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历史真相 雍正亲自封的世袭罔替的怡亲王,怎么会被废?

雍正亲自封的世袭罔替的怡亲王,怎么会被废?

其实“怡亲王”这个爵位没有被废,清朝历史中说被废的,只是咸丰帝留给同治皇帝的顾命大臣怡亲王爱新觉罗·载垣。

清朝有著名的“铁帽子王”,大多数人不知道这“铁帽子”是何意。因为满清旗军的将军军盔显锥形,而且铁光凛冽,让人误以为“铁帽子王”指的是高级将领。其实并不是,清代的“铁帽子王”和现代的“铁饭碗”的铁大概是一个意思。

就是指不会被废的王爷,而且袭爵也不会被降爵,清朝书面官称为“世袭罔替”,罔替就是不可撤销,不可改变之意。其实“铁帽子王”这个概念是到了乾隆皇帝才逐渐成型,因为清朝皇权集中,皇帝今天说铁帽子,明天可能就让他掉脑袋,不仅不是君无戏言,而是戏言颇多。

到了乾隆时期,几个“铁帽子王”的确都踏踏实实地传到了下一代的手里,这才确认了“世袭罔替”这制度真的是靠谱。

而满清的和硕怡亲王,就是从雍正皇帝的十三弟爱新觉罗·胤祥始封。

雍正皇帝的好兄弟,得力助手怡亲王胤祥

康熙的儿子不少,关于他的选嫡逻辑,是不挑最喜欢的,而挑最适合的。

当年九子夺嫡中,本来十三阿哥胤祥也是有实力可以加入竞争,但是在太子胤礽被废的那一年,胤祥也同样销声匿迹,因此后来失去资格。因为夺嫡无望,胤祥反而和四阿哥胤禛关系好得不得了。十四阿哥胤禵是胤禛的同母弟,但是都不及胤祥来得亲近。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驾崩,御前传位胤禛,是为清世宗,史称雍正皇帝。

当胤禛成为了雍正,他的十三弟立即被他重用。雍正当年因为夺嫡过后,有能力的兄弟几乎反目成仇,唯有胤祥可以信赖。而胤祥本身是一个很有能力的皇子,因此,雍正始封和硕怡亲王给胤祥,这个爵位是“世袭罔替”的。

清代皇子中,胤祥是活得最像明君的一个皇帝,他虽然不是皇帝,但是要比皇帝更拼命。他拼命不是玩弄权谋,也不是为了个人私欲,而是为了国家。例如当年为了治理京畿水利问题,胤祥又不想要干扰百姓,于是卖命工作,他的副手称他“常至昏夜始进一餐”。

而且怡亲王胤祥是一个很勤奋的改革家、经济学家,康熙时代留下的大部分政治弊病,亦或是财政民生问题,都让胤祥一一捋直。在雍正八年,四十多岁的胤祥已然满头白发,其实这个年纪的王爷满头白发者少之又少,除了疾病外,几乎没有。

“本图遍治诸河,使盈缩操纵于吾掌之上,岂期一病沉废,已矣何言。”

不过胤祥输给了身体,即便他还挂念着许多事情,他死于45岁,雍正作为一个从亲兄弟们勾心斗角里走出来的冷血帝王,对于十三弟的死感到很难过,他知道胤祥既是在帮他,也是在弥补康熙时期胤祥被冷落的遗憾。于是雍正让胤祥保留了“胤”字,康熙十几个儿子,雍正登基后还活着的,胤字都要改成“允”字,而胤祥的特例在大清找不出第二个。

怡亲王胤祥的世袭罔替也是在去世的前几年才封的,这可以说是满清皇帝对于亲王的最高规格的赏赐了。

胤祥死后,其七子爱新觉罗·弘晓袭爵。

被废的铁帽子王:亲情的轮回,不同的命运

怡亲王的袭爵一直很顺利,一直到爱新觉罗·载坊,都没有断绝过。

爱新觉罗·载坊就是后来的顾命八大臣之一,铁帽子王载垣的哥哥。因为载坊没有后代,因此载垣袭爵。

载垣作为咸丰帝的族侄,与当时的郑亲王端华一同被顾命辅佐同治皇帝。

公元1860年,中华遭受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这一年咸丰皇帝逃出紫禁城,前往热河。不久后,失败的满清政府派出奕䜣签订《北京条约》,此条约签订不久后,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其子爱新觉罗·载淳登基,是为同治皇帝。

可惜这个时候除却外患,内部同样毫不团结。

因为不久之后,就有一场政变风暴,摧毁顾命八大臣,导致同治皇帝的权力落入慈安、慈禧手中,这场政变史称“辛酉政变”。

满清有努尔哈赤留下的祖制,后宫是完完全全不允许摄政,即便是主少国疑,都几乎没有用到后宫来摄政,一般都是留下顾命大臣。但是到了慈安、慈禧两位后宫的手上,这一切都变了味了。

当时的奕䜣是比咸丰皇帝更有能力的亲王,他也不满足于被咸丰皇帝压了一头之后,还要被侄子同治,甚至是顾命八大臣压一头。顾命八大臣以肃顺为例,是很典型的忠诚,铁面无私,无法沟通,无论是后宫还是亲王,还是朝廷大臣,都不愿意被他们所压制。

而顾命八人当时又在热河,不在权力中心北京。最后在顾命后不久,就被慈安、慈禧、奕䜣三个主要人物发动政变,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被赐死,而怡亲王的铁帽子就是这样掉的,他死后,还只是被追封了不入八分辅国公(清朝的爵位)。

载垣作为亲王,又是咸丰皇帝的心腹,必然是以亲情为纽带顾命。可惜的是,和雍正与胤祥不同,载垣并没有获得好下场,雍正给自己尽力辅佐的弟弟戴上了铁帽子,但是载垣也因为辅佐同治帝而被迫摘掉铁帽子。

这既是权力的轮回,也是亲情的轮回,但却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怡亲王爵位没有断绝,只是换了人选

载垣死后,其实和硕怡亲王这个爵位的确断过,但也仅仅是断了两年罢了。

首先上文提到了,世袭罔替是一种祖制性质的东西,是皇帝给亲族的最大保证。本身辛酉政变就是打破祖制,后宫争权的一个不好的信号,而且怡亲王还被废了,除此之外还有郑亲王也(也是铁帽子王之一)被废了,这在大家冷静下来后,也只会让宗室心寒。

于是,在两年后,载垣的族亲载敦再次接过怡亲王的爵位。这个时候,袭爵可能不再是载垣的直系兄弟血脉,但是袭爵的工作也必须完成。载敦袭爵后,怡亲王的铁属性继续发挥,但是好景不长,后来载敦的长子溥静又被夺去了怡亲王的爵位。

其实这已经是晚清的最后时期了,亲王的份量已经没有再那么重要,不如当年慈禧还要精心策划一番才能扳倒怡亲王、郑亲王。怡亲王溥静被废后,立马又由载敦的二儿子一脉接过怡亲王的爵位,而这个时候,大清已经忘了,世袭罔替本身就成了一个笑话。

公元1948年,满清最后一位怡亲王,载敦的孙子毓麒逝世,从此和硕怡亲王才真的是断绝。而也是在整整一年之后,新中国建立。

和硕怡亲王从康熙六十一年开始设爵,其实一直传承下来,坎坷也是颇多的。在清朝的中前期,世袭罔替这个祖制是根本不会被动摇,而和硕怡亲王的废废立立,其实都是在反映着满清皇族在权力斗争中的失势。而从载垣被夺爵后,或者说从辛酉政变后,亲王的力量就已经走向衰退。

这个铁帽子,或许只有相应的福利,但是没有了相应的被皇帝的信赖所赐予的权力了。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马谡在街亭的失败,诸葛亮到底有没有责任?
下一篇
刘关张本是市井百姓,为什么能在乱世变成传奇人物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