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路上碰到隔壁的老人,操着杭州话对我比划,大意是:你家又又和谁谁在玩,哭得毛响。
我立刻有种不好的预感:这次又是看上谁的什么了?才到家,就远远听见又又的哭声:“我就要,我就要嘛,呜呜呜。”
我坐在沙发上深吸一口气:“又又妈,准备战斗吧。”
有效沟通的第一步:平复孩子情绪,启发孩子表达自己欲望和要求
小家伙是哭着被抱进来的。
“看毛毛有平板电脑她也要,人家又不给她玩。”公公解释说。
这话显然刺激到了小家伙:“我就要我就要平板电脑,呜呜。”
相信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时候,累了一天,回家看到孩子大哭大闹,顿感心力交瘁,恨不能按个暂停键,让世界静止下来。
在内心深处,也一定曾经冒出过这样的声音:行,只要你不哭,怎么都行!
“你这样哭妈妈听不懂哦,好好说话,告诉妈妈怎么回事?是看上什么好东西了对吗?”我把她揽到怀里,抚着她的背,看着她。
相比“不要哭,不许哭”这样的开场白,我更倾向于让孩子知道:
哭没办法让妈妈知道你想要什么,用好好说话来告诉妈妈你想要什么才更有效。
有效沟通第二步:启发孩子思考、了解欲望后面的原因,并且表示理解。
“告诉妈妈,平板电脑有什么好玩的?你为什么喜欢?”“平板电脑可以玩游戏,呜呜。”(一直边哭边说,但至少愿意表达)
“他们比你大,你还小,你不会玩嘞。”公公急着解释。“我会玩的,讨厌爷爷,爷爷最讨厌了,呜呜。”哭声再度飙高。
个人觉得:“你还小”,“你不会”,是个很糟糕并且基本不奏效的理由。
“妈妈知道,又又当然会玩,又又这么聪明。”我抚着她的背,轻轻地拍几下,“可是你确定平板电脑最好玩吗?还有许多好玩的你没玩过呢。”
“我就要平板电脑,他们都不给我玩,呜呜。”
“不给你玩就不要玩。”婆婆在一旁试图说服。然而,这样的逻辑对于三岁小孩来说还难以理解。
果然,又又哭得更厉害了。
“哭没有用的哦,你要是不哭了好好吃饭,我们可以再商量,你要是一直哭那你就一直哭吧,妈妈是不会给你买的。”
这话似乎起了作用。“哭没有用”是我一直给孩子强调的一点。
有效沟通第三步:明确告诉孩子你会怎么做,并说出你的理由。
孩子情绪的缓和鼓励到了我,我再次拍拍她的背:“妈妈是怕你眼睛看坏了知道吗?你看妈妈小时候从来不看手机电脑,眼睛这么大,看见没?”
故意瞪大眼睛让她看,大概有些好奇,又又停止了哭泣,认真地盯着我看——当孩子专注一样东西,就容易平静情绪。
“后来上班天天对着电脑,眼睛就看坏了,戴了眼镜,你看,多不方便。妈妈不希望又又以后也戴眼镜知道吗?”
“那可是毛毛哥哥都有平板电脑,拿枪的小哥哥都有,他们都有,我就没有,呜呜。”
“妈妈不是和你说过吗?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玩具,每个小朋友的玩具都不一样。”
“不是别人有什么妈妈就给你买什么。妈妈会觉得你需要什么适合什么才给你买知道吗?妈妈觉得你现在还不需要这个,所以妈妈没给你买。”
“可是我想要平板电脑。”还是没有放弃。摩羯座宝宝的一根筋?
有效沟通第四步:给出你的建议,提供给孩子新的选择,并且和孩子达成共识。
“对了,妈妈星期天带你去少年宫玩好不好?妈妈认为少年宫游乐园比平板电脑更好玩哦,你要不要去试试?”
“那少年宫里有游戏吗?”
“有啊,有旋转木马啊,还有很多好玩的玩具,还有许多小朋友。”(哇哦,说得我都向往了)
“妈妈,明天是星期天吗?”(带着哭腔,可怜巴巴的)
我忍不住想笑,孩子真是最“见异思迁”的物种了。“嗯,明天妈妈带你去好吗?”我轻轻地拍她的背。
小家伙俯身趴在我腿上,用脸蹭着我的腿,像只温顺的小猫,嘴里还念叨着:“还是妈妈最好,还是妈妈最关心我。”
吃过晚饭,先生说一起出去散步。我因为换衣服磨蹭了一会,先生催又又先走。
“我要等妈妈,妈妈是我最好的朋友。”
先生连续催了三次,又又反反复复就这一句话,一直坚持到我出来牵她的手然后一路上肉麻不断,走着走着便抱住我的腿:
“妈妈是最好的妈妈,只要妈妈和我在一起,日子就快快乐乐的。”
“妈妈你真漂亮。”
“我最爱妈妈了,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
显然,晚饭前的那场沟通,我虽然没有满足她的要求,却赢得了更亲密的关系。
想说:真正有效的沟通,不是一味地满足对方的欲望和要求,而是理解和懂得。对于成年人来说,亦同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