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光绪死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慈禧之死,仅仅发生在光绪死后的22个小时,加上二人生前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让人不得不发出一声灵魂的拷问:“光绪和慈禧的前后脚去世,到底是一种巧合还是一场阴谋?慈禧为什么会突然去世?”。
关于光绪的死因,从他去世那天开始,就有各种小道消息流传,基本上有三个版本,慈禧害死的,李莲英害死的,袁世凯害死的,反正,不管哪个版本,都指向一个共同的原因,我们可爱的光绪爷,是被害死的。
这个事儿,虽然心知肚明,但是也仅限于小道消息,官方的正史是不能这样记载的,只能说光绪是生病而亡。
直到2008年,经过对光绪遗体上的头发进行分析,才发现,其中的砷含量超过正常值200多倍,清史编纂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的“光绪皇帝死因报告会”上正式宣布:“光绪皇帝死于急性砒霜中毒”。
由此,我们知道,光绪皇帝确实是被人给害死的。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谁害死了光绪皇帝?现在的嫌疑人有三个,慈禧,李莲英,袁世凯。
先说袁世凯。
戊戌年,袁世凯在光绪皇帝背后捅刀子,这个梁子,早以结下,而且非常深,深到光绪皇帝在瀛台天天画王八,然后写上袁世凯的名字,用飞刀扎,扎的过瘾了才能睡下。
直到光绪去世前,他还念念不忘的说:“我有今天,全是拜袁世凯所赐,时机一到,我希望袁世凯立刻被处死”。
你看,袁世凯和光绪之间,那是你死我活的仇恨。
光绪可以这样说,这样做,但是袁世凯敢对光绪下手吗?
基本没有可能。你们不要太高估袁世凯,在当时的环境下,他毕竟只是一个臣子,自古以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如果你要弑君,那就是诛九族的大罪,袁世凯没有这个胆量。
而且,光绪虽然在慈禧眼里是个废人,但是毕竟还是皇帝,他的一切饮食起居都是有着严格的规定的,不是谁都能给皇帝送东西吃的。
再说李莲英。
在外人眼里,李莲英就是慈禧,慈禧就是李莲英,俩人好的跟两口子似的。其实,俩人也不是铁板一块,李莲英也曾经失过宠,而且,就是因为光绪。
李莲英这个人,精得很。他靠着慈禧混成了宫内的大总管,戴二品顶戴,这在大清朝是绝无仅有的,因为按照大清祖制,太监官位不能超过四品。可见慈禧是有多么的喜欢李莲英。
但是,李莲英也知道,自己和慈禧深度绑定,既是一种好事,也是一种坏事,慈禧年龄比自己大,一旦慈禧驾鹤归西,那自己肯定是首先遭到清算的人。
所以,李莲英就琢磨着给自己留后路。
戊戌变法的时候,李莲英有意无意的靠近了光绪皇帝,想脚踏两只船,押上两张宝,万一光绪变法成功,自己还可以靠着光绪续命。
也是因为此得罪了慈禧,慈禧一度疏远了李莲英,启用崔玉贵为大总管,为什么1900年推珍妃下井的不是李莲英而是崔玉贵,因为那个时候李莲英已经不是慈禧身边的红人了。
在西逃的路上,李莲英精心伺候慈禧,加上因为杀害珍妃的事儿,让崔玉贵背了黑锅,所以,慈禧才重新启用李莲英。
所以说,李莲英没有要害光绪的动机。另外,李莲英再牛,他也只是个太监,没有慈禧的授意,给他100个胆子,他也不敢。
那就只能是慈禧了。
论动机,慈禧的“后党”和光绪的“帝党”在清末针尖对麦芒,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情,戊戌年,康有为主导“围园杀后”,事情败露后,康有为倒是脚底抹油溜走了,慈禧的气全都撒到光绪一个人身上了。
光绪也是真冤,真窝囊,“围园杀后”这个事儿,光绪都不一定知道,都是康有为打着光绪的旗号在外面瞎折腾,跑到海外还打着光绪的旗号搂钱。
戊戌之后,慈禧就打算废了光绪,甚至新皇帝都选好了,是端王的儿子溥隽,但是因为遭到国内外的一致反对,慈禧才没有没有废了光绪,但是溥隽却是以“大阿哥”的名义在宫中,随时等着接光绪的班。
庚子年之后,溥隽被废了大阿哥,但是慈禧是看光绪越来越不顺眼,因为他把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源,也归罪到光绪身上,可以说,庚子年之后,慈禧和光绪的矛盾是达到了顶点。
1908年,慈禧73岁大寿,光绪拖着病体去给慈禧磕头,走到门口了,慈禧说:“皇帝身体不好,就不用了请安了,让他回去吧”。光绪又尴尬的回到了囚禁自己的瀛台。
后来慈禧拉肚子,身体不太好,有人给慈禧打小报告,说:“皇帝听说您病了,竟然很高兴的样子”,慈禧本来就是个小心眼,听了大怒:“我决不能死在你前面”。
在启功的《启功口述历史》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启功的曾祖父,礼部尚书溥良在慈禧门外伺候,他看见一个小太监端着一个盖碗,就问这是什么,小太监说是老佛爷赏赐给皇帝的酸奶,送过去不久,就传来了光绪驾崩的消息。
因此,慈禧有十足的动机去害光绪。
论能力,放眼当时的环境,光绪再不济也是皇帝,普天之下,也只有慈禧有这个能力,有这个胆量来要了他的小命。
那为什么慈禧早不动手,非要等到10年后才害了光绪?是什么刺激了他?
现在主流的说法,是说慈禧预感到自己要死了,所以先害死了光绪。
其实,这都是事后诸葛亮的说法。
当时慈禧虽然身体不好,当时却没有任何致命的疾病,她也不可能预估到自己的死期,甚至当时慈禧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会那么快死掉,这从她当时的一些列人事安排上级可以看出来。
真正的原因是,她感受到了另外一股对她权力的威胁,这股威胁,来自袁世凯和庆亲王的联合。
庆亲王是大清皇族,也是当时的军机处领班,满洲皇族实权派,袁世凯是汉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还手握北洋六镇新兵,外臣中的实力派。最要命的是,这两个人早就达成了联盟。
当时盛传,袁世凯要和庆亲王联手,拥立庆亲王的儿子载振当新皇帝。这两个人,一个在内,一个在外,基本上控制了大清朝的半壁江山,即便是慈禧也不得不慎重。
权力,就是慈禧的命门。她绝不允许有人挑战她的权威。大清朝的皇帝谁当,是慈禧说了算。
于是,慈禧决定先发制人,尽快除掉光绪,立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当皇帝,以稳固自己的权力。
因此,对于光绪的死,可以说是慈禧一手导演的,她是明确的知道,光绪会死在自己的前面。但是,对于22小时后,自己的突然去世,慈禧是根本不知道的,要不然她也不会做出那样的一些列人事安排。
从这个角度来说,慈禧的死,算是一种暴病而亡。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慈禧在去世前的12天内,都干了些什么。
1908年11月3日,是慈禧的73岁大寿,按照慈禧的一贯作风,每年大寿都是要大肆操办的,这样才能显示出大清的国威,1894年甲午战争打的正火热的时候,也没有耽误了慈禧的60大寿。
慈禧提前从住了一个夏天的颐和园,坐着船回到了西苑,她还去参观了万牲园。当年端方从欧洲带回来两头大象,为了养着两头大象,在西直门建了一个万牲园,后来又添了各种动物。
11月3号,隆重的举行了慈禧的73岁大寿,因为高兴,他多吃了几块奶油和山楂,结果到晚上的时候,她的痢疾又犯了,经过御医诊断,说是:
肺气化燥,胃气滞浊,得食则泄,是以精神异常疲倦。
其实也不算什么大问题,就是我常说的拉肚子,不消化,拉多了拉的人没精神。
通过御医的诊断,我们知道,慈禧这个时候其实没有什么大的致命疾病,完全看不出来在12天后会去世。
刚巧,这个时候西藏喇嘛在北京,他听说太后生病了,特意送了一尊佛像过来,说是务必放到慈禧的陵寝中,能够逢凶化吉,延年益寿。
于是,6号,慈禧就派庆亲王亲自去把这尊佛像放到她在遵化清西陵的陵寝中。按说,这种跑腿的事儿,交给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去办,慈禧为什么非让庆亲王亲自去呢?
这其实是慈禧的一个调虎离山之计。
就在庆亲王前脚刚走,后脚慈禧就发布了两道懿旨。第一道:命令,北洋新军第六镇段祺瑞部全部调离北京,第二道:命令,北洋新军第一镇铁良部火速进京接防。
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段祺瑞是袁世凯的亲信,铁良是满人,支走庆亲王,调离段祺瑞,都是为慈禧下一步的工作打下基础。
不得不说,玩政治,慈禧真的是老手。
9号,慈禧召集军机大臣,开门见山的说:“皇帝病重,将不久于人世,我们现在要考虑一下继承人的问题”。
军机大臣们都很吃惊,因为大家知道,光绪皇帝身体不好,但是毕竟他才37岁,他的病也都是常年老病了,也不是什么致命的病,慈禧为何如此肯定他将不久于人世?
但是没人敢说话,看见大家都不说,慈禧说:“我想立醇亲王的儿子溥仪为继承人,有醇亲王来监国,你们有什么意见”。
张之洞是汉人,而且老谋深算,他没有开口,世续是满人,他在慈禧面前还轻松一些,于是他率先开口说:“国事艰危,宜立长君”。张之洞顺口说:“我也赞同”。
慈禧坚定的说:‘正是国事艰危,才也要立幼君,醇亲王监国,还有我在后面辅佐,是最好的安排,你们去通知皇帝吧’。
从这个人事安排上来看,慈禧当时根本没有预料到自己会不久于人世,她曾经雄心勃勃的说要像伊丽莎白女王一样长寿,他立溥仪为帝,是一个傀儡,他让醇亲王监国,也是一个傀儡,她作为太皇太后,才是终极大BOSS。
慈禧为什么要弄两个傀儡?
因为慈禧毕竟年龄大了,她再也不像年轻的时候一样,亲自处理国家大事,皇帝是小孩子,只是一个活招牌而已,他需要一个亲自干活的人,这个人必须是成年人,而且必须对她忠心,醇亲王,不是最有能力的,但却是对慈禧最忠心的。
13号,一切都安排妥当,慈禧命庆亲王火速赶回,因为,庆亲王毕竟是军机处领班大臣,过场,还是要走完的。
当天早上,慈禧召集庆亲王,醇亲王以及全体军机大臣,宣布了她的决定。庆亲王很意外,慈禧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他也只好表示同意。
袁世凯心里那个着急啊:“这醇亲王是光绪的亲弟弟,让他监国,还让他儿子当皇帝,我以后还怎么在朝廷混,用脚后跟想想也知道,醇亲王第一个打击报复的就是我”。
因此,袁世凯硬着头皮说:“臣建议立溥伦为新帝,他是道光皇帝长曾孙,符合嫡长子继承制”,慈禧生气了,大声的说:“你以为我老糊涂了吗?我定下的事情,没有任何人能阻挡我,别忘了,还有我辅佐醇亲王”。
这场会议,本来就是一种传达氏的会议,就好像很多公司里的会议一样,老板都已经定好的事情,非要征求一下员工的意见,员工提了意见,老板再反驳一下,显得老板非常的英明,没有这个过场,基本不会散会。
走完该走的流程后,慈禧下令,第一,任命醇亲王为摄政王,第二,将醇亲王的儿子溥仪带进宫抚养。
这个时候,最可怜的就是光绪了,自己堂堂的大清皇帝,还没有死,别人就在那里讨论继承人的问题了,而且自己还没有任何发言权。
当慈禧得知新帝是2岁的溥仪的时候,他有气无力的说:“为什么不立一个成年人当皇帝呢”,突然之间,他感觉自己好像说错话了,又赶紧补了一句:“不过太后安排的,想必应该没有问题”。
14号下午5点,光绪皇帝终于走完他憋屈的一生,从4岁进宫,他就没有过自由,他干什么都要看慈禧的脸色,甚至选个媳妇也得听慈禧的。他的一生都是不快乐的,空有皇帝之名,过的甚至不如普通百姓。
当时慈禧就在光绪身边,看着他断气后,她没有任何的悲伤,她仿佛就是在焦急的等待着这一刻。看到光绪咽气,她转身就离开了,回到自己的寝宫,她立马下诏,宣布立溥仪为新皇帝。
从这一些列的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杀伐决断,雷厉风行,精神饱满的慈禧,完全想象不到,她会在22小时后跟随光绪而去。
15号,慈禧像往常一样6点起床,8点钟召集军机大臣,醇亲王,皇后等人在一起开会,讨论决定尊慈禧为太皇太后,尊光绪的老婆隆裕为太后,开始准备册封大典。
中午吃饭的时候,慈禧突然晕倒,过了很长时间才醒过来,这个时候,慈禧才意识到,自己可能不行了,于是,她又下发了一道旨意:
我身患重病,已经没有康复的希望了,以后大清国完全由摄政王管理,但是遇到重大问题,还需要请示天后的意见,再做定夺。
这个时候,是慈禧真正开始安排自己的后事了,到了这个时候,她还是不忘记传承自己的权力,虽然让醇亲王当了摄政王,但是,他还是把最高的定夺权留给了自己的侄女,隆裕太后。
毕竟,权力还是要留给自家人,爱新觉罗不算,叶赫那拉才是自家人。
这之后,慈禧又多次晕倒,又多次醒来,让身边的人好生为难,每次他们以为太后不行了,要放声大哭的时候,太后又醒了,他们赶紧破涕为笑,反复几次,身边的太监宫女们都要精神分裂了。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慈禧留下了她的最终遗言:
再也不许女人执掌国家大权,这违背了祖制,应该严格禁止。
一天之内,两个完全相反的旨意,2个小时前还让隆裕为大清国做最后定夺,2个小时后又说不许女人掌权,如此矛盾的话,让人摸不着头脑,
我相信,最后一句,才是慈禧内心的话,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慈禧伪装了一辈子,当了一辈子的女强人,只有临终前的这最后一句话,才是她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下午3点,慈禧宾天。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光绪的死,确实是慈禧主导的,但是,仅仅22个小时后,她就随光绪而去,真的只是一个巧合,这不是慈禧的本意。
在慈禧眼里,这应该是他政治生命的一个新起点,如同她当年斗败八大顾命大臣,夺得大清最高权力一样,她还想再活500年。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慈禧玩弄大清已经太多年了,是时候做个了断了。
慈禧的死,也许真的是天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