名在前 1% 的学生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其实都不是……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