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为了不想做某件事或者因为父母说NO而发气脾。那么孩子到底为什么会用发脾气的方式来与父母对抗呢?
1.是为了表达诉求
由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很完善,有时候无法将自己内心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只好用发脾气的方式来表达诉求。
2.用来“敲诈”父母有些父母比较溺爱孩子,孩子一旦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就马上妥协。比如,不想让孩子继续看电视,当孩子一闹,马上说“再看15分钟吧。”当孩子想吃路边的垃圾烧烤时,父母不让吃,孩子一闹,父母又说“那就少吃一点吧”。这一来一往,时间长了,孩子就摸准了父母的脉搏,明白了只要哭闹就可以让父母妥协的道理,从而屡屡以哭闹发脾气来要“和挟”父母,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3.只是为了表达不爽有时候孩子的哭闹并不是因为不能接受父母的“NO”,只是为了表达一种不满的情绪。其意思就是“我不爽了,我要让你们知道我不爽”。仅此而已,孩子并没有想以此来控制和要挟父母。
4.发脾气是因为对父母信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乱发脾气会影响将来的人际关系,其实,孩子还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的。这主要表现在有些孩子在家里给父母发脾气,在外面却很胆小,是典型的“窝里横”。这说明孩子对父母是信任的,所以才敢发脾气,在外面孩子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也说明孩子是有控制能力的,父母不必担心。
孩子发脾气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从生理角度讲,发脾气并不是坏事,不发脾气才是坏事。这是因为孩子通过发脾气、哭闹,可以把内心的怨气释放出来,对身体是有好处的。如果我们用暴力或是语言强行制止孩子情绪的发作,孩子的情绪无处表达,愤怒和恐惧就会内化为一股洪流,对身体造成伤害。
比如有一个5岁的小女孩在睡觉前要吃甜食,妈妈不让吃,她就发脾气。妈妈因自己的情绪不太好,就动手打了孩子,制止了孩子继续发脾气哭闹。第二天早上妈妈叫孩子起床时,孩子却说腿疼不能走。妈妈以为孩子又在耍赖,就强行拉孩子起床,结果发现孩子真的起不了床了,这才着急了,于是急忙送孩子去医院。医生说是因为孩子受到过度惊吓,再加上外力作用,导致孩子腿部出现间歇性失去知觉。所幸的是观察了一两天就没事了。由些可见,孩子的情绪释放不出来是多么可怕。
孩子在发脾气时可能会蛮不讲理,但是当孩子的情绪得到释放后,他们的心情会非常好,这和我们大人也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心中有怨气,大哭一场或者找人倾诉之后,情绪立刻会出现好转,之前的寻死觅活也会变得心平气和。这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发脾气有利于释放心中的怒气,对身体是有好处的。所以,在孩子发脾气时,最好不要强行制止,根据情况,先让孩子把脾气发完再说。
发脾气会让孩子更加专注做事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做某件事失败而发脾气,而孩子发完脾气之后会继续专注做这件事。比如搭积木,失败了孩子会很沮丧,甚至会发脾气,把积木踢翻。但是在发完脾气之后,孩子又会继续认真地搭积木,直到搭好为止。
又比如孩子学走路,一旦摔倒,有些孩子会哭。哭并不是因为摔疼了,而是因为生气。生完气后,孩子会继续学习走路。
再比如,如果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让他学习,学习效果一定会很差,但是如果孩子发完脾气之后再去学习,效果会非常好。这是因为孩子内心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心情愉悦了,学习效果自然会好。
面对孩子敲诈式的发脾气该怎么办?
有些孩子常常用发脾气来“敲诈”父母,以达到无理的诉求目的。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应该更有策略性,不能因为孩子发脾气了,就一味地妥协。对于孩子的无理诉求还是要讲原则性的,只是不能使用暴力方式来解决。
如果孩子因为不肯离开游乐场而哭闹,父母需要对孩子讲道理:“时间不允许了,我们必须要走。”如果孩子还是不听,可以和孩子商量:“要不我们明天再来玩一次?”相信这样的妥协可以达到让孩子离开游乐场的目的。
如果孩子因不肯关电视睡觉而发脾气,父母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来商量:“明天我们继续看,如果你不按时关电视睡觉,明天就不能看电视了。”权衡一下利弊得失,相信孩子能算明白账,不会因为今天对电视的恋恋不舍而失去明天以及后天继续看电视的机会。
其实,面对孩子因无理诉求而发脾气的现象,父母只要用更大的损失来让孩子进行选择,孩子肯定会选择损失最小的选项。这样也就解决了面对孩子无理诉求时相持不下的问题。
聪明的宝爸宝妈,你们面对孩子的发脾气有对策了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