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知道一位学弟考研失败了,再后来看到他发的一条朋友圈说:“最近都在健身房猛跑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今天一口气跑了四个小时,累到要死突然明白自己为什么考不上了。只知道凭感觉往前冲,没审视好自己,也没做好规划,不觉得冤了。”
看到这条朋友圈时,心里有点酸酸的,但又有一点点欣慰。
心酸的是他为了考研真的付出了很多的汗水和努力,欣慰的是,他一直在反思自己的问题,并且已经学会了一条对人生至关重要的道理。
勤奋的双脚迈在正确的道路上才能达到目标,成功固然离不开努力,可同样离不开的就是合理的目标、合理的规划和强悍的执行力。如果父母能多给孩子一些这方面的引导和训练,对孩子们的未来,一定会有极大帮助的。
别逼孩子表演勤奋教孩子自己搞定问题
今年开学前,育儿群里有位妈妈说孩子寒假作业没写完,这几天没日没夜的赶作业。
另几位妈妈也附和,说自己家孩子也一样。
其中一位妈妈在寒假之初就给孩子定了很多计划。要求孩子每天背诵下来50个单词,要求孩子每天复习2个小时,还要求孩子每天做10道应用题。
孩子每天在书桌前一坐就是小半天,好像也挺辛苦的,但不知道是不是额外的要求太多,导致孩子没有及时完成老师留的寒假作业。
其实这位妈妈给孩子定计划的出发点很好,但问题就出在她制定计划的方式上。
?父母帮孩子制定计划,要注意“可交付性”
比如这位妈妈让孩子每天复习2小时,复习哪一科目?复习哪一个章节?复习的效果又怎样来检验呢?
这些细节都没有,只是告诉孩子去复习2个小时,对孩子来说是很迷茫的。孩子自然也容易用这个时间来开小差,甚至偷偷的把这条忽略掉。
?没有执行时间的计划,是没有用的
要求孩子每天背50个单词、做10道应用题的计划,是可交付性的。但这两条的问题在于,过于笼统,没有执行时间的计划,也是没有用的。
父母最好可以跟孩子协商好,每天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
比如早上9点到11点,背单词。根据孩子的能力和单词的难度,提出一个具体的小目标。是背诵20个,还是30个,还是更多。
?计划可能会面临调整,不必做太长
很多父母觉得这样安排太过死板,万一赶上春节有客人来访或者出行,计划非常容易中断或被打乱。
这也是第三点问题,那就是我们在给孩子定计划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计划可能会改变的。
建议将整段时间分割成几个短期计划,比如只做3天或者5天的短期计划。根据孩子的表现和反馈,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家中事务的安排,来及时调整。
?特别要注意教会孩子安排优先级
可以让孩子先做紧急且重要的事,比如约好的补习班,很有帮助的讲座。
再去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比如日常作业、背单词;
然后做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临时想看个正在播放的节目、去找某个同学;
最后做一些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类似于修一修某个坏掉的笔,玩某个游戏之类的。
教会孩子将自己要做的事情列个清单,排好顺序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技能。它不但能帮孩子养成自律的性格,也能保证孩子更好的利用时间。
把该做的东西做好,就可以毫无压力的去玩耍、去休息,而不是坐在桌子前磨洋工,在父母面前,假装出一副很努力的样子。
鼓励孩子追求效果
而不是盲目追求效率
在教会孩子制定合理计划的同时,也不能盲目的追求效率,而忽略了效果。邻居有位大姐,孩子上小学四年级。
她给孩子做的计划是比较精确的,从补习数学到补习英语,从完成寒假作业到练习钢琴。孩子几点钟需要做什么,基本都是固定的。
开学前在电梯中遇到,她说她老公这两天在帮孩子读名著,模仿孩子的语气帮孩子写读后感,大姐说“没办法,孩子没时间看那几本书了,也看不完了。”
其实大姐家孩子挺聪明的,学习能力也不差,但是成绩不太好。
之前曾劝过她,孩子学习不好跟语文程度不好有关。一遇到长一点的句子和题目,孩子就理解不上去,自然也就没办法把题作对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孩子多读书,读语文课本、读经典、读名篇名作。让孩子提高语感,至少能明白话。
但是大姐还是觉得语文见效不明显,不如补习数学和英语来得快和有用。始终觉得语文什么时候再学都来得及。
实际上,不少父母都有这种想法。想追求更好的效率,喜欢看到孩子在多少时间之内,做了多少道题。参加各种补习班,要求孩子在多少时间之内,成绩提高多少分,或者在多长时间之内,钢琴、小提琴这些考到多少级。
不能说这些想法是错的,但是确实不是对孩子最好的。效率高,并不等于效果好。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就曾经提到过一个自己的经历,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他在扶手电梯遇见了分别已久的未婚妻。一个在上行的一方,一个在下行的一方。
两个人为了早一点跟对方在一起,都跑着换自己的方向。结果两个人又变成了一个上行,一个下行。
如此两次之后,德鲁克想明白了,如果想早点跟未婚妻在一起,必须下电梯停下来。
我们肯定不鼓励孩子拖拖拉拉,慢慢悠悠的去做事,但我们要允许孩子在有些事情上,慢慢来。给他足够的时间消化自己吸收的知识,给他足够的空间,调整自己薄弱的环节。
一味追求快快快,同样会让孩子吃亏。表面上好像一切都在有效率、有规划的进行着,但是实际上,基础已经不是很牢固了。而且太过追求效率,往往也容易导致对目标的盲目。
父母需要做好督促
避免过度迁就和妥协
除了合理的目标和规划、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执行力,这有时离不开父母的督促。之前在新闻上看到农民歌手朱之文家中的两个孩子已经辍学的消息。
作为农民歌手,朱之文算是《星光大道》走出的夺目明星,很多观众都记住了这个朴实憨厚的“大衣哥”,他甚至还站到过春晚的舞台上。
他家中的生活条件,应该远比一般的农民家庭好不少。但是孩子的成绩,却一直在班级倒数。
据媒体报道,女儿18岁就辍学在家,做起了“啃老族”,儿子并很不听话,爱上网,爱玩游戏。父亲在家看管,就去上学。父亲在外演出,就在家中呆着。
而朱之文也埋怨妻子,没文化,对孩子太宠溺。自己也十分着急。
“大衣哥”的焦虑,也是很多父母的焦虑。孩子管了就老实一点,不管就马上松懈下来。
也有不少家庭条件比较好,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父母也抱怨,自己家孩子就喜欢自己在房间里学习,说是为了避免干扰。实际上是不想让父母在旁边看着。
其实如果孩子不是自律性特别强,或者学习成绩特别拔尖,建议父母还是要对孩子们做一个监督。
连我们成年人的办公室,设计成了半隔断的样子,难免都会想去刷刷淘宝,刷刷微博,更何况是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的孩子们。
适当的“严防死守”并不是什么坏事。
我们要给孩子留出玩耍和休息的时间,但是也要尽量的保证孩子的执行力和专注力。
不要因为孩子不喜欢,就放弃对孩子的合理督促和要求。更不要因为孩子想放弃学习,就一味的迁就孩子,跟孩子妥协。
父母忽略对孩子制定目标和执行力方面的培养,孩子容易成为懒散而没有计划性的人。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安排过满,孩子容易成为只知道向前,而忽略方向和结果的人。
父母与其抱怨孩子“磨磨蹭蹭”“效率低下”,不如主动帮孩子养成良好的计划习惯和执行力。在这件事上,父母越用心,孩子才越从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