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升初一的陈然,在学校打架,被老师赶回家反省一个礼拜。陈然妈妈气红了眼,拿起鸡毛掸子就是啪啪几下,直打得陈然背部通红才罢手。看着不争气的孩子,陈妈妈给是教育专家的老同学打了个电话。
电话中,陈妈妈说她教育孩子很严格,除了学习,什么都不可以做。结果被老同学一下就指出了问题:“孩子做什么都不准,犯了错基本靠打,这样孩子怎么教得好?要知道,教育的大忌就是‘不可以’这3个字啊!”
那么问题来了,你在教育孩子时,对孩子说过多少‘不可以’呢?
1不可以做这做那
“不可以玩泥巴,太脏了!”
“不可以摸动物,太危险了!”
“不可以去同学家玩!”
相信这些话家长应该很熟悉,或是经常在听吧。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总是以过来人的身份,抱着“对孩子好”的心态,规范孩子的行为,不准他们做这做那,只需按照父母说的做就好。
在这种禁令教育下的孩子,很容易形成“父母说的就是对的,我只要听就对了”观念,老老实实的做一个‘乖小孩’。
这样的小孩几乎没有主见,对生活的积极性也比较欠缺,只会等待或听从别人的意见。成年后在职场中,一旦没有前辈或领导的指示,工作就会显得无所适从,不知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而这在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中,恰好最不能容忍!
2不可以耍小性子
“你是姐姐,要照顾弟弟妹妹,别让他们摔了知道吗?”
在二胎家庭,父母对大宝的要求很高,不仅自理能力要好,还需要帮忙照看弟弟妹妹,不可以耍小性子。
在这种禁令下的孩子,总是在被迫长大,小小年纪就要成熟懂事,不能自由自在的和伙伴疯玩打闹,过早的背负上了不属于他的责任。
对他们产生的影响是:凡事太过认真,责任感太强,活的太压抑。
3不可以大哭大闹
和小伙伴闹矛盾,因为委屈哭着回了家。
以为妈妈会安慰自己,却没想到被骂:“一点都不听话,不准哭听见没有!”
孩子身体痛了、不舒服了或是不开心了,总会用哭来告诉我们,这是他需要家长关心的表现。
可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哭就是没用,于是就总是制止孩子用哭表达情绪。可这种要求会让孩子压抑自己的情感,养成冷漠、孤僻的性格,对每件事都毫不上心。
这类孩子长大后,因为不理解别人的情绪,总是会在人际关系中受挫,即使想要改变也没有办法马上克服。
4不可以管太多
现在家庭的独生子女比较多,家里人都是把孩子捧在手心上疼的。
有些学校,老师会给孩子布置一些小家务作业,目的是让孩子懂得为爸爸妈妈分担辛苦。可妈妈不干了,孩子一碰碗立即就说:“妈妈自己收拾,你别碰,太危险了。”
这些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任何问题都想着替孩子包办,不让他们操一点心。本来初衷是好的,但带来的结果却不如意了。
家长长期替孩子包办事物,会妨碍孩子心智的发展,错过变成熟的最佳时机。即使成年了,他们依旧误认为“自己还是个孩子”,不能像成年人具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不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考试不理想,妈妈一看成绩单,问“为什么考这么差,肯定是上课没认真听讲。”
孩子说了句:“不是的,是这次的卷子有点难。”
“那你同学总有会做的吧?别跟我顶嘴,我说的就是对的。”
有些父母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严,不准孩子反驳自己,也不允许孩子有不一样的想法。
长时间生活在父母的绝对权威下,孩子容易放弃思考,失去判断能力,人云亦云。
6不可以失败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就有比较。
有些父母有着很强的好胜心,他们不接受孩子的失败,只肯定他们的成功。在孩子的教育上,他们非常严格,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凡事都要向着第一名。
只要孩子的成绩稍有退步,就会受到批评或责罚,不管有没有理由。
由于对成绩的过分看重,他们忽视孩子的成长环境,不知道孩子在压力之下心理承受能力变得格外脆弱,遇到挫折就丧失斗志,一蹶不振。
7不可以有欲望
一些经济稍弱的家庭,孩子总会过分的懂事。
即使他们想要玩具,想要手表,想要漂亮的衣服,却因为家里太穷而藏在心里。
这类孩子长大后,性格胆小懦弱,总会隐藏自己的喜好,不敢追求自己想要的工作或幸福,只会眼睁睁看着机会从眼前溜走。
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可能需要十几年的光阴,而毁掉一个孩子,却只需要三个字!
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至真至纯的,但给予的方式不对,爱只会变成绳索,束缚孩子的成长。
我们要做智慧型的父母,接收孩子的内心想法,听取他们真正的诉求,学会倾听,学会理解,这样孩子成长的会更快更优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