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错事情,但是特别犟,错了也不承认,作为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坚决不认错,爸妈该怎么做?
皮皮今年小学三年级,他妈妈特别头疼的一件事,就是皮皮特别犟,做错啥事都坚决不承认。
大人上班就够忙的了,还经常接到老师电话或微信投诉,说皮皮今天又在学校闯什么祸了。但是儿子回到家,总是找各种借口,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皮皮妈对于儿子这种拒不认错的“赖皮”态度深恶痛绝,好几次都气得动了手。
最近一次,上周,语文老师打电话问为啥没见皮皮交回家长签字的单元小测试的卷子?夫妻俩一脸懵圈:根本没见过试卷啊?问儿子,说老师还没发呢。
为了不至于冤枉他,妈妈又电话核实了一番,确定已经发下来了,再次质问儿子,皮皮换了一种说法,态度很坚定地说忘了这事了,也忘了放哪儿了。于是全家一起找,找了半天,皮皮才“大义凛然”地说自己给扔了。夫妻俩当时就火冒三丈:平时不努力考试成绩不咋地就算了,还学会花样撒谎了!
皮皮爸狠狠地把皮皮揍了一顿,停了他的零花钱,收了他的游戏机,还送走了他养的小金鱼。
为什么儿子会变成这样?
皮皮妈特别苦恼,求助儿童心理专家。在心理老师陪伴皮皮玩耍和聊天半天,直到比较熟悉后,皮皮才说出自己的想法:害怕受惩罚。
“他们(爸妈)说让我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但是每次坦白了还是会狠狠惩罚我,所以我觉得最好都不要承认。上学期期末考试,我语文只有70分,我改成了90分,爸妈一看卷子就知道我改了分数,我承认错误了他们说我是无法抵赖后了承认的,还是暴打了我一顿。所以,我这次想干脆就不给他们看卷子了。”
专家说,皮皮特别明显地体现了孩子拒不认错的一个典型现象:因为父母的批评和惩罚严厉,且承不承认错误都会受罚,孩子的抵触心理越积越重,干脆就想方设法“扛着”。
有皮皮妈类似苦恼的父母其实不少。很多孩子都有过犯错之后不主动认错,推卸责任,找各式各样的借口来开脱的情况。许多家长对于孩子的这种表现都很头疼,甚至担心孩子是不是品行有问题,长大后会不会成为一个不负责任的人?
其实家长们不用过于烦忧,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来看,孩子不认错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害怕惩罚,不敢认错
如同上面事例里的皮皮。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这是成长的必修课。孩子犯错之后,家长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要鼓励孩子道歉和自我反省,并且最重要的,要接纳孩子的道歉。
只要让孩子感受到道歉之后,家长真得会原谅他,受益几次,孩子就会慢慢明白及时道歉的重要性。
最怕的就是孩子道歉之后,家长依然不依不饶,甚至“家法处置”,反复几次,就会发现孩子的道歉越来越少,因为孩子会在潜意识里觉得,道歉也没有用,还不如一句话都不说。
自尊心受伤害
特别常见的情况:
孩子和家长一起外出,在游乐场、餐厅或大人的聚会上,打了别的小朋友或者打碎了东西等,家长让孩子向对方道歉,但孩子只是哭,就是不道歉;或者干脆沉默着,倔着一张脸不吭声。
“你到底知不知道自己错了?快说对不起。”大人越催,孩子越不从,家长和孩子就这么僵持着。最终,家长被气得给孩子两巴掌,然后尴尬着自己替孩子赔礼道歉。
这种情况的症结在于:父母在潜意识遵循了“人前教子,人后相夫”的传统观念,所以,不忌讳在公开场合对孩子进行教育。一方面,大人感觉当着对方的面教训孩子一顿并赔礼道歉,双方不容易再起冲突;另一方面,“打骂给外人看”,感觉这样会让对方会觉得这家的家长是懂理的,能对孩子严格要求。
换一个角度想,为什么传统观念里说的是“人后相夫”而不是“人前相夫”呢?不就是因为要顾及男子汉大丈夫的面子、自尊问题嘛!那小孩子就没有面子、自尊吗? 当然有。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尊心,个性强的孩子还会有一点点小叛逆。在公开场合受到批评,孩子会觉得这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尤其是父母越严厉,孩子的自尊越受挫,越不愿意被逼迫着说“对不起”。
当孩子(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在公众场合犯错后,家长最好能给予他们情感支持,当然绝不是护短,而是家长和孩子一起该道歉的道歉,该赔偿的赔偿,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和自己一起在承担错误。在冲突处理完之后,把孩子带回来,彼此平静一下再教育。
孩子认为自己没有错
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打架,回家后,妈妈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孩子说:“不是我的错,是他滑滑梯插队。”妈妈忍不住生气:“为什么你总是看到别人的问题,不想想自己!”孩子不吭声了,但心底里没服,接下里妈妈再讲多少道理,效果都是打折扣的。
这种情况,其实是因为家长没有给孩子一个为自己辨明的机会。虽然家长和他说了很多,但孩子在心里就没有认为自己做错,说再多也于事无补。所以当孩子受批评反驳的时候,家长不要觉得这是孩子不听话不虚心,而是应该耐下心来,听听孩子的理由,仔细了解整个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和孩子一起分析,告诉孩子他在哪些地方做的是不对的,应该要怎么做。明确地告诉孩子哪里做错了,应该怎么做,比直接说他错更容易让他接受。
最后,父母们要知道,还有很多孩子,倔强着不愿说出“对不起”这三个字,却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我知错了”:比如主动去和对方握手或求一个拥抱;分享自己最心爱的玩具和食物;用稚嫩的文字写下他不愿说的三个字,画一幅画送给你……这都没关系,只要孩子愿意认错,道歉的形式并不重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