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李世民,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1.改立李恪?
在李世民将李治定为储君之后,觉得李治有些年幼,于是又想改立李恪,这件事在长孙无忌的阻挠下没能成功。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李恪他当不上储君之位,从他出生那一刻就注定了,李世民根本就没想过立他为储君。
在《资治通鉴中》有记载:
“……上疑太子仁弱,密谓长孙无忌:‘……恪英果类我……’。”
记载的这段是什么意思呢?皇上担心怀疑李治有些仁慈软弱,在私底下偷偷和长孙无忌说,李恪这孩子像我一样英勇,我想立他,你觉得怎么样?
没几天又对李恪说:
“……霍光折简诛之……”
父子虽然是至亲关系,但是如果有罪过,就按照法制来,不能因为私情涵盖过去。汉代的时候,已经立了昭帝,但是燕王不服气,想要图谋不轨,霍光就直接将他斩杀了。
2.李世民真正的意图
其实,从这两段记录可以看出一个非常矛盾的点,前面那么直白地对长孙无忌说了他对李恪的欣赏,甚至有心改立储君之位。
但是后面对李恪说的话,很明显是在敲打他,让他不要学汉代的燕王,现在的朝中,也有李世民准备的像霍光一样的大臣,而这大臣自然是站在正统的太子后面,为他支撑。
两番话可谓是前后矛盾,那么哪一个才是李世民真正的意思呢?自然是与长孙无忌说的话,李治是长孙皇后的孩子,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是最不可能支持赞同李恪的。
总之,想要改立李恪为储君,这番话是最违心的,不仅从这里不能看出来,其实从很多事情上都能看出来,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生的三个嫡子,和其他嫔妃生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态度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有的人认为,李世民这番话是为了李恪着想,是作为一个父亲对孩子的关爱。
并不是,很简单,看看刘邦的做法,对于和自己心爱之人的孩子如意,刘邦特地给刘盈说,以后要善待如意。而李世民呢?他对李治说的是,好好善待李承乾和李泰,这些人中并没有李恪,他反而对李恪说,让他谨言慎行,朝中有他准备的“霍光”,最好不要胡来。
那么李世民为什么对长孙无忌说出这种话呢?他总不可能平白无故说出这种改立储君的话吧。
“……晋王立,泰与承乾可无恙也。”
其实他的目的很简单,在嫡子李承乾谋反失败之后,李世民想要把大家的矛头引向别处,同时保住自己的这三个嫡子。
3.父亲的偏爱
其实不看这些,从平时的表现就能看出李世民对自己的三个嫡子和其他皇子,究竟是怎么个不同法。
而嫡长子李承乾谋反失败,李世民也没有处死他,而是将他贬为庶人,在几年后,又将他封王,可以说,如果是其他非长孙皇后生的孩子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早就死得透透的了。
在史书中记载,在李世民在位七年的时候,李恪就去了封地,而几乎同龄的李泰不仅没有去封地,李世民还想让他搬进冬宫旁边的宫殿,最后被大臣极力劝谏。
更不用说李治这个小儿子,自皇后死后,李治将他带在身边亲自抚养,皇后死后到李世民死这段时间,后宫几乎一无所出,可见李世民除了将心思放在国家大事上,其他的心思更是放在了自己的嫡子上。
甚至在封为储君之后,也要将他留在身边,由此可见,李世民对自己嫡子的喜爱。
在李恪去了封地之后,李世民发去一封告诫不要多犯错的信,为了让他不要奢侈,不肯再给他财物支援。而到了自己的嫡子们,比如李承乾,取消他使用府库内东西的限制,再比如李泰,每月都要赏赐,赏赐的东西甚至都超过了正规的储君。
再说到李恪与李泰同时受封封地,李恪8州,而李泰22州,且多为富庶之地,经济发达,繁荣昌盛。
诸如此类的事情多不胜数,由此可见,李世民对与皇后生的孩子和其他孩子的不同。不过,相必在很多家庭中都会出现这种偏爱之事,人之常情,但要是家里没有皇位要继承,还是尽量做到公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