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历史纪事 刘禅在诸葛亮去世后做了什么?他为什么一下子杀了三个大臣?

刘禅在诸葛亮去世后做了什么?他为什么一下子杀了三个大臣?

你真的了解刘禅吗?知秀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有句中国百姓耳熟能详的话叫“识时务者为俊杰”,出自《三国志》中“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虽然影视剧中多出自反叛口中,但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却是正确的。天下大势不可逆,懂得顺势而动才不会害己害人。

01

单论历史知识普及而言,《三国演义》可谓是“害人不浅”。这本小说一下子引爆了全民“三国热”,但是小说里许多杜撰的事件和人物形象却被不少人当作正史来看,很多三国人物被黑得体无完肤却百口莫辩。其中,要论被黑得最惨的人物绝对有刘禅一个。关于刘禅的历史评价其实是很不错的,比如在刘备的遗诏中就提到,他听说诸葛亮高度赞扬了刘禅的才能,感到欣慰。也许有人认为这只是下属的奉承,但其实从刘禅当皇帝后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他的确当得起诸葛亮的称赞。

诸葛亮屡次北伐,刘禅却能以蜀国弱小的国力保证后勤,而且把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更是始终支撑着蜀国,朝廷里也相对平静,没出现魏吴两国的朝廷纷乱。最后魏军大军压境时,刘禅也果断选择了投降。拿即时策略游戏作比喻,蜀国靠一个矿(生产力)就能跟魏国四个矿玩这么多年,足见玩家(刘禅)的才能了。

除此之外,刘禅还贡献出了“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在课本里学到时,大家都认为刘禅傻得可爱。但现在长大了,再回顾这个故事,如果还认为刘禅是傻,那才是真的傻了。刘禅作为亡国之君如果还敢表现得有雄心,那不是给别人递刀子吗?自己遭殃不说,蜀国投降的大臣都得遭殃。

刘禅就是这么一个皇帝,仁义(多次大赦天下)、持家(把蜀国打理得井井有条)、识时务(果断投降及“乐不思蜀”),所以周寿昌注解《三国志》说:“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至于罗贯中为什么要黑刘禅,主要还是因为小说里蜀国是正统,所以正义的失败必须有人背锅,于是选中了刘禅。

02

蜀相诸葛亮的离世对蜀国可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毕竟这样的大才可谓是古今少有,诸葛亮本人又太耀眼了,把其他大臣压得喘不过气,所以才会出现诸葛亮死后蜀国没有真正的人才的窘境。而蜀国皇帝刘禅在孔明逝世的时候做了什么呢?他一口气连杀了3个大臣,让人不得不怀疑是不是因为没了相父的约束所以他“飘了”或者“疯了”?其实刘禅的决定自由其高明处。

刘禅杀的第一个大臣叫李邈。这李邈是个十足的投机分子。刘备进攻益州的时候,李邈就以大义劝刘备退兵,其实这种时候是个人都会知道刘备根本没有退路,李邈还来刷一波存在感,只能说他是为了博取一个好名声。诸葛亮要杀马谡时,也是他用历史典故来劝阻诸葛亮,且不说那些典故是否适用,就说诸葛亮为了明正典刑,也必须从严处置,否则别人会以为诸葛亮是偏袒自己的亲信。

就是这么个人,在诸葛亮死后想要进步,所以试探刘禅口风没得到答复后,以为刘禅心中是厌恶诸葛亮的,赶紧上疏骂了一通诸葛亮。且不说他这事做得不地道,单说这么能来事儿的大臣在朝廷里也是个定时炸弹,所以李邈完全就是自寻死路。

第二个是刘琰。关于刘琰这个人史书上记载不多,只说他喜欢排场、喜欢醉酒,不参与蜀国事务管理,只是时常附和一下诸葛亮的意见。刘琰是个志大才疏的人,他在蜀国的地位很高,但是又没有什么真本事,受到诸葛亮斥责后还闷闷不乐,整个就是个难伺候的主。其实这样的人本来刘禅是不会理会的,怪只怪他自己太多嘴了。

按照蜀国的习惯每年新春,大臣的家眷是要去皇宫向太后请安的,有一次刘琰的夫人胡氏被太后留在宫里一个月才出来。这时候男人怀疑自己是不是被“绿了”很正常,但刘琰这大嘴巴子就直接给说出去了。且不说这只是他的怀疑,就算真发生了这事,一般大臣都会竭力遮掩,毕竟皇帝的面子不能落,往大了说真捅出去还会影响国家内部团结。历朝历代都发生过这种事,但只有刘琰往外说,他不死谁死?

最后一位是杨仪。这位老兄因为在小说里协助马岱杀了魏延是露过一把脸的。也许因为这事,或者说帮诸葛亮干过其他很多活儿,所以他认为诸葛亮这是把他当相位继承人在培养啊。结果诸葛亮去世时,刘禅没选他当丞相,他就说出了“早知如此当初投靠魏国算了”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这种话是个正常的君主都不能容忍。为此,对于刘禅在诸葛亮死时还杀三人的举动,专家表示,不杀就是真傻,这才是大智慧。

结语

无论是皇帝还是臣子,都需要能认清自己的身份和现实形势,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或者是看不清现实认死理,那都不会有好结果的。这一点上,很多人都应该跟刘禅学习。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黄月英身为诸葛亮的妻子 黄月英真的是一个丑女吗
下一篇
西汉开国功臣所剩无几,为什么刘邦还想把樊哙也杀了?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