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之战,刘邦的五十六万联军被项羽的三万士卒杀得溃不成军,刘邦不得不仓皇出逃。逃到彭城西面的时候,身边只剩下夏侯婴还有几十个将士。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这时,一员楚将带着一支骑兵队伍呼啸而来。两军相遇,短兵相接,刘邦出逃的步伐再次被拖住。楚军的大队人马随时会赶来,刘邦随时会成为瓮中之鳖,无奈之下,刘邦对着敌方的将领大喊一声:“两贤岂相厄哉?”
这个楚军将领即是丁公。不知道丁公当时是怎么想的,只要抓到刘邦,自己就是大功一件,升官加爵不在话下。相反,如果放走刘邦,被项羽知道了,自己绝对没有好下场。但是,他最终却选择放走刘邦。
项羽死后,丁公找到了刘邦,以为凭借着自己当初留下的恩情,刘邦应该会给个一官半职,再不济也不至于被杀。然而,刘邦却直接让人将他拉出去斩首示众。
对此,刘邦给出的理由是:“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
刘邦提出的重点是“忠”。为什么刘邦会这么强调“忠”这个概念呢?
秦始皇结束了六国割据的局面,建立起了史无前例的大一统王朝,然而,社会中的六国割据思想并没有随着全国的一统而消灭。秦朝末年天下纷争,凡是有点能力和魄力的人纷纷扯起大旗加入到这一场反抗秦朝,瓜分天下的战争浪潮中,这其中不仅包括六国旧贵族,还有许许多多的平民百姓,刘邦就是其中一员。刘邦深知,王国封侯、天下割据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他所封的每一个王侯在自己所在的封地内就是半个皇帝,他不希望这些人中会有人扯起造反的大旗,企图重新割据天下。
在这些人当中,刘邦最担心的就是韩信、彭越、英布这些异姓王。在刘邦的心里,整个天下都是自己的,怎么能让这些异姓王占据大汉王朝的半壁江山。但是,这些人拼死拼活,立了那么大的功劳不就是为了能获得一块封地么?刘邦如果不给,那又怎么对得起他们的辛苦,又怎么向所有的功臣交代。何况,韩信、彭越、英布都是能征善战之辈,刘邦如果不能妥善安置,他们一旦造反,大汉王朝将不复存在。
六国故地之中,要说哪个地方的复国情绪最重,当属楚国。刘邦自己虽然也是楚人,但是除了沛县这些少数地方之外,楚人认的统治者不是他,而是项羽。如今项羽虽然死了,但是项羽许多旧臣都还在,这些旧臣以及楚人虽然翻不起多大的浪花,但是一旦有楚人发生动乱,那整个楚地都有可能陷入混乱之中,要镇压混乱,刘邦就必须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所以,如何对待项羽的旧臣以及楚人,这也是刘邦需要考虑的事情。
在对项羽旧臣的处理上,刘邦对季布的处理算是最完美的了。季布是丁公的外甥,当楚将的时候,曾经数次让刘邦受困。项羽死后,刘邦下令全国通缉季布。无奈之下,季布听从了周氏的建议,将自己委身卖给豪侠朱家。朱家重侠义,明知他是通缉犯,还是将他收留了,然后亲自去游说夏侯婴。朱家提出的第一点便是“忠”,他说:“季布当时是项羽的将军,他追杀陛下只是在恪尽职守而已。”当夏侯婴把朱家的话传达给刘邦的时候,刘邦最终召见季布,不但赦免了他,还封他做了都尉。刘邦对季布问题的处理,其实就是在向所有项羽的旧臣以及楚人发出一个信号,他不再问罪于那些忠于职守的项羽旧臣以及忠诚于项羽的楚人。
此外,齐国的田横对刘邦来说也是一个不稳定因素。项羽被杀后,田横担心会被刘邦所杀,便带着他那五百名忠心耿耿的属下逃到了海岛上。秦末六国复立,齐国的复立者便是田横他们几兄弟。如今,田儋、田荣都已经死了,但是田横还活着,齐国的百姓依然视田横为他们心目中的王。刘邦担心海外的田横会成为威胁大汉王朝稳定的因素,便想采取怀柔的政策进行招安。但是,田横曾经烹杀了郦食其,现在郦食其的弟弟郦商是汉朝的骨干将军。田横担心回去后会被郦商所杀,便婉拒了刘邦的诏令,只愿做个庶人,在海岛上终老一生。
刘邦并不甘心,他命令郦商,田横回来后不得擅自行动。然后再次下诏,要求田横必须回来受封,否则将派大军进攻。无奈之下,田横只得带着两个随从前往洛阳。离洛阳还有三十里地的时候,田横自杀,让人带着他的头颅去见刘邦。因为他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不想屈居刘邦之下,而且有愧于郦商,不想与郦商共事。田横的两个随从在为他举行安葬仪式之后,双双自杀于田横坟前。在孤岛上的五百个下属,听说田横之死,也纷纷自杀,追随先王而去。
田横自杀是因为尊严,而他的五百名属下自杀则是因为忠诚。当刘邦得知田横的五百名属下纷纷自杀的时候,才感叹田横竟然能让手下人如此忠心耿耿。而田横和他的五百义士自此便成了刘邦宣传的正面教材。
大汉王朝刚刚成立,内部还有很多隐患,刘邦的统治还不是特别的稳固,刘邦担心自己的王朝会被颠覆,所以他必须给整个社会一个导向,一个忠诚于大汉、忠诚于刘氏的导向。他要把那些不安稳的因素都扼杀在萌芽之中,让老百姓都从心底里忠诚于大汉王朝,维护大汉王朝的统治,以此来保证大汉王朝的长治久安。
所以,刘邦才会不顾恩情杀了丁公。在天下大义面前,个人的恩怨会被无限缩小,刘邦也就不需要担心自己会落下忘恩负义的骂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