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首页 历史真相 光绪帝的一生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彻底沦为傀儡?

光绪帝的一生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彻底沦为傀儡?

说到光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光绪五岁即位,十八岁大婚,十九岁受慈禧“归政”,二十九岁被囚,三十九岁暴卒。

有父有母而得不到父慈母爱,所得到的只是慈禧的冷酷与管教。从进宫到被囚,他几乎没一天不向慈禧长跪。被囚以后,求有长跪的机会而不可得。

比起他来,老醇王与小醇王要幸运得多。老醇王奕譞有道光作父亲,咸丰作哥哥,光绪作儿子,慈禧作大姨子,一生吃用不尽,无忧无虑。他在城内有一个王府,在城外有一栋别墅。

小醇王载沣有光绪作哥哥,宣统作儿子,而且本人当了足足三年的摄政王,大权在握十分过瘾。

光绪初进宫时,与慈安太后住在一起。慈安性情温和,光绪受惠不小,然而慈安在光绪十一年便得了“急症”,与世长辞。

光绪的皇后叶赫那拉氏(隆裕太后),是慈禧的娘家侄女。皇后的父亲桂祥,是慈禧的弟弟。这皇后深得慈禧的欢心,光绪却与她无缘。光绪所宠的是珍妃他他拉氏。这珍妃讨不了慈禧喜欢,慈禧甚至不让珍妃与光绪亲近。

当年,同治钟爱于皇后阿鲁特氏,慈禧也要破坏,弄得同治清夜出宫寻花问柳,染了怪病。同治死后,皇后更受慈禧虐待,终于在光绪元年二月绝食自尽。

光绪一生,和他最亲的人是师傅翁同龢。翁是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状元。光绪从六岁起便作了翁的学生,前后二十二个年头。

到戊戌年四月,维新刚刚开始,慈禧说翁“喜怒见于词色,渐露揽权狂悖情状”,叫他“开缺回籍”。维新失败以后,慈禧太后又说他“今春力陈变法,滥保非人(康有为)”,认为他“罪无可逭”,“著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翻阅翁同龢的日记,我们发现,在大部分读者头脑中,那个清秀、文弱的光绪皇帝,有着完全相反的另一面:暴躁、偏执、骄纵。事实上,畸形的成长环境中,他的人格始终没有完全发育起来,许多心理特征仍然停留在儿童阶段。

首先光绪皇帝的情绪特别激烈,这也怪翁同龢了;翁同龢给他讲书、教课的时候,动不动就给他做爱国主义教育,动不动就讲当年火烧圆明园这么档子事。说到激动之处,师徒二人,君臣二人抱头痛哭。

而光绪皇帝这个人呢,情绪又不是特别稳定。在他12岁的时候(这也是见于翁同龢的日记),说他有一次突然就发脾气,然后就把西洋进贡的钟表,一拳给打碎,弄得鲜血淋漓。

在光绪皇帝很多行为当中,你会发现他有一种自毁的倾向,动不动自残,情绪又特别激烈。日本开始和清政府在朝鲜对峙的时候,你想光绪皇帝会作何反应?

光绪皇帝一生的人生体验可谓是极差的。他从小接受所谓的正规的帝王教育,无非些徒有其表的四书五经道德文章,于真正人性的把未为有裨益。

比如帝师翁同龢,只知舞文弄墨、沽名钓誉,于真正的国事如洋务维新却是一概不知。如此也就罢了,其与人勾心斗角、结党营私,排挤李鸿章,足见此人心胸狭窄,其毕生所读圣贤之书也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光绪相较于同龄人已经算很不错的了,可是其在慈禧,荣禄,李鸿章等人的政治面前还是显得道行不够。

《清史稿》:德宗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前国耻。

年轻人,火力足,从小接受道德治国教育,典型的古典理想主义;身为爱新觉罗的后裔,一定想成为康乾那样的皇帝,人嘛!所以在他十八岁结婚亲政,到戊戌年被囚禁,一共十年时间,他都扮演着传统帝王所理想的形象,代表着天下之至公,鲜有私。

可是政治讲究的是先站队,后办事。其对这一点肯定没有理解通透,或者说做的没有到位。可以说光绪是没有私人势力的。一开始还有他的老师翁同龢,可是后面他有维新之意,嫌他的老师太爱名而无实际本领,便将他踢出政治中心。

再加上他老爹死后他真的成为孤家寡人了,为他站队的只有维新派的一群草根在他后面,可悲。先不管过程,从结果上来看,他这独立当皇帝的这九年他没有找到人为他办事。仅仅靠大德去号令去管理。当然这么说有些绝对,可大致如此。

相反,慈禧老太婆一辈子没有认真读过四书五经,也没有道德上成为圣人理想人格的追求,从小在宫廷的尔虞我诈中刀口舔血过来的,她对人的理解肯定是按照最坏的来的。她对整个国家的控制就是通过千丝万缕的“私”线来进行。

光绪皇帝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太后的人,且不说光绪皇帝的皇后是慈禧的侄女,我想就连身边的太监也肯定每天屁颠屁颠的要去向太后报告;不是说慈禧要他们这样做,而是这样做老佛爷有赏。

再说朝中大臣,李鸿章算是清廷内唯一的人才了,可是他与翁同龢极为不和。皇帝在前期每天听的是老师的话,我想我作为李鸿章也肯定去颐和园找太后去了。再加上皇帝亲政时只有十八岁,放现在也就刚高考完,能懂多少。

所以李鸿章一直说太后是懂我的。太后确实懂李鸿章,所以对他也一直委以重任。而不是像光绪在维新派的一群宵小鼓动下还要杀李鸿章。所以李鸿章从始至终一直没有为光绪站过队。再说荣禄,更是太后的私人。有德者尚且如此,像袁世凯,庆王爷等就更不必说了。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光绪没有掌握过权力,实则不然。光绪掌握了清帝国近十年的大权,而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样是个吉祥物、傀儡皇帝。从光绪十三年,光绪成年,开始亲政;两年后,大臣请求慈禧太后归政,直到光绪二十四年。

慈禧对待光绪也并非厌恶,慈禧在光绪小时候,是非常疼爱光绪的,视光绪如己出。这些是有史料依据的,说在光绪小时候,肚脐眼总是流水,慈禧就没日没夜地用手帕去擦。慈禧对于光绪的疼爱,可见一斑。真正帝后反目,那是戊戌变法之后的事情了。

也就是说,在这十年中,光绪是大权在握的状态的。但是实际上呢?在这十年中,光绪没什么大作为。有人可能认为慈禧掌握了大权,光绪只是一个傀儡,其实不是这样的,慈禧当时是确确实实把大权交给了光绪。后面光绪主要干了这么几件事,甲午战争,修颐和园。

甲午海战,光绪亲自指挥打的,当时朝堂上很多人是反对打这场战争的,光绪却力排众议要打!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咱们也不能一味地怪光绪,当时是不是能打这么一仗,整个朝堂上下,除了李鸿章这一系,就连在前线带兵打仗的与其他人看来都能打。

颐和园呢?颐和园是光绪的父亲奕譞修得,大家诟病的北洋水师军费是谁扣的呢?光绪帝重用的自己的老师翁同龢扣下的,原因是因为翁同龢和李鸿章不和。

后来搞戊戌变法,光绪一日发布数条上谕,罢免礼部六名主官;慈禧知道这件事后,依然让光绪去干,只是收回了一二品大员的任命权。结果呢?李鸿章当时出钱求着加入,康有为根本不鸟李鸿章。而且光绪帝的矛头也指错了,慈禧并不是光绪的敌人,否则不可能答应光绪变法的。

再说康党,中学课本里面对康有为等称为维新志士,大加赞赏。而予以为要不是康有为,中国也许能像日本一样在一战、二战中能成为欺负别人的国家,而不是被肆意蹂躏的国家。同时各位要清楚戊戌变法除了口号响亮些外,几乎没干出什么事情。

先说康有为,此人科举不中,应该和太平天国的洪秀全一样属于那种道德文章做的不好而又想另辟蹊径的人。另外,他的人品道德上也出现诸多瑕疵,让人不敢恭维。他用募捐的钱肆意挥霍,自己提倡一夫一妻却妻妾成云等等。

世人说康党里面有人才,那也应该是梁启超,谭嗣同。梁启超梁家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启超本人就是智商情商极高之人。谭嗣同湖南浏阳人,大侠是也,不属于康有为的弟子,人品比康有为不知高几百倍,像玉一样,易碎不可曲,命也。

即使有这两个,也改变不了康党被冠以“宵小”的名称,主要是团队的整体素质太低,完全不能承担改旧换新的历史重任。清廷的维新是很多人都意识到了,可是新旧之间的转换总有一个过渡的状态,常言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体制之弊又何尝不是病呢?

可康有为鼓动光绪帝在百天之内发了一百一十多道诏谕,就好比对中国这个病人下了一百多副药,怎么能不激起身体原有部件的反抗。吾等作为事情的非亲历者,了解到的信息或有偏差,也许光绪皇帝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但是不论怎么说他确实急切了。他甚至可以不搞新政,等慈禧老的不行了,再放开手脚去做也行啊。

问题是光绪他自己决策严重失误。首先,当他有搞掉慈禧之意后,才发现自己手底下没人,尤其是没有兵权。光绪虽然在七天内三次召见袁世凯,但是已经太晚了。荣禄已经在直隶掌握军权,即使袁世凯有小站的兵又能如何?所以精明的袁世凯当然选择了太后这一队。

其实在这一个对局中光绪皇帝的牌很好打的,他有他的王牌——他年轻,国家虽然现在不是他的,等慈禧老死后肯定是他的。就凭这一点,肯定会让很多人站到他这边来,可是他处事如此操切,用的人又是一些宵小,让大家觉得光绪皇帝这伙子人不行,成不了事,想过来站队都不行。

再者看到康党提出的“围园劫后”这一方案,个人以为还不如直接将太后推入水池来的靠谱一点。光绪皇帝的世祖康熙帝就用了几个少年将鳌拜擒拿,瓦解了鳌拜集团。当然这是大清圣祖爷的手段,光绪较之确实不能比。

其实光绪和慈禧才是政治同盟,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压缩贵族权力,富国强兵,他们是最不希望清帝国垮台的人。但是后来康有为打着光绪帝的名号要杀慈禧,使得二人彻底反目。各位可以想一下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娃要杀自己各位是啥反应,这件事(用人不当)也直接导致光绪彻底沦为傀儡与造成自己最后的死亡。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婴幼儿长痱子用什么好
下一篇
同治帝的一生有哪些幸运的地方?他又有哪些不幸?
发表评论
验证码
选择表情
页面数据